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在巨大的建筑上吹着,发出嗡嗡声,就像单弦竖琴发出的声音一般。听不到其他声音……连接两根石柱的巨大横梁压在头顶上空,使黑暗的天空变得更加黑暗了。他们小心翼翼地从两根柱子中间和横梁底下穿了进去;他们走路的沙沙声从石头的表面发出回声,仿佛他们还在门外……”
这段“风之庙”的描述来自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的高潮部分。故事上演的地方是在最著名的史前巨石阵里。伟大的作家托马斯·哈代对巨石阵肯定有独特的听觉感受,这可能也是史前祖先建造巨石阵的意图之一吧。
他们可能更在意听觉体验
巨石阵又名索尔兹伯里石环、环状列石、太阳神庙、史前石桌、斯通亨治石栏、斯托肯立石圈,是欧洲著名的史前时代文化神庙遗址,位于英格兰南部索尔兹伯里平原上。这些直立的巨石围成一圈,在几千米外就依稀可见,景象非常壮观。夏至时分,巨石边缘的土堤与升起的太阳的光线平行,并在阳光的映照下呈现出迷人的色彩。很难找到比它更具视觉冲击力的古代遗迹了。
一些学者认为,古人在建筑设计时,考虑到声学因素,建成了许多刻意而为的作品,巨石阵可能就是其中一个代表作。古人留下的这些具有声学原理的建筑,考验着后人的智慧与悟性。于是一门后起的学科——声音考古学兴起。考古学家推测,声响效果是早期人类选择和建造居所和宗教圣地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哼鸣出音的洞穴、吱喳而响的玛雅庙和嗡嗡作声的古墓,这些加在一起都证实了一点:不仅是视觉,听觉也在过去的建筑准则中起着决定作用。不过,这种说法具有科学性吗?
想要从声音角度考古,难度颇大。因为陶器碎片、钱币、骨头和砖片瓦可以留存几个世纪,等待着被分析和解读。相比之下,声音稍纵即逝的远古声音又如何留存。追溯史前历史,我们甚至无法了解我们的祖先在想什么,更何况去了解他们在听什么。
不过,拥护“声音考古学”的考古学家们认为,声音对我们的祖先而言,意义重大,也许超过對现代人的影响。英国考古学家保罗·德弗罗如是说:“现在,我们创造了美妙的音乐,还制造了大量噪声。”相比之下,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个比现在安静许多的世界里,可能更在意听觉体验。”没有人工照明,专心的聆听对防范夜间天敌攸关紧要。此外,在书写时代之前,信息主要通过口头传递。因此,史前人类在设计建筑时,可能更注重听觉享受。
远古人喜欢用大自然制造声音
研究人员还发现,远古人类喜欢利用大自然制造声音。2009年,人们在德国西南部的一个洞穴中发现了3支长笛。其中保留最完好的部分是由秃鹰的翼骨做成,并包含五指孔,这将音乐的起源向前推至大约4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
后来,人们在世界各地陆续发现了会发声的石头——石板琴和石锣。它们在击打时会发出悦耳的乐声。法国南部的一个山洞里有一个高2米的石头,在击打时会发出如铜锣一样的声音。印度南部卡纳塔克邦的卡普盖尔山上,粗粒玄武岩巨砾的出露层在用花岗石击打时,发出响亮的振铃声。根据新石器时代的岩石艺术推测,这块发声巨砾已经使用几千年了。
诸如石洞壁画、蚀刻版画也为了解史前人类如何利用大自然制造声音提供了线索。法国南泰尔大学的伊戈尔·拉兹尼科夫勘察法国南部的胡菲涅克洞穴时,发现站在洞里壁画所在的位置,可以听到最动听的声响效果。德弗罗曾在他的《石器时代的声迹》一书中引用了世界各地的岩石雕刻和象形文字遗迹,包括画在能形成不同回声的凹石壁上的艺术作品。
被放大的声音
尽管这样的遗迹在世界上数量不少,但是,考古学家对它们的系统分析还非常少。有专家认为,声音考古学正处于传统考古学一个多世纪前的水平。“证明我们的祖先在意他们的听觉环境是一回事,而要证明他们是在考虑声学因素的情况下设计建筑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20世纪90年代,德弗罗和同事们研究了英国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400年间的6个古墓遗迹的声响效果,发现它们的回声频率在95~120赫之间,这是一个男性声音的频率范围。另外,他们还发现了一种奇妙的听觉体验。当以适当的频率发声时,站在遗迹的一个地方能够听到响亮的声音,换个地方几乎就听不到任何声音。德弗罗认为这不是巧合:古代建筑师在设计之初就力求使听觉效果达到最佳。古墓有石室还有可移动的石头,建筑师可以通过移动石头来调整石室,从而使宗教仪式的声响效果达到最佳。
这个理论很精彩,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相信。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的声学研究者马修·怀特就发表了反对意见。他说:“如果你认为古墓是为吟颂而设计的,那你肯定认同我的浴室是为唱歌而设计的。”
而提尔认为,这一批评意见忽略了远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差异,低估了古代建筑师在设计时投入的思考。他和德弗罗承认,古墓设计中是否包含声学意图,这远未得到证实,而且很难去证实。提尔提议,如果这种设计手段经过了实践的检验,确认是一个发展过程,那就要从不同年代的古墓入手,进行反复论证,这样才有可能得到证据。
尽管如此,他还是认为,人们在判定古代建筑的声学设计方面过于严厉。当看到壮观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遗迹时,无需任何确凿证据,我们就会相信建筑师是有意设计成这样的。但是,当我们听到完美的声响效果,我们则会质疑它们,并把它们看成偶然事件,或者要求出示严格的声学设计证据。这或许是因为,在充斥着噪声、不再安静的现代环境中,我们更倾向于从视觉而不是听觉方面考虑问题。
声学顾问大卫·拉布曼赞同这个观点。1998年,他就表示,古代玛雅人所建的库库尔坎金字塔台阶反射的奇特回声并非偶然。他认为,台阶经过有意设计,能够产生类似绿咬鹊的鸣叫声,这种鸟是玛雅人的圣鸟。
来自远古的共鸣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移回史前巨石阵。巨石阵没有屋顶,至多在两根石柱上搭个横梁,这是一个空旷的非封闭的遗迹。可以想见,任何源自巨石阵的声音会很快消散开来。但是,奇怪的是,巨石阵里的石头具有“两面性”:朝外的一面由粗凿而成;朝内的一面则经过精细切削,呈现平滑的略凸表面,这对反射高频声音来说非常理想。
2009年春天,一个多雾的清晨,英国索尔福德大学的布鲁诺·法赞达通过爆破气球,研究史前巨石阵的声学特征。由于巨石阵的很多石头已经丢失或倒塌,他还特意设计了一片巨石阵模型。虽然这个模型是由混凝土制成的,且它的表面并没有完全模仿原始的石头,但它还是为聆听4000年前的巨石阵的声音提供了最佳的研究机会。
法赞达的研究结果让人印象深刻。他是这样描述的:“仿佛走进一个现场版的听觉空间,经过石头反射,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能听到你的声音,即使你躲在石头后面。”在这个空间里击掌,回声会在1.2秒后才消失。这种声响效果在现代并不陌生,剧院和学校大厅都是如此设计的。但是,在史前的巨石阵,在一个没有屋顶的空间里,这样的声响效果不得不令人惊讶。
偶然现象还是特意为之?提尔推测,我们的祖先可能早已洞悉表面平滑的石头反射更强回声的秘密。也许我们永远无法确定我们的祖先在建造之初是否考虑了声响效果,但是这种设计的确让人惊叹他们的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