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遗存砖塔调查
——明代砖塔

2019-12-25 13:20武晶张琦河北工程大学河北邯郸056000
安徽建筑 2019年11期
关键词:北安斗拱塔身

武晶 ,张琦 (河北工程大学,河北 邯郸 056000)

印度“窣屠婆”(或译“窣堵波”)作为随佛教文化而来,经过中国文化的不断洗礼,其形式与功能得到扩展和升华,进而被纳入中国的传统建筑之行列。作为古代佛教建筑中标志性的象征建筑,砖塔具有形式丰富、尺度多样、防火性能强以及遗存寿命长等特点,且在明代砖已经得到很普遍的使用[1]。因此砖塔建筑不仅在艺术方面更是承载着佛教信徒的精神寄托和佛学的文化信仰,而且在建筑技术上更能体现时代的进步。因此,挖掘和保护邯郸地区砖塔建筑遗产的本体、文化、社会及经济价值,对中华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具有重要意义。

1 邯郸明代砖塔调查

1.1 概况分析

我国砖塔的类型有很多种,包括亭阁式、楼阁式、密檐式、喇嘛式(又称覆钵式)、金刚宝座式、花塔式、过街塔式等。[2]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邯郸地区遗存的3座明代砖塔保存在邯郸下辖的武安地区内,其中八边实心楼阁式砖塔1座、八边空心楼阁式砖塔1座、圆形实心密檐式砖塔1座,且均为佛教建筑。下文将对这3座明代砖塔进行详细说明。

1.1.1 八边实心楼阁式——郭宝珠塔(如图1)

图1 郭宝珠塔

郭宝珠塔,位于武安市西土山乡西土山北街村北300m处土岗上,塔前现有白衣大士庙院一座。于2005年公布为邯郸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塔坐北面南,为八边三级实心楼阁式砖塔,塔残高约7.5m。塔基几乎埋于地下,底边长1.16m。第一层塔身较高约2m,以上逐级递减,南面开拱券形门可通塔心室,塔心室为正方形平面,底部有地宫,顶部内叠涩藻井;塔身南、西南面因早年坍塌,现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补修,上嵌明代郭宝珠和尚墓詰碑记一方,字迹较模糊不清,不易辨认。第二、三层塔身较低,南面每层各施拱券门一个,其他面无装饰。塔身角部均施仿木柱头承托额枋(两端出蚂蚱头),其上施仿木斗拱,再上托挑檐桁,勾头滴水飞檐的脊角上翘,上施三层砖反叠涩坡面。额枋浮雕白菜头、花草纹等图案,拱翘层面装饰有麻叶云。第一、第二层为五踩双翘斗拱,第三层为三踩单翘斗拱。顶上残存八边刹座,其上塔刹无存。

1.1.2 八边空心楼阁式——北安庄塔(如图2)

图2 北安庄塔图

北安庄塔,明代佛塔,现位于武安市北安庄乡北安庄村西南修配厂院内。于2005年公布为邯郸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塔坐南朝北,为八边七级空心楼阁式空心砖塔。塔通高约22m,底边长1.5m。第一层塔身高4.3m,以上逐级递减,正北面距地面高1.27m开拱券形门进正方形塔心室;第二层塔身正方向四面各置拱券形门,除南门外皆通长方形塔心室;第三层东西两面置拱券门通方形塔心室,南面置凸字形盲门;第四层塔身正方向四面置凸字形盲门;第五层塔身以上各面均无门窗。首层塔心室西壁置回廊式向北通第二层塔心室,再从二层塔心室西门出,上塔檐进南门,其内西墙壁置梯道可上三层塔心室。第一、二层塔心室南壁有佛龛,且四壁及四边内叠涩藻井残留有泥塑佛像及须弥山痕迹。每层角科各1攒,首层施五踩双翘斗拱,平身科每面5攒承托3层叠涩挑檐,再上反叠涩3层平砖坡顶;第二、三、五和六层施五踩双翘斗拱,除第六层平身科每面2攒,其余层3攒;第四、七层施三踩单翘斗拱承托三层叠涩仰莲牙子与三层叠涩挑檐,平身科每面3攒。塔顶为七层平砖反叠涩覆钵式,刹座为金属圆形仰覆莲式须弥座,其上覆钵置金属宝瓶塔刹。

1.1.3 圆形密檐式——野河村镇河塔(如图3)

图3 野河村镇河塔

野河村镇河塔,建于明代,现位于武安市淑村镇野河村南河沟北岸八角形高台上。此塔原为佛塔,属于寺庙附属物,现寺庙无存。野河村南有一条自然河流,古时每逢雨季则泛滥成灾,此塔正好建在河的北岸之上,故而后世村民将其作镇河之用,称之为镇河塔。于2005年被公布为邯郸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塔通高约8.4m,7级圆形密檐式实心砖塔。塔基高1.3m,底边长1.3m,平面为八边形,上小下大。塔基南侧有一门直通长方形塔心室(顶部为八边藻井),门上部镶嵌碑碣一方,隐约可见“大明□□三年”字样,且首层塔身北侧上部也嵌有一方形题记。塔身为砖结构,呈圆形椎体,自下而上均匀收缩,高度逐层递减。每层塔身之间有三层砖仿木仰莲瓣间隔。一至三层,每层东、南、西、北四面各有一高约0.2m的尖拱双肩形佛龛,内部菩萨佛像现已无存。原塔刹残缺,现为后人修补,呈倒置圆钻状。

