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德育与美育融合途径探究

2019-12-25 07:01陈琛
现代交际 2019年22期
关键词:融合途径美育德育

陈琛

摘要: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确立之后,德育美育相互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高校应积极顺应趋势,进一步达到以美育德、以美启德、以德生美的教育效果。通过梳理美育和德育的概念,分析美育和德育的融合现状,探寻使两者更好融合的对策,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感染力,进而获得更加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促进高校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德育  美育  融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2—0159—02

随着世界各国、各地域间交流的增强,外来价值观与我国本土价值观之间的交锋也愈显强烈。许多高校出现了学生价值观念偏颇、集体观念缺失的问题。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对党和人民永远忠诚,这些老辈传承下来的信念被当今许多青年学生摒弃脑后;崇德尚义、有理想、有担当、追求至善至美人格,这些祖辈们尊奉为立身之道的美好品质也慢慢流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校有必要将德育与美育相融合,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高校德育美育概念梳理

德育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通过偏理性的方式向学生灌输遵守社会道德准则、认识社会价值体系的思想;美育是一种感性教育,它通过潜移默化地浸润,培养人的审美情感和能力,教育过程更加自由。虽然德育和美育在教育方式和教育过程上截然不同,但是,两者都是为了达到当前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从个人层面来说,都是为了使学生能分辨是非,认识“真善美”,行为更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从社会层面来说,都是对社会秩序的一种维护,具有同源性,都是我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新时代高校德育美育融合现状及困境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教学上把德育、美育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学生的道德审美观念、价值观、文化认同等健全人格的培养工作,靠单方面的道德理论灌输和单薄的美育教育力量是不能达到教育目的的,因为这些教育内容的受众群体是处在青春期的思想活跃、较为自我的青年学生,教育方式的单一,使教育的实效性不强。

一些高校开始将德育和美育融合,但只是停留在表面,仅对德育或者美育课程进行了单一的加减,较为浅表化;即使加入了道德案例的讲解,但是所选案例大部分是教科书上的刻板案例,远离学生生活,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没有感同身受,就无法达到共情的目的,因此,当前德育和美育的融合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个人情感宣泄。

三、高校德育美育融合的途径

1.优化美育与德育融合环境

应当给学生营造公平、民主、法治的社会政治环境,避免说教,避免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为青年学生提供一个相对自由的政治参与的空间,为国家之后的政治发展储备新的时代力量。从校园环境方面来说,应该进一步完善学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为学生配备专业的教师,给学院教师和学生的科研课题、项目研究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保证学科建设的软硬实力。鼓勵学生跨专业进行合作,让不同专业背景下成长的人进行交流,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结构中的合理地位,从而更好地推进德育与美育的融合工作。就文化环境来说,全社会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思想道德建设,追本溯源地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当中的德育和美育思想,在融合的同时加入时代的特色。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修心和规范伦理的重要思想,对当代青年学生群体中存在的道德迷失和价值观缺失的现象进行矫正。

2.正确认识美育与德育,加深二者融合的课程实践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矫正当前盲目追求实用、追求功利的思想观念,推进课程结构的平衡。必须认识到强化美育德育地位的重要性,并且给予相应支持;应加大对美育德育建设的经费投入力度,加大校园人文景观等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更好地促进德育的内容与美育的趣味性相融合。

要最大程度地做到以美引善、以德育美,用美育中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来配合德育中对人的道德准则的规范。首先,真正做到求真务实。教育者要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来教化学生,改变直白的说教方式,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自觉完成情感的融合和转化,从而帮助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标准的内化和内心道德体系的建立,真正完成将认知内化为行动的过程。其次,要从我们身边案例出发,加强对青年学生的人文关怀,不仅是以身作则,还要针对不同专业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授课内容,选择不同的授课方式,树立不同的榜样典型,以情动人。

3.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要增强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激发学生与主流价值观的思想共鸣,避免大众媒介造成真假消息鱼龙混杂、非主流与主流价值观并存的混乱局面,避免青年学生受其影响,减少这种局面对青年学生审美能力的削弱和德育效力的冲击。如今互联网的开放性,在很大程(下转第158页)(上接第159页)度上使大家拥有了言论的自由,很多网络上的匿名评论、帖子、弹幕都在抨击社会现状、扭曲事实真相的不良现象。因此,高校对青年学生群体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应当结合美育当中美的判断,匡正学生在筛选信息时的认知,激发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共鸣。

教师要以客观事实论真理,从学生的身边事出发,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通过组织情景剧表演、视频演绎、参加公益活动这些途径,使学生切身融入所创设的德育情景中,打破与学生间交流的屏障,真正做到导疏并举,通过课堂建立一个学生愿听、愿信、愿进的舆论平台。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新阶段,社会发展由高速度转变为高质量。面临着时代赋予的考验与挑战,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的中国新时代新青年,应当全面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缩小现实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完善高校教育中德育与美育之间的融合,使德育内容脱离陈旧的灌输模式,通过美育的作用,提升其内在吸引力,增强课堂抬头率,从而获得更加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王东明,刘姬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融合路径探析[J].商洛学院学报,2018,32(3):83-86.

[2]傅琴.新时代高校德育美育协同育人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0):24-26.

[3]张莉,胡芝.“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2):30-32.

责任编辑:张正吉

猜你喜欢
融合途径美育德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探索
美育教师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究
以临沂孝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孝文化与现代法律融合的途径探析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