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甲骨文“美”字释义

2019-12-26 07:23张婷婷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卜辞甲骨羌族

●张婷婷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殷墟甲骨文中的“美”字比较常见,过去一些甲骨文字典、词典或有关论著都有所涉及,如孟世凯《甲骨学辞典》[1](P425)、徐中舒《甲骨文字典》[2](P416)、赵诚《甲骨文简明词典——卜辞分类读本》[3](P185)、于省吾《甲骨文诂林(第一册)》[4](P224)、刘兴隆《新编甲骨文字典》[5](P230)、崔恒昇《简明甲骨文词典》[6](P439)等,但是各家对“美”的本义以及具体卜辞的释义众说纷纭,以致对单音词“美”的义项的归并莫衷一是。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甲骨文中“美”的义项作进一步的讨论,这不仅有助于厘清甲骨文单音词“美”的意义,对《汉语大词典》的义项、词条、首见例也起到补充的作用。文章通过穷尽式检索①,综合运用文字学、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出单音词“美”作名词时,它的“美族人”义项约有 12条卜辞,“地名”义项约有 17条卜辞,“人名”义项约有13条卜辞,“乐器”义项约有20条卜辞,单音词“美”作动词时,它的“奏乐”义项约有 5条卜辞,残辞及句子太短以致无法确定具体意义的卜辞约有 16条。当前对于甲骨文“美”字字形的考释,学术界已经取得了共识。本文从刘钊的说法,认为“美”有等写法。[7](P239)文章既讨论单音词“美”的词性和意义,也讨论由“美”构成的词语(词和短语)的意义和用法。

一、单音词“美”的词性和意义

到目前为止,关于“美”的本义的探讨可以参看马正平《“美”字“六书”与“本义”研究综述》,[8](P14)这篇文章全面综述了“美”字本义的研究情况。现将各家说法复述如下:

第一种说法以日本学者笠原仲为代表,认为“美”字从羊从大的会意字,本义指肥胖的羊肉是美味的。这种说法不可从,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字形是不断发展演变的,不能用后世字形解说原始本义。

第二种说法以商承祚为代表,认为“美”是独体象形字,上面是犄角形,下面是人形,本义指戴着不整齐的羊角是美的。这种说法不可从,从商代的建筑、服饰等方面来看,商代人并没有以不整齐为美。

第三种说法以康殷为代表,认为“美”是独体象形字,上面是羽毛或雉尾等装饰物,下面是人形,本义指跳舞。这种说法不可从,商朝人已经使用执牛尾的“(舞)”表示巫舞祭祀,祭祀是国之大事,怎么会改用与商朝穿戴风格迥异的“(美)”?这与词义是对现实的反映原理相违背。

第四种说法以马叙伦为代表,认为“美”是从大,芈声的形声字,从后世“媄”“媺”等字证明“美”的本义为女子颜色好。这种说法不可从,象形字后世变为形声字是常有的事,如“鸡”,不能用后起字形证明原始本义。

第五种说法以于省吾为代表,认为早期“美”字上部没有一个从羊者,“美”字上部是角形装饰物,并进一步指出:“现在世界各少数民族仍然保持着戴两角或四角的风尚。总之,美为商人西方的少数民族而时常被俘虏者,美字构形的趋向同于羌,系根据少数民族的装饰特征而创造出来的。”于省吾以为“美”的本义是西方的少数民族,与羌族打扮、习性相类,可从。

首先,从字形上看,“美”的下部是正立的人形,“羌”的下部是侧立的人形,二者用作偏旁时可以相通。[9](P41)“羌”的上部是角饰,有的没有饰笔,如“”,有的有饰笔“丷”,如“”,有的有饰笔“一”,如“”。[9](P25)“美”字“”“”与有饰笔的“羌”字上部字形一样。“美”字“”是在“”基础上的笔画重复。[9](P36)从上分析可以看出,“美”与“羌”的造字旨趣是一样的,这说明美族是打扮、习俗与羌族类似的外族人。

其次,从甲骨文辞例上看,将“美”释为“美族人”也是通顺的。如:

(1)惠祖美用?(合 30695)