1.2 特征分析

通过上述对邯郸地区明代砖塔的描述,与周边地区同时期砖塔作比较[3][4][5],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特征:

第一,平面形式。郭宝珠塔的基座与塔身边角并非对应,有22.5。旋转的情况;北安庄塔的顶部两层檐为圆形平面;野河村镇河塔基座之上的塔身更直接为圆形平面。虽然明代砖塔在平面形式上依旧以正多边形主流,但在元代的影响下,楼阁式与密檐式砖塔也已经有了摆脱既有束缚向圆形平面或多元化方向转变的趋势。

第二,立面装饰。郭宝珠塔斗拱尺度较小却加以装饰,且额枋之上刻有白菜头、花草纹等纹案;北安庄塔的异形拱显得简单模糊宛如一体,且尺度多变;而野河塔完全舍弃斗拱,以仰莲牙子叠涩间隔塔身。相对于宋塔仿木构件大尺度的、丰富的运用,明代砖塔更为专注于细节上的多变,虽然塔身变得平素简单,但构件细节上的雕刻丰富而精美,且斗拱运用与形式变化也相对灵活得多。

第三,塔檐塔顶。郭宝珠塔以单层檐椽出檐,北安庄塔以平砖叠涩出檐,而野河塔以仰莲牙子叠涩出檐。即便邯郸地区明代砖塔仅余此3座,但也包含了明代砖塔常见的出檐方式,但相对于唐塔或宋塔,却显得既短促又简单。

第四,“三教合一”。虽然三塔均为佛塔,但与郭宝珠塔和北安庄塔相比,圆形平面的野河村镇河塔的形式更类似于道教的风水塔,例如山西平遥县文塔、介休市文峰塔、河南宝丰县文峰塔等均是实心圆柱或圆锥体塔。由此可见,野河村镇河塔的形式应是明代“三教合一”思想的衍生物,也正如上文描述此塔在后期由佛塔改为风水塔上的功能之变。

2 邯郸明代砖塔的保护利用

2.1 保存现状

由于保护意识和力度的不够,导致对砖塔及其周围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为或自然破坏,如砖塔多出现塔刹遗失、塔身坍塌、风雨侵蚀、塔体倾斜等情况。而且,由于邯郸地区遗存下来的砖塔相对较少且年代久远,有的经过重修或重建,有的缺乏历史文献记载,因此砖塔的原貌已无从考察。邯郸地区遗存的砖塔作为追溯邯郸地区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它的研究保护应该受到政府和学者们的广泛重视。

2.2 保护与利用

针对邯郸地区遗存砖塔的保存现状采取科学的保护与利用措施:首先,政府应及时完成相关法律的完善与政策的更新,并健全监管与协调职能,从源头上遏制破坏古塔建筑遗产的违法行为。其次,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前提下,进行多元化的合作方式,积极听取和吸收外部意见建议,借助非政府组织、公众等力量共同推动古塔建筑遗产保护和利用[6]。再者,定期地对古塔的保存状况进行科学的统计、汇总、分类及归档,由此综合选择并使用基本措施,配合先进的数据化技术和工艺手段,制定科学有效的方案,使古塔得到最佳的保护。最后,建立多元化信息传播平台,结合旅游产业,从人文历史、地理环境以及开发政策入手,同周边高级别、大范围的景区相互联系,对邯郸地区遗存的砖塔建筑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宣传与开发利用。通过各方面工作的努力与配合,在古塔建筑的到保护的同时,提升建筑遗产的保护意识,激活公众参与机制,实现邯郸地区砖塔与公众两者之间的互惠互利。

3 结语

不可否认,在我国遗存砖塔的汪洋大海中,邯郸地区的砖塔遗存量仅是沧海一粟。但正因为相对集中的历史分期和地域分布,邯郸的砖塔更能再现一定历史时期内匠人们的技术工艺、劳动人民的辛勤智慧以及政治文化内涵。同时,对于邯郸地区遗存砖塔的探索与研究,能使更多的人发现、认识和喜欢古塔建筑遗产,主动性地对其进行保护,进而使中华民族传统建筑文化得到永久的传承和发扬。

猜你喜欢
北安斗拱塔身
移动式港口起重机塔身及拉杆设计分析
说不完的斗拱
透视:雪糕叠叠乐
民居趣读
浅析中国古建筑的斗拱——以沈阳故宫为例
红色文化的“北安现象”
“塞北延安”红色文化建设掠影
一种顶升套架自升式的内爬塔机
斗拱系列灯具设计
黑龙江垦区北安管理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