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临城实验小学 王素芳
刚接手七(5)中队的第一天,我就发现队员小刚上课总是无精打采,要么趴在桌上迷迷糊糊,要么不停地搞小动作,对学习没有一点儿兴趣;而下课铃一响,他马上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飞”出教室,和其他队员追逐打闹。平时,他也不愿做作业,即使做了作业,书写也很潦草……本学期第一次单元检测,他的各科成绩都不理想。小刚原来的老师告诉我,小刚可是一个“不省油的灯”。
今天上第一节课时,他就用书挡着头顶,趴在课桌上酣然入梦。当我把目光投向他时,同桌的小峰好心提醒他,他却在课堂上破口大骂。
我想,对待这样的“刺头”,绝不能硬碰硬。在众目睽睽之下,我沉默了1分钟,然后继续讲课,就当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
下课后,我悄悄地走到小刚身旁,和蔼地说:“小刚,你怎么了?是身体不舒服吗?”他没有想到,我不仅没批评他,还送来了春风般的问候,他红着脸低下了头。
不能让小刚掉队!我去他家了解情况,才知道他的父母5年前离婚了,小刚平时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因为奶奶在外打工,爷爷开了一个小工厂,也没有时间照顾他,小刚就这样成了一个缺少关爱的孩子。
回到学校后,我把小刚的爸爸请到办公室,和他探讨小刚的教育问题,让他认识到有责任关心小刚,以后得抽出时间多陪伴小刚。这之后,小刚的家人给了他更多的关爱,小刚也有了转变。
这件事让我发现,辅导员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促进队员的转变。
宽容让队员树立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辅导员要用宽容的态度面对犯错误的队员,帮助其找到原因,明白一定的道理,树立自信心。
尊重让队员走出困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辅导员要学会尊重他们,不要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应蹲下身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帮助他们走出误区。
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只是有的花开得早,有的花开得晚。辅导员既要精心耕种,又要耐心守候。相信在辅导员的细心呵护、鼓励下,队员们一定会有令人惊喜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