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锦涛
(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 430072)
核心价值观,即价值之内核、理念之本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寄系着中华文化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当代中国人的价值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文化及其精神特质的涵育生成,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构筑文化精神为重要支撑,以汲取文化营养为精神动力,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不竭源泉。
文化自信是主体通过接收、认同、反思和批判民族特质文化,形成对文化价值及生命力的稳定的心理特征,软实力精神支柱及文化心理支撑是中华民族深层次的精神追求的特定表征,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与共同的价值信仰的完备确证。文化自信内嵌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基因依附与联动,文化自信定力的逻辑范式为核心价值观凝聚生成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契合点和支撑点。
文化自信与核心价值观具有价值目标的契合性,二者共同服务于社会价值目标的凝聚以及公共理性导向的抱负选择。文化自信内嵌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以价值理念导入和信仰基石构筑的形式,旨在为精神成长提供动力空间,激发新的活力,凝结社会价值共识,彰显当代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文化是当代中国人现实生存状况的精神反映,二者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精神引领作用。文化自信是以一个民族对文化的心理认同为过程、以高度的自知自觉为建构特征而形成的肯定心理状态,其首要中心理念以及价值目标内核在于完成对民族身份的认同、精神文化特质熔铸与民众价值共识的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本真意义上的”“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其旨在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文化精神为根基,通过价值建构和价值凝聚生成一种具有内涵特质的及核心意蕴的精神动力。文化上的“自信”和精神上的“共识”寄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核细胞,秉承强大的精神动力基因,凝练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传递和生共济、合而圆梦的价值理念。文化自信和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质,也是中华内生文明的精神展现,二者融汇互动,为建构中国信仰植入新的期待;为精神成长提供新的动力空间,生成中华文明独特的生动图景。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原则建构的同一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文化总体意识与核心价值观要素建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指出,“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反映和维护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意识形态直接决定文化结构的性质,生发并形成一种社会价值观念,成为“多元化”价值主体的主导原则,即核心理念和主流价值观。在社会的文化结构中,意识形态又通过“使用实践力量的人”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而诸种意识形态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思想观念的整体,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文化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上构成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它需要公共地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将通过价值主体多元化表现出来的价值原则统一化,形成主导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集体意志的公共性在社会现代德性人格的价值规范表征,规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旋律地位,预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发展的方向。社会主义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深深熔铸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生成和凝聚之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形态和价值形态构成民族特质的深层内核,集中表现为建构民族心理、造就社会性格、整合价值共识、塑造文化传统、形成社会精神标识,内嵌融入民族的精神骨髓以及生命再造力的转化之中。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功用效能的一致性,二者共同为实现民族复兴大业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文化自信与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发展的价值导源,对国运兴衰和民族精神独立起着“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是价值共识导入与传输的过程,二者通过特定价值观念的内化和外化,使接收主体和培育对象成为思想观念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具体而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战略层面的文化创新发展的途径选择和理念遵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社会价值目标层面彰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在个体的行为担当层面表征文化主体的价值选择、精神自觉和理想目标。文化自信则是价值建构的基础和精神基因,数千年来历史文化的熏陶与禀性兼容为核心价值观的生成提供了深厚的土壤。核心价值观培植与文化创造建设,其实质是改造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的思想灵魂,聚焦于以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为内核要素的民族标识与思想魂魄的凝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核心价值观则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内嵌融合为中国精神建构提供精神文化滋养,共同为实现民族复兴大业涵育使命情怀。
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进步的深层力量,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在文化基因、基因特质和精神特质上熔铸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内核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彰显了深厚而独韵的民族文化特质,分别熔铸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血脉根基、文化基因和真理灵魂。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民族发展最浓厚、最深沉的力量,丰富的哲学理念、人文精神和道德价值为核心价值观的凝聚生成提供了丰厚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价值土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精神的内核,是传统文化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向上向善的中国理念契合并完全一致。当代中国精神“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传统文化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动能。中华传统文化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内在底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爱国、富国、强国、文明、和谐”,社会基本理念要以集体意识、公平正义为重,个体精神倡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世界观,讲究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宽仁原则,强调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处世之道,主张中和、和谐相处的立身之本,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赋予中华文化因子新的涵义和鲜明的时代内涵。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涵育形成的文化样态,凝聚和体现着无数先烈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初心”,传递着中国人民全心全意谋解放、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革命传统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革命风尚作为价值培育和信念养成的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28 年浴血奋战,将中国从亡国深渊中拉出。