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类高校文科生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培养

2019-12-25 07:00乔鑫
文教资料 2019年29期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文科生

乔鑫

摘    要: 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文科生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面临创新创业切入点挖掘难度大、资源不足、项目孵化困难等问题。本文基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与郑州大学的实证研究,对三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情况,尤其是文科生的创新创业实施情况及效果作调查研究,分析文科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理工科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差异,总结目前文科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综合类高校文科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要点。

关键词: 综合类高校    文科生    大学生创新创业

2015年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1],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上升到国家战略水平。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从无到有,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2019年3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9年度建設工作的通知》,提出“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关键环节上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2]的工作任务,文科生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面临创新创业切入点挖掘难度大、资源不足、项目孵化困难等问题,突破文科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困境,是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的必经之路。

2015年6月11日,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正式成立。清华大学是联盟的主席单位,浙江大学和郑州大学是联盟的副主席单位。2017年12月14日,中国高等教育学院专家工作组“大学竞赛评价与管理体系研究”正式公布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学科竞赛评价结果。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在2012年—2016年全国高校竞赛评比成绩(本科)榜单中分别名列第一和第二。由此可见,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郑州大学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研究进行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与郑州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证研究,发放《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培养调查问卷》,共对264名文科生进行调查,其中清华大学64名,浙江大学88名,郑州大学112名,共包含本科生146名,研究生118名,并对4位相关平台工作人员、院系负责老师及11名学生进行访谈。

一、高校文科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从无到有。

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步建立政府、高校、企业、孵化平台、社会组织等主体共同参与的教育模式。多项创新创业大赛普及度与参与度较高,独立的创新创业教育空间建设、资金投入等情况良好,产出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学生团队建设、项目融资情况较乐观。同时,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师资数量不足和水平不高,博士学历与高级职称教师参与与投入较少,不利于专业知识的利用和转化;中外合作交流待加强,与国外企业和国外商业孵化器的进行合作的高校比例较小;以往的教学模式与管理模式有待改革,配套教材教具有待开发与完善;产学研结合程度较浅,校企合作范围不够广泛,学生缺乏对创新创业的系统思考,较难找到适宜孵化的创业项目。目前,如何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从有到精,使创新创业教育更加深入地融入教学中,探索更加完善的教育方法与模式,培养满足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实现真正的创新驱动,成为我们需要完成的首要任务。

(二)文科生创新创业切入点挖掘难度大。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军事变革加速演进的背景下,科学探索从微观到宏观各个尺度上向纵深拓展,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巨大的空间”[3]。高校理工科院系产学研结合难度较低,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生产的创新。实验室、导师项目等平台,为理工科学生提供了资金、师资、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挖掘难度相对较低。“理工科的研究的研究在实验室,而文科生的研究在整个社会”,文科院系创新创业缺乏技术依托,创新创业领域集中在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理念创新等方面,创新形式主要体现在观点、理念、结构等方面,在足够的理论知识积淀基础上,需要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并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入的调研,切入点较难挖掘和把握。

这并不代表文科生创新创业毫无机遇。文化产业作为最具前景的第三产业。文化产业的繁荣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其繁荣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文科学生凭借自身的专业优势,更容易掌握文化产业的管理特点和运行机制[4]。“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将各种传统产业融入互联网,同时也产生众多的新兴产业。为文科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三)文科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不足,项目孵化难度大。

文科生创新创业在师资、项目来源、孵化平台、资金来源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文科类教师,尤其是研究型专业的文科类专业教师,更擅长学术性创新,对于创业型创新参与和了解度不够,不具备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条件;社会风投机构、各类企业更加偏向技术型创新项目,文科类成果大多以理念、精神等形式呈现,易于模仿,专有性不够明显,且形成产业价值的过程较长,不易在短期内看到成效,较难吸引到足够的社会投资,缺乏资金和产业支持,难以实现孵化。

二、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郑州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情况

(一)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建设基本完整。

三所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培育的重视程度均较高,投入人力物力,力求在这一方面取得进展。目前,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郑州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组织结构建设完整,基本建构了以教务处、研究生院、就业指导中心等机构为主干,以学生工作部、校团委、各院系等为支撑,以校友会、工业技术研究院、科技园区等为依托,各司其职、协同联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体系。例如:清华大学作为我国最早开展创业教育的大学之一,依托教务处、研究生院、校友会、基础产业培训中心、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等学校职能部门充分调动各院系的力量;联系校友会、基金会、学校企业团体、清华大学科技园等外部资源。浙江大学从自身对国家发展的责任和使命出发,成立以校长、副书记为首的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全链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创新与创业学院为枢纽,各职能部门及院系保密合作。

猜你喜欢
大学生创新创业文科生
文科生的科学传播之旅
模式化可持续的创新创业联动机制设计
高校教师赴东航机务产学研践习之思考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分析
文理科男生是这样看对方的
文科生与理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