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卉, 王 莹
(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医院, 1. 骨科; 2. 普外科, 陕西 西安, 710003)
膝关节是下肢重要的负重关节,结构和功能较为复杂,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临床常采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能够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纠正膝关节畸形,但大部分患者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和早期屈伸训练而疼痛明显,难以坚持康复训练,从而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因此进行有效、合理的镇痛尤为重要[1]。研究[2]证实,建立有效的疼痛管理体系可改善镇痛效果,而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是目前最佳的术后疼痛管理模式。相关研究[3]表明,疼痛管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本研究探讨了疼痛管理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将纳入患者按入院单双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24例,平均年龄(65.40±5.23)岁,平均病程(9.17±1.22)年,单膝置换29例、双侧同期置换16例; 观察组中,男22例、女23例,平均年龄(65.31±5.19)岁,平均病程(9.25±1.24)年,单膝置换27例、双侧同期置换18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单双膝置换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饮食指导、术后功能锻炼、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等。观察组采用疼痛管理: ① 成立疼痛管理小组。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1个月的系统培训,包括疼痛病理生理、镇痛药作用及不良反应、疼痛评估、疼痛教育、镇痛方法及药物相关知识。护士为组长,另外考核选出8名组员,其中责任护士6名、责任组长2名,划分职责,由责任护士实施,责任组长监督,护士长和主治医生评估实施效果。② 疼痛评估。术后由责任护士每天2次且连续5 d定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内容包括疼痛发生时间、部位、强度、持续时间、睡眠、镇痛措施及效果等,同时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疼痛理念进行调整,提升患者对疼痛感受的表达准确度。③ 疼痛干预(包括药物镇痛和非药物镇痛)。非药物镇痛方法包括健康宣教、物理治疗、心理疏导、分散注意力等。药物镇痛方法遵照多模式、个体化镇痛、按时给药三阶梯镇痛原则,根据疼痛评分实施疼痛干预。第一阶段,轻度疼痛应用非阿片类药物加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 第二阶梯,中度疼痛时在轻度疼痛方案基础上间断应用阿片类药物; 第三阶梯,重度疼痛时在中度疼痛方案基础上予局部外周神经阻滞和应用缓释阿片类药物。给药时告知患者镇痛药物的服用方法、作用及不良反应,密切观察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若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同时主动关心、安慰患者,尽可能满足患者要求,还可采用听音乐、看电视、看报纸等方式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从而有效减轻疼痛。④ 评价疼痛效果及修订镇痛措施。责任护士根据VAS评分评定镇痛效果是否达标, VAS评分<5分需在24 h内临时补充药物≤3次, ≥5分时应报告并遵医嘱追加给药, 1 h后追踪评估镇痛效果并记录结果,同时观察患者情绪,评估能否进行早期膝关节屈伸锻炼和达到镇痛效果,由责任护士向主管医生报告,若未达到标准,应分析原因并重新制定镇痛措施,以保证镇痛措施的有效实施。
观察组患者术后6、24、48、72 h及出院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不同时点VAS评分比较 分
VAS: 视觉模拟评分法。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24 h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首次下地时间、膝关节屈曲≥90 °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干预前, 2组患者的HSS、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SS、G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3 2组患者干预前后HSS、GSES评分比较 分
HSS: 膝关节功能评定量表; GSES: 自我效能感量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4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膝关节置换术虽然能够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但创伤较大,且出血量及并发症较多,加上大部分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严重影响手术效果[5-7]。研究[8]表明,缓解疼痛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疼痛管理模式,可较好地规范治疗与护理行为,提高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依从性。甘玉云等[9]研究显示,疼痛管理可有效提高术后患者的配合度和自我效能感。
本研究将疼痛管理联合康复训练用于观察组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成立疼痛管理小组并进行相关培训,使责任人员掌握疼痛管理工作模式和内容,责任制分工有助于护理人员落实护理工作,减少工作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工作积极性,并使患者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减少对疾病治疗的恐慌。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调整其疼痛理念,同时要求患者参与疼痛管理过程,学会自评疼痛,而根据疼痛评分实施三阶梯镇痛原则,可使护理更具针对性,提升患者对治疗与护理的接受度,更加配合护理人员,进而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向患者介绍疼痛原因、镇痛方法、镇痛药服用方法、作用及不良反应,同时主动关心并安慰患者,尽可能满足患者要求,减轻患者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配合度和自我效能[10]。缓解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进而促进静脉淋巴回流,减轻患肢肿胀,改善膝关节周围肌力及软组织平衡协调性,降低关节腔内压力,缓解关节损伤,从而保证关节稳定,满足患者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的需要[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6、24、48、72 h及出院时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疼痛管理可有效降低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保证手术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