(3)其执美?(合 33008)

对于例(1)-(3),崔恒昇(2001:439)释为“人牲”,可从。“惠祖美用”的意思是使用美族俘虏祭祀祖先。“擒危美……人二十人四”的意思是擒获美族俘虏二十四人。“用美于祖丁”的意思是使用美族俘虏祭祀祖丁。卜辞中“用羌”“用牢”“用牛”“用羊”等辞例习见,此外所用的牺牲还有豕、鹿、马、人等等,结合文献中所载《尚书·召诰》:“用牲于郊,牛二。”[10](P13)“执美”的意思是“捕获美族人”。孟世凯(2009:425)释为“乐舞祭祀”,不可从。卜辞中表示“乐舞祭祀”一般使用“奏舞”,而且多数是祈雨,如“庚寅卜,甲午奏舞雨?(合12819)”“今夕奏舞,有从雨?(合 12820)”。卜辞中祭祀先祖宗庙多用俘虏,如“……羌二方白……其用于……祖丁、父甲……(合26925)”“……羌……于宗……(合26929)”“其又中宗祖乙,又羌?(合 26933)”“王其用羌于大乙,卯惠牛,王受又?(合 26955)”。李孝定释为“羌”,不可从(诂林一:224)。“美”与“羌”虽然造字旨趣相同,但是二者在卜辞中从来不混用,也没有连用的情况,且卜辞中有“羌于美”(合22044),说明“美”与“羌”代表两个词。

再次,从传世文献典籍上看,《六艺之一録》:“芈、羊与《说文》同。从芈象形变作羊,经典相承用此字(即羊字),字在上省作,美、姜、羌等字皆从之。”[11](P20)这说明“美”与“羌”具有同源关系,美族是打扮、习俗与羌族类似的外族人。

最后,从社会历史角度看,美族与羌族的关系是非常近的。商朝时期的羌应是个带有贬义的称呼,商朝卜辞中被称为羌的族群由于经常与商发生战争而处于被商人敌视的状态,被俘的羌人成为商朝奴隶和人牲的重要来源,地位十分低下。商对羌的蔑视实际上也在不断促进羌部落间产生自我认同。商朝晚期,羌人与姬周成为亲密盟友,并最终联合推翻了商朝政权,建立周朝。也许,作为有功之臣,地位上升,这个带有贬义色彩的称号就为羌人和羌人的同盟周人所回避了,随着羌族不断与汉族联姻,西周时期羌族已经改姓姜,称“姜嫄之国”,“羌”“姜”可以互通互用。[12](P23)传世文献中有“美姜”“美姜嫄”之说,如《北堂书抄•乐部三》:“陈俞本赋上有舞字,娠童作美姜。”[13](P4)《诗补传》:“有姜嫄斯有后稷,有后稷斯有周家,有周家斯有鲁国,上美姜嫄德不回邪?”[14](P13)从历史渊源来看,实际应为“羌姜”,但由于“羌”带有贬义色彩,所以改为“美姜”,这也说明美族应该是与羌族十分接近的一个民族,或者是羌族的分支。

因此,我们以为“美”是像一个正面人形头戴角饰的独体象形字,本义是名词,指美族人。

(一)名词“美”

作为名词的“美”,共有四个义项。

1.美族人

西方少数民族,装扮、习俗与羌族相类,与商王朝成敌对状态。在甲骨文中的用例如:

对于例(4),孟世凯(2009:425)释为“乐舞祭祀”,不可从。“”是一种用牲法,指解剖牺牲以祭,[6](P444)所以“美”应该是“美族俘虏”,在这里被用作人牲。崔恒昇释为“人牲”,可从。[6](P439)“美”的意思是用美族俘虏进行祭。与裘锡圭《裘锡圭学术文集·甲骨文卷》中所谈到的“族人”相类,在战争中被俘获,用作牺牲。[15](P3)

2.地名

名词“美”可以释为地名,这种意义也是源自美族,卜辞中族名、地名、人名往往是一致的,如“万”。[15](P47)在甲骨文中的用例如:

(5)庚戌卜,貞:羌于美?(合22044)

