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可可
【摘 要】如今,在视觉文化传播时代,川剧的“保护”与“传承”是其续存和发展的重中之重。人们对视觉冲击感要求越来越高,川剧该如何创新但又不失真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困境。本文旨在从川剧的历史价值和当前困境出发,结合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背景,探索川剧在传承与保护、艺术创新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川剧;视觉文化;传承与保护;艺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4-0011-02
一、视觉文化的兴起及定义
(一)兴起
早在20世纪初,就有西方学者展开对视觉的考察。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匈牙利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巴拉兹,他是较早用“视觉文化”来进行理论论述的学者,他在50年代出版的《电影美学》中就预言,“随着电影的出现,一种新的视觉文化将取代印刷文化”。 [1]
美国哈佛大学的丹尼尔·贝尔教授在《资本主义文化的矛盾》一书中说“我坚信,当代文化正逐渐成为视觉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这个时代“视觉为人们看见和希望看见的事物提供了许多方便。这一变化的根源与其说是电影电视这类大众传播媒介本身,不如说人类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地域性和社会性流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孕育了这种新文化的传播形式”[2]。
而我国对于视觉文化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学者孟建教授在《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一种对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中强调了视觉文化的转向同时是一种传播理念的革新,首次把视觉文化形态特征与现代媒体的传播机制直接联系起来,把数字媒体的出现、网络化进程与消费主义、符号经济学等与视觉文化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
(二)定义
关于“视觉文化”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是尼古拉·米尔佐夫(Nihcolas Mizroeff)所提出的概念——后现代主义。在他看来,“后现代主義就是视觉文化”。他认为,“后现代主义经常被定义为现代主义的危机,即广泛复杂的种种表征观念和模式的危机,从业已形成的关于进步的信念,到抽象绘画和现代小说的兴起。现在,由于没有出现其他变化,这些表征手段似乎不再令人信服了。它重现了包括大量出现于购物中心的古典色彩、现代派绘画的危机以及‘五分钱影院(Nikceoldeon)复制品的泛滥”。[3]在米尔佐夫眼中,视觉文化成为解构现代性文化的一种策略,而这种策略自身又形成了一种新形态的文化——视觉文化。
媒介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和AI技术的大量普及证实了先驱们的种种观点:3D电影带给人们强烈的冲击感,冲击感越强,身临其境感就越强;如今AI合成主播的盛行,更是刷亮了人们的眼球,真人的声音,虚拟的技术,带给人们视觉上的盛况。可见,人们对图像的需求远远高于语言本身,为视觉文化传播成为21世纪主导性力量做好了铺垫。而川剧正赶上了这趟时代列车,使其具备了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视觉文化传播时代:川剧的新价值探究
在传统媒体时代,川剧仅限于广播、电视等媒介在受众当中流传开来,加上大多数受众都为老年人,川剧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播。现场观看川剧,耗时、舞台单调等诸多问题也只能留住一些常客,吸引不了新的观众。
而在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由于时代的呼唤、受众的需求以及国家的支持,给川剧带来了发展新机遇,其研究价值呈现出了新的样式。视觉体验感不断增强的时代,受众活跃于各种社交软件中,对川剧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大量普及,让川剧的传播变得更加高效。
三、视觉文化传播时代:川剧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一)现状
2006年川剧被列入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四川、重庆先后有 18 位表演艺术家列为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并有泸州河川剧艺术、嘉阳河川剧艺术、资阳河川剧艺术、川北河川剧艺术等项目列入省级保护名录。[4]而在视觉冲击力要求极高的时代,川剧的表现形式呈现多元化。川剧之所以不为年轻观众所喜爱,并不是它的陈旧的唱腔,而是它没有创新,没能抓住新意。
(二)困境
1.受众对川剧的关注度不高以及认识不深刻。在视觉文化传播时代,年轻受众更倾向于使用一些新兴的社交媒介,如智能手机,Facebook, 新浪微博等,只要连接上网络,他们在何时何地都可以了解身边发生的事件。而年轻受众对传统媒介的兴趣不高,既没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又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演出舞台的设置过于单一。如今,受众追求的是一种视觉冲击感。年轻受众喜欢在电影院享受3D影片给自身带来的身临其境之感。而现实生活当中的演出舞台,除了化了妆的演员们和相应的乐器伴奏,基本上就没有如不同场景的灯光调配,不同场景幕布的更换等设置。
3.川剧本身的方言让门外汉很难听懂。在视觉文化传播时代,受众不仅寻求感官上的刺激,而且还得对内容本身有所渗透。尤其是针对一些外地人,有过亲身经历的朋友都说欣赏完川剧就感觉是一头雾水,除了对一些唱调比较熟悉之外,具体唱的是什么内容,也无从猜测。
四、视觉文化传播时代:川剧发展的新对策
在对受众对视觉冲击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重视中华传统戏曲川剧的整体保护与传承,应当从艺术形式、传播渠道、呈现方式等方面寻求合理突破口,进行传承与创新发展。
(一)在文本内容和表演技巧上进行艺术创新
对于川剧的剧本内容,导演应进一步优化。文本内容不应仅仅是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如川剧版的薛平贵与王宝钏的故事。虽然这个故事比较经典,但为了适应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发展,我们可以增添一些戏剧化的元素,让文本更富有活力。
而在表演技巧上,演员们可以再夸张些。演员们表演得越夸张,形象越逼真,越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但要把握一定的度,切莫过而不及。所以演员要多加练习经典川剧,在继承川剧本身的价值外,还得有所创新,这样不仅能更好地保护川剧,也可以为戏团带来更多的观众。
(二)引进新的传播渠道
如何把川剧在这些社交媒体上更好地呈现出来,便是我们应有所创新突破的地方。比如,可以创建一个川剧公众号,每天更新一定的版块,包括川剧的历史渊源、艺术价值等,同时可以在公众号中推出一些川剧的短视频,把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这样一些受众可以很方便地欣赏川剧。由此可以充分利用VR和AR技术,让川剧在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三)向年轻受众大量普及川剧的知识
很多年轻受众对川剧了解得不够透彻,所以川剧的关注度也不高。作为川剧的传承者,应通过大量的广告宣传川剧的魅力。一方面,可以邀請专业人士进行全国的巡回演出,让更多的受众关注川剧,弘扬川剧的文化价值;另一方面,可以把川剧的相关内容编进小学教材。我们都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通过学校严谨的教育体制,专业老师的辅导,把川剧设为一门必修课,这无疑是一种普及川剧知识的方法。
(四)培养专业人才
一是教育部应鼓励高考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多选择戏曲相关专业,为弘扬传统文化奠定基础。二是在大学期间,对于戏曲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川剧的编排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习平台。三是对于方言不通的情况,建议培养出一批可以翻译川剧的人才,这样对于门外汉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五、结论
中国川剧的传承与保护,需要大家一同发力。认识川剧发展的困境,及时建言献策,只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川剧的历史价值才会弥足珍贵,川剧艺术才能长盛不衰。当然川剧未来将如何发展,远不止本文所谈到的几种路径。随着时代的发展,川剧仍会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世世代代流传下去。最重要的是,川剧需要不断进行艺术创新,才能切合时代背景,绽放异样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匈]巴拉兹.电影美学,中国电影出版社,1978年版,第20-27页.
[2]孟建.媒介革命: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截《第三届亚太传媒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1年11月.第245页、第147页、第149页.
[3]尼古拉·米尔佐夫(Nieholas Mirzoeff).什么是视觉文化?,王友亮译,见《文化研究》第三期,2003.
[4]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四川省非物质文物遗产保护中心公开发表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