朱小曼
(辽宁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鞍山 114051)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的重要领域。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生的根本保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一环,为此,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新时期聚焦学生党建工作问题,创新党建工作内容、方式、载体、机制等,找准党建工作破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不断解决学生党建工作难题,开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高校中最活跃的群体。大学生党建工作是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和最有效途径,它的价值目标在于培养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模范践行者。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建的思想理论教育功能和价值引领作用,把广大青年紧紧围绕和凝聚在党的周围,把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吸收进来,壮大党员队伍,改善党员结构,因此,在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过程中,我们要抓住重点,在理论学习和思想引领层面,赋予大学生党建工作一定的思想性,让它具有一定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和可行性模式,实现对学生灵魂的浇铸。在理论学习方面依托于“讲习所”和“讲习团”进行顶层设计,开展“领导讲理论、学者讲热点、校友讲信念、榜样讲经验”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领导、专家学者、优秀校友、道德榜样的思想引领作用,把党的事业和大学生的个人追求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组织上入党的同时在思想上入党。由此挖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融合方式。在思想引领和理论指导的过程中,要注重密切联系大学生的成长实际,在内容上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在情感上拉近与大学生的距离,在实际上提供大学生可操作的指南,充分满足大学生丰富的精神需求,不能让学生被动地顺应和接受,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选择,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解决了当前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现实矛盾。在此基础上,将大学生党建与高等学校教育事业改革、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实践相结合,日益融入课堂教学主渠道,为高校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供理论支撑。
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需要一套切实可行的运行模式,让党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积极打造“党建+思想建设”,把学习教育抓在日常、融入经常。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依托校院两级 “新时代讲习所”和“讲习团”,建立起“1+X”的学习制度,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基本内容、规定动作,使大学生党员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在此基础上,根据支部党员的专业特色,科学设定实践内容、自选动作,形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新模式。积极邀请先进典型走进支部,充分发挥典型的品牌效应,坚持以身边人讲述身边事、以宣讲人感动听讲人,以小事例说明大道理,让大家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学好党的十九大;全面深化“党建+品牌培树”,把政治引领落到实处,抓出成效。积极创新党支部活动形式,结合学校发展历史培育和打造富有学校办学特色的党建品牌项目。继续开展“跟着郭明义学雷锋”活动,与郭明义零距离交流,体会郭明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引导党员学先进,做先锋,全身心投入学习工作中,在点滴实践中践行雷锋精神。深入落实学校“校园先锋工程”,开展党员先锋入住低年级学生寝室活动,在先锋模范与大学生面对面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凝聚共识,切实担负起基层党支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
在实践活动层面,营造具有丰富内涵的学生党建工作空间。校史资源是开展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天然载体和重要依托。以校史、校训、校歌为载体开展活动,充分发挥校史资源在价值引领、道德教化、榜样激励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依托主题党日、主题团日活动,组织开展微党课、情境党课等,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程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开展青年论坛、主题演讲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之成为传播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窗口。通过开展这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党员教育活动,注入鲜活的时政要闻和典型事例,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通过学习先进人物事迹,凝练内容,丰富形式,发挥党支部政治引领作用,把价值认同体现到大学生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之中,提高学生党员的基本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促进和带动优良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利用“跟着郭明义学雷锋”这一工作载体,开展公益实践活动,整合资源,加强交流,培养奉献精神、提升社会责任,将党建工作学习调研和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开阔思路,提高认识,提高学生党员的工作视野和能力;针对大一到大四不同年级、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建工作,将学生党建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大一阶段重点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浇铸学生灵魂,补学生精神之钙,号召学生投身大学熔炉里历练自我;大二阶段重点对学生进行学风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锤炼学生高尚的品格,涵养人文情怀,涵育学生品行;大三重点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锻造过硬的本领,诠释时代精神;大四阶段对学生进行成功教育、就业创业教育、爱校荣校教育等,帮助大学生轧制成才,成为钢铁脊梁。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道德建设很大程度上是在实践基础上教育内化形成的。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培养知荣辱、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需要实践教育环节,完成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必须在育人全过程中融入道德实践教育成分,学习道德模范活动就是最有效的形式之一。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其教育功能突出地体现在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以“中国梦”教育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更加具体生动,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细化在感性的生活细节当中,让学生明是非、知对错,使学生在道德实践活动中培养自身的辩证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感性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接受感恩教育和审美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应遵循教育规律,强化学习道德模范工作评价的导向,学习道德模范活动是学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理应纳入对组织工作评价及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当中。各高校在对各级学团组织工作评价中以及对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针对学习道德模范和志愿服务元素的考量各具特色,建设及发展的程度各有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考核评价模式。学习道德模范活动能够丰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内容、载体、途径和方法,把历史与现实、个人与集体等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有为。新时期,高校应不断创新和丰富以学习宣传道德模范主要目标和内容的学生党建工作新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作用,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注入生机,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创造积极向上的环境,以期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就高校而言,当前党建工作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与从严治党要求不相适应,二是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与党建工作发展相脱节,三是入党动机引导成效与党建工作的价值目标不协调。学生党组织未能充分发挥其对思想建设的正面引导力、凝聚力、向心力和整合力,学生党员未能真正履行其模范带动效应。究其原因,是在体制机制建设方面存在缺口,高校应完善党建工作相关制度,加强党支部日常工作监督,建立惩罚与激励机制,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完善“党员活动室”软硬件设施,配齐开展党建活动的基本设备,强化制度落实,实现将党员活动室建设成党员开展活动的阵地、学习党的理论与知识的园地、党员骨干培训的基地;健全党建工作机制和体系,努力形成党建工作评估体系框架;创新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形式,丰富教育培养内容;以项目化的形式开展党员教育活动;加强党支部和学生党员服务学生和社会的载体建设。有了完善的体制机制,才能增强领导班子领导力、增强基层党务工作者执行力、增强学生党员影响力。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路径已经从五个维度较为清晰的论述和呈现出来。“抓住重点,提升思想引领水平”是从政治站位的高度明确了学生党建工作对于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性;“把握关键,推进“党建+”工作模式”是从新时代打造和创新党建工作运行模式的角度拓展党建工作的渠道和空间;“丰富载体,精心打造特色活动”是从党建工作内涵式发展角度助理新时期党建工作创新;“深化模范育人功能,指导党建工作科学发展”强调了大学生党建工作既需要思想指导也需要先进典型人物的事迹作为感召和支撑;“夯实基础,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明确了如何切实把大学生党建与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并贯穿于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五维路径,系统、立体地展现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路径和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