上两例中的“美”,孟世凯(1987:425)、徐中舒(1988:416)、刘兴隆(1993:230)、崔恒昇(2001:439)均释为“地名”,可从。例(5)是卜问:羌族会到美族的地方来吗?例(6)是卜问:将要攻打美方,会战胜吗? 从例(6)可知,商王朝确实与美族人发生过战争,俘虏过美族人。

3.人名

卜辞中族名、地名、人名往往是一致的。甲骨文中的用例如:

(7)子美有害禾?(合 12939反)

(8)子美亡害?(乙 3415)

例(7)(8)中的“子美”,孟世凯(1987:425)、赵诚(1988:185)、刘兴隆(1993:230)均释为“人名”,可从。例(7)是贞问:子美会妨害庄稼吗?例(8)是贞问:子美没有灾害吗?

4.一种乐器,疑与羌族盘铃相类。

名词“美”可以释为乐器,这种意义源自美族,从上文可知商王朝曾与美族发生战争,美族与汉族被迫融合,汉族人用民族名称为美族乐器命名,这与用族名为妇女、奴隶命名相类,如周族妇女叫妇周、井族妇女妇妌。[15](P13)甲骨文中的用例如:

(9)惠小乙作美庸?(合 27352)

(11)贞:弜美?|贞:惠庸用?(合 27459)

(12)万惠美奏,又正?(合 31022)

对于上例,孟世凯(2009:425)释为“乐舞祭祀”,不可从。裘锡圭(2014:47)疑为“乐器”,可从。[15](P47)例(9)与例(10)“美”“庸”可以互换,既可以说成“美庸”,又可以说成“庸美”,说明二者词义相近,庸,即镛,大钟。[6](P533)例(9)“美”“庸”作“作”的宾语,更说明“美”是一种器物,意思是问:应该为小乙制造美与大钟吗?例(10)意思是今日即乙日这天,王将得到新的大钟与美,不会遇见晴天吗?

例(11)可以与“贞:惠庸用?|贞:弜庸?(合27459)”相互印证,发现“美”应是一种乐器。例(12)可以与“惠庸奏,又正?(合 31022)”相互印证,亦可证明“美”是一种乐器。例(11)是贞问:不应该(使用)美吗?|应该使用大钟吗?例(12)是贞问:万将演奏美,合适吗?这句是以“惠”为焦点标记的宾语前置句,[16](P212)强调万演奏美这个乐器是否合适。正,合适。[17](P219)

这种乐器我们疑为是一种类似羌族的盘铃,铃体铜制,圆盘状,呈喇叭口形。铃高 4-6厘米,铃口边缘外翻,有一圈较平的宽边,直径 10-16厘米,铃壁较厚。盘的中心钻有细孔,细孔中穿以带圆环的木螺丝,与盘底木制铃柄相接。盘内圆环中系有金属铃舌,其活动范围正值铃口的宽边上。在铃柄的末端系有红绸带作为装饰。

演奏时,手执铃柄、铃口朝上摇奏,使铃舌碰击铃壁而发音,音色清朗脆亮,并具有女性柔和、纤细的特征。旧时,盘铃是羌族宗教仪式上使用的节奏乐器,常用于祭祀活动表演巫舞中,它常与羌族手鼓同时使用。既可以一人双手各持一个盘铃摇击演奏,也可以由击鼓者兼奏。兼奏者左手同握鼓柄和铃柄,其节奏与鼓点相同。如今,盘铃(见图示)已在民间歌舞伴奏中广为应用,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在甲骨卜辞中“庸”也经常与“鼓”配合使用,如“其置庸鼓于既卯?(合 30693)”,再如“庸鼓其眔熹鼓尊?(合 31017)”所以卜辞才会贞问应该用“美”演奏还是用“庸”合适。

(二)动词“美”

作为动词的“美”,共有一个义项。

1.奏乐

名词“美”可以释为乐器,这种意义源自乐器。通过换喻造词,由名词乐器引申为动词演奏。

(13)其于西宗美示?(合 36482)

对于例(13),孟世凯(2009:424)释为“乐舞祭祀”,不可从。对于例(13)中的“美”,应释为“奏乐”。“美”与“奏”出现在相同的位置,如“其于西宗奏示?(前4·18·1)”“……咸,奏示……(明 707)”。奏,奏乐。[6](P403)示通祀,祭祀。例(13)的意思是问:应该在西边的宗室进行奏乐祭祀吗?

