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当代价值展现

2019-12-26 01:50杨丽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共同体命运人类

杨丽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福建厦门 361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日益加深、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是世界各国人民的追求和目标,但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习总书记讲到,我们几千年来秉持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变革和开放的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才使得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 000 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国,中国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精神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支撑,也结合现时代国际的文化事业发展状况,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价值基础。

1 “和”的当代展现

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的思想,展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联动性。中华民族自身千年传承的精神是“和合共生”,在古时候就已经是用“天下大同”来表达治国的理念和追求。而在今天特殊的国际形势下,我们不再执着于传统的“大同”那样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更不是寻求“种豆南山下”“桃花源”那种个人理想的满足,而是寻求一种可以彰显中华文明精神风貌的“真正的命运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秉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和”的理念,也是对于传统思想的一种创新,在一种新的背景下,结合五大发展理念,把“开放”“共享”的思想进行了发扬和创新。2017年习总书记说道“汉堡峰会”的主题为“塑造联动世界”,提倡要坚持走开放发展,互利共赢的道路[2]。世界要联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成了最好的桥梁和实践路径,它展示出来了强大的对于经济、文化、政治的整合能力,尤其是对文化的传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在强大的全球化冲击中,只有共生才能够抵抗冲击和风险,优秀传统文化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灌注了强大的价值支撑。历史上曾出现过战乱纷争,南北分离的惨痛教训,就告诉我们只能“抱团取暖”,互利共赢,才能生存。今天世界本来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面对现代化更强烈的冲击,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置身之外。我国自古以来就“以天下为己任”,也是千年的礼仪之邦,人类命运共同体更是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时刻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体现着社会的整体性和统一性,竭力发挥命运共同体的优势,把世界人民团聚成一个联动的整体,凝聚力量携手合作,从而谋求更长远更和谐的发展。

增强联动性就必须处理好国家关系,强权独霸无法共同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人类终究是整体性的发展。我们有灿烂的文明成果,也面临当代互联网、大数据、量子卫星、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问题,是否还要继续内部斗争,自相残杀。中国给出了自己的答复和方案,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协作[3]。走自己的路,但不会让别人无路可走,也拉上别人一起走共同发展的路。

2 “纳”的当代价值

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思想,熔铸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包容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开放并包、兼收并蓄的中华传统思想,融入中华人民的血液里,倾注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成为其强大的包容性。习总书记曾说文化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由此可见文化建设的重要所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孕育的独特的中华文化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曾经的四大文明,只有中华文明熠熠生辉,这不仅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优势,还因为我们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汲取时代的精华,丰富自身,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的包容性的体现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我们必须承认外来文化中也有积极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部分,在摒弃自身糟粕的基础上,加强海内外联动,用中国特色的方式吸收和诠释外来文化,让其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助攻,也为世界文化添加了更优秀更有时代特色的文化特质。中国有过小国寡民、天朝上国、闭关锁国这样的错误思想,后来逐渐意识到市场化的潮涌无法阻挡,才有了后来广为人知的“睁眼看世界”。改革开放后期,不仅在中国各种文化进行交流融合,也必须打开国门,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出去,让世界优秀文化走进来,而今天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对于世界的接受能力远超以前,古人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滴水无法存活,但是千万滴就可以汇成海洋。

中华文化的精神在世界上是独特的,但是我们不要一枝独霸,而是百花齐放。习总书记说“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与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国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如今随着一带一路的展开,越来越多的国外学子和游客前往中国,当然,中国也用最好的姿态欢迎他们,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讲述中国的故事,展示大国风范,也向他们表明中国是具有担当和责任感的国度。我们要正确认识,敢于大胆的讲述中国故事,阐明中国方案,面对文化的冲突差异不退缩,以包容的姿态求同存异共同进取,走出去的同时引进来,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更好地和时代融合,更好地丰富传统文化的包容特质。

3 “新”的当代创造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思想,促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创新性。强化整体,加强联动,但是不是完全趋同,而是创造出符合时代背景的文化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独特性就在于继承了传统文化求同存异、 和而不同的思想。《论语·学而》中指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自古以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中,大国外交只能是君子之交,“和而不同”是我们千百年来的智慧源泉,在文化的交流融合和人与人、 国与国的关系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如今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起了助推作用。

虽然是共同体,寻求共同利益,但是允许各种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存在,不是一棍子打死,不是消除个性的趋同,和而不同是树立平等、互鉴、对话的文明观,以对话超越隔阂。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会继续坚守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理论武装,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纽带。在共同的合作中,只要秉持求同存异、共商共建的原则就能够增进合作,化解分歧。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不仅要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允许共存,更要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的解读外来文化,积极谋求文化传播的正确路径。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以及对外的传播过程中,其传播载体和途径会影响他的真实和正确性,中国近年来提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旨在向世界传播优秀的中华文明,讲述中国的故事,告诉世界东方有一种文明传承千年,在今天还可以在时代背景下为世界提供解决方案和历史借鉴,共同体就是谋取全人类最大的利益,为真正的解放贡献力量,而文化的凝聚力和丰富性会为其提供精神支撑和价值与价值源泉。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除了要尊重本土文化的独特性,还要加强与时代的融合,创新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源泉,人类命运共同体承载着十分丰富的中华文化,也要在时代的土壤上开出花朵,既然是中国方案,一定有时代的特点,在实践中才能把握文化的发展方向,创造出属于大众的先进文化。新的时代有新的问题和挑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带一路、亚太经合组织、G20 峰会、中非论坛等都在齐心协力解决当下最紧迫的问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第二大经济实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者,现在要团结一切有利因素,借助新的传播媒介,提高传播能力,完善世界文化交流机制,培育共同体意识,增强全球的共建、共商、共享的协同的意识,打破西方的“文化殖民”“国强必霸”“中国威胁论”这样的恶意文化抵制。给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活力,也在实践中摒弃传统文化中糟粕的东西,继承其中优秀的部分并把它同时代精神相结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弘扬和发展。在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坚持兼收并蓄、 和而不同,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的内涵,也遵循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我们要坚持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力量,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进,呼吁开放型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一花不是春,孤雁难成行,中国会继续积极促进国际的发展合作,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加强世界文化的交流互动,从传统文化那里汲取养分,同时吸收时代精华,打造具有联动性、包容性、创新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提供中国方案和智慧。中华文化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也不是自家花园的鲜艳,而是在世界百花园中的绽放。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其实无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还是当前社会主义建设,都会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加入时代元素,才会更有生命力。

猜你喜欢
共同体命运人类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人类第一杀手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命运秀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