在红色革命的实践中,将红旗插在赣南根据地的井冈山精神,为革命理想情怀而敢于牺牲“自我”“小我”的长征精神,发扬抗日爱国斗志与革命奋斗传统的延安精神,印记着艰苦朴素作风的西柏坡精神,无不宣告共产党人将理想信念化为“生命之魂”的磅礴气势,彰显共产党人重振大国大任的使命担当。革命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红色能量,传播革命信念的圣火,维系民族精神的大义观念,这与夯实民族价值共识和思想道德基础的要求不谋而合。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将革命文化作为精神动力和重要文化因子。正因为如此,革命文化独特而鲜明的红色文化特质与精神标识,为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提供了有益参照和重要的精神指引。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完成对文化的革新与改造,铸就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理意涵和内核意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核心价值观内嵌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生长的深层要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轴心与生成动力,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涵育与功能发挥,更离不开中国价值力量的理论牵引和文化支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饱蘸的是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家国责任感,文化精神的背后传递的是深厚的人民情怀和情怀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当代中国的公共精神和民族共同体意识熔铸于被全社会接收认可的价值文化体系之中,回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确立什么样的理想和信念”的深层问题。先进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共同反映民族发展进步的真理要义和人民群众的共同价值信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培植核心价值观方面起灵魂引领作用,当代中国精神自强的逻辑需要“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定作支撑”;反之,有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才能形成具有话语实践魅力的独特价值体系。
文化自信内嵌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最终归宿在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以文化自信为底气;培植和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以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建构和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信的骨气和底气;就是要大力弘扬当代中国精神,秉守中国价值与中国理念,将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为一体。
构建中国价值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的骨气和底气,秉守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底色与本色。首先,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营养。发扬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将传统文化资源禀赋转化为中国理念的内核要素,转化为当代中国的精气神,转化为当代中国人的思维逻辑和价值取向,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思想基础。其次,从革命文化与红色资源中提炼精神内核。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发扬革命优势,汲取伟大斗争精神以促成当代中国精神力量的转化。再次,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提取先进的思想文化精华,倡领文明新风,提供思想资源,整合价值共识,凝聚民族精神,激发文化活力,彰显文化价值与生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长提供价值养分。最后,从外来文化中吸收其精华,弥补其不足。加强文化交往,敢于批判、敢于吸收,积极扬弃,鉴别外来文化是非,做到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以文化自信为底气,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对文化主体内容有足够底气,自觉秉守历史文化传统,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增强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厚度和气度,推动核心理念入脑入心并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力量的内生展现,是彰显社会凝聚力与号召力的“精气神”。这种持久而深层的力量“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首先,将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先导,提升文化自觉。核心价值观具有极强的包容力和涵摄力,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把核心价值观作为萃取文化精华和精神能量的源泉,将核心价值理念延伸至文化自信的骨髓。其次,将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底蕴,坚定文化定力。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精神的载体,是凝聚民族薪火相传精神力量的集中体现。要倡导向上向善理念,厚植家国情怀,培育文明风尚,坚持正向定力。最后,将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遵循,增强文化信仰。坚守价值底线,秉承精神血脉,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激活文化生命力,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培养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旋律,高扬民主和谐之声,倡导自由平等、诚信友善,将核心价值观奉行为信念理念,以强大的价值支撑建构精神标识,引领精神风尚、铸就精神堡垒,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价值之本、理念之核,新时代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培育时代风尚,弘扬当代中国精神,自觉地把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追求。精神自立,为人之本;道德养成,止于至善,精神独立,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文化特质,是中华民族更持久而深层的价值追求。首先,要塑造中国价值,汲取文化自信的精神滋养。“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要将文化自信活灵活现地贯穿于核心价值体系之中,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守住建功立业的初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造思想灵魂,丰富当代中国的精神谱系。其次,要打造中国气派,提升文化自信的精神风范。中国精神是文化自信的灵魂,弘扬当代中国精神是提升文化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讲好中国故事,阐发中国精神,必须打造中国气派,增强文化自信的骨气和底气。最后,要践行中国力量,担当文化自信的历史使命。以国家富强为己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发扬传统,勇担重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追求卓越,实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勇做新时代“赶考”的答题者、胜利者。弘扬当代中国精神,将价值内核融入文化自信的价值骨髓,将之转化为提升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精神追求,实现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嵌融合。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文化自信是国家与民族进步中“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心理念、价值目标与原则建构的一致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文化自信的主体,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红色革命文化是其精神基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根本灵魂。在建构精神标识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文化自信为底气,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不断提升文化自觉,建构文化自信;必须弘扬当代中国精神,将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为一体。坚定文化自信,保持文化定力,秉承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将内化理念熔铸于恪守信念与初心的价值逻辑,延伸和拓展至核心价值观的深层骨髓,让精神文化生动活泼地嵌入核心价值观,使其“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