二、由“美”构成的词语

这些词语(词和短语)有“美奏”“美示”“饗美”等。

(一)美奏

(14)惠美奏?(合33128)

对于“美奏”里的“美”,崔恒昇(2001:439)释为“人牲”,不可从,应释为“乐器”。例(14)是卜问:应该演奏美这种乐器吗?我们统计卜辞中的“美奏”,在“美”和“奏”之间一般不插入其他成分。这说明“美奏”已具有词的性质,用法上相当于一个动词,意义上有整体性,可以把“美奏”看作一个复音词。

(二)饗美

(15)于南門饗美?(合13607)

对于“饗美”,孟世凯(2009:424)释为“乐舞祭祀”,不可从。例(15)的意思是问:应该在南门用美族俘虏进行饗祭吗?我们统计卜辞中的 “饗美”,“饗”和“美”之间一般不插入其他成分。这说明“饗美”已具有词的性质,用法上相当于一个动词,意义上有整体性,可以把“饗美”看作一个复音词。

(三)美御史

(16)师貯其呼取美御史?(掇2·78)

“美御史”就是美族的御史。例(16)是卜问:师貯会呼召并获取美族的御史吗?“美御史”是偏正短语。

文章首次全面考察了甲骨卜辞中单音词“美”的义项,“美”可作名词,有美族人、地名、人名、乐器四个义项。作动词时,有“奏乐”一个义项。单音词“美”没有乐舞祭祀、羌等义项。由“美”构成的词语(词和短语)有“美奏”“ 饗美”“美御史”。“美”的词义引申关系如下:

文章厘清了殷墟甲骨文单音词“美”的意义,对《汉语大词典》中单音词“美”的义项、词条以及首见例起到补充作用。《汉语大词典·卷九》“美”条下,[18](P158)可以补充“美族人”“地名”“人名”“乐器”“奏乐”这五个义项,以及“美奏”“饗美”“美御史”词条。另外“美族人”“地名”“人名”“乐器”“奏乐”义项下的首见例都可以追溯到殷商甲骨文。

注释:

①检索语料:郭沫若《甲骨文合集》(简称《合》),北京:中华书局,1978-1982年。郭若愚《殷契拾掇》(简称《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明义士《殷虚卜辞》(简称《明》),台北:艺文印书馆,1972年。罗振玉《殷墟书契前编》(简称《前》),东京:日本永慕园影印本,1912年。考古研究所《小屯南地甲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张惟捷、蔡哲茂《殷墟文字丙编摹释新编》,台北:中央院史语所,民国1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郭沫若《殷契粹编》,台北:台湾大通书局,2000年。胡厚宣《甲骨续存》,上海:群联出版社,1955年。许进雄《怀特氏等所藏甲骨文集》,多伦多: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馆出版社,1979年。彭邦炯等《甲骨文合集补编》,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年。松丸道雄《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甲骨文字》,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83年。渡边兼庸《东洋文库所藏甲骨文字》,东京:东京株氏会印社,1979年。胡厚宣《苏德美日所见甲骨集》,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8年。李学勤等《英国所藏甲骨集》,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李锺淑等《北京大学珍藏甲骨文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濮茅左《上海博物馆藏甲骨文字》,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段振美等《殷墟甲骨辑佚》,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

②□:无法补出的残缺字,释文中以□标出,一个□表示一字。

猜你喜欢
卜辞甲骨羌族
午组卜辞的分类与断代新探
基于造字机理的甲骨字生成技术研究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李锦
21世纪以来的甲骨缀合
小屯南地甲骨大版之卜辞关系对比研究
字溯甲骨∙文承龙韵
殷墟非王卜辞的再整理与研究
论历组卜辞时代争论与“两系说”使命之终结
刻在甲骨上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