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梅,陈晓敏,张焱,胡英杰,罗丹,蔡文智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护理部,广东深圳 518110; *通讯作者 蔡文智 caiwzh@smu.edu.cn
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UI)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率为16.7%~71.5%[1-3]。国际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t Society,ICS)将其定义为“客观上能被证实的不自主的尿液流出”[4]。UI以压力性尿失禁为主要类型,对女性的日常生活、工作及性生活均有不良影响[5]。孕期是UI的高发时期;然而目前关于孕期UI的研究大多关注初产妇,针对经产妇的研究较少[6-7]。与UI相关的孕期病理生理包括与妊娠相关的盆底结构改变。经产妇孕期UI发病率普遍高于初 产妇,但关于两者孕期UI的严重程度以及盆底解剖结构改变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拟评估初产妇和经产妇的孕期UI症状以及两者盆底解剖结构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和产前保健提供依据。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8—1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超声科进行产检的孕早期及孕中期孕妇。纳入标准:①单胎妊娠;②年龄>18岁。排除标准:①前置胎盘、先兆早产、泌尿系疾病、胎儿生长受限;②孕前UI史、盆腔器官脱垂、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腔手术史。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NYSZYYEC20170011),所有孕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共发放问卷229份,剔除不合格问卷18份,共回收有效问卷211份,有效回收率为92.1%。剔除11例无效的超声数据后,最终共200例孕妇纳入研究,其中初产妇93例(46.5%)、经产妇107例(53.5%)。初产妇及经产妇年龄、妊娠次数及流产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一般资料及产科资料比较
1.2 调查工具 一般资料及产科资料调查表:该量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疾病史、本次妊娠情况;国际尿失禁咨询问卷简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Short Form,ICI-Q-SF):该量表由国际尿失禁协会推荐使用,在中国已经进行验证,量表包含3个条目,分别为尿失禁发生频率(0~5分)、每次漏尿量(0~6分)、尿失禁对日常生活的影响(0~10分);盆底超声仪使用GE VolusonE8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置三维容积探头,探头频率为5.0~9.0 MHz。
1.3 调查方法 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发放问卷,孕妇完成问卷调查后,接受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首先排空尿液和大便,取截石位,髋关节屈曲外展,探头外覆安全套,涂以耦合剂,再将探头置于两侧大阴唇之间,正对尿道外口下方。以耻骨联合为中轴指示点,获取阴道、尿道、肛管的正中矢状平面,采集孕妇在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下盆底二维/三维盆底横断面声像图。盆底超声检查由1名超声科主治医师采用盲法完成。
超声指标采用GE Kretz 4D View version 10.3系统进行测量,分别测量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下的6项超声参数:①膀胱颈垂直位置(bladder neck vertical position,BNVP):膀胱颈距离耻骨联合后下 缘的垂直距离(静息状态和Valsalva状态的差值即为膀胱颈移动度);②膀胱尿道后角(α角):膀胱后壁(三角区)与近端尿道之间的夹角;③膀胱角(β角):耻骨联合后下缘至膀胱颈的连线与耻骨联合中轴线的夹角;④尿道倾斜角(γ角):近端尿道与水平轴形成的夹角;⑤裂孔面积(hiatal area,HA):耻骨联合下缘与耻骨直肠肌内侧缘之间的面积;⑥尿道内口漏斗化:Valsalva状态下尿道内口开放成漏斗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初产妇与经产妇、UI组与无UI组间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以孕周为协变量。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初产妇与经产妇UI严重程度比较 经过ICI-QSF调查,本组初产妇与经产妇中分别有24.7%(23/93)和38.3%(41/107)诊断为UI,两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5)。将有UI的初产妇和经产妇各项分数进行比较,经产妇漏尿频率、每次漏尿量以及漏尿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均显著高于初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初产妇与经产妇UI症状评分对比(±s,分)
表2 初产妇与经产妇UI症状评分对比(±s,分)
项目 初产妇(n=23) 经产妇(n=41) t值 P值 漏尿频率 1.23±0.43 1.62±0.54 3.170 0.003 0.020 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1.27±1.35 2.67±1.26 4.095 <0.001 漏尿量 2.09±0.43 2.48±0.86 2.391
2.2 UI组与非UI组超声参数比较 静息状态下,UI组孕妇β角显著大于非U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lsalva状态下,UI组孕妇α角、β角、BNVP及HA均大于非U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I组孕妇中53.1%(34/64)尿道内口开放成漏斗状,非UI组为19.9%(27/13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3,P<0.001)。见表3。
表3 UI组和非UI组超声参数比较(±s)
表3 UI组和非UI组超声参数比较(±s)
注:VM:最大Valsalva动作;VM-R:最大Valsalva动作与静息状态的差值;BNVP:膀胱颈垂直位置;HA:裂孔面积
状态 UI组(n=64) 非UI组(n=136) F值 P值 静息状态(R) α角(°) 126.27±20.19 121.10±16.88 3.306 0.071 β角(°) 70.99±13.82 66.59±11.98 5.600 0.019 γ角(°) 79.28±15.13 78.93±11.57 0.039 0.845 BNVP(cm) 2.16±0.45 2.22±0.39 1.334 0.249 HA(cm2) 0.211 11.48±1.90 11.11±1.89 1.576 Valsalva状态(VM) α角(°) 147.95±21.04 139.85±20.44 6.197 0.014 β角(°) 91.89±18.52 86.02±18.84 4.390 0.037 γ角(°) 98.39±15.64 96.25±15.92 0.791 0.375 BNVP(cm) 1.42±0.52 1.64±0.49 8.681 0.004 HA(cm2) 0.007 13.79±2.18 12.77±2.55 7.450 VM-R α角(°) 19.00±15.71 19.34±18.39 0.014 0.906 β角(°) 21.05±15.65 19.43±14.71 0.494 0.483 γ角(°) 20.35±15.92 17.32±12.06 2.159 0.143 BNVP(cm) 0.74±0.49 0.59±0.46 4.574 0.034 HA(cm2) 2.31±1.43 1.66±1.43 8.951 0.003
2.3 初产妇和经产妇超声参数比较 静息状态下,经产妇的BNVP显著小于初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lsalva状态下,经产妇α角和HA显著大于初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实施,经产妇数量越来越多,孕期UI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发现经产妇孕期UI发病率显著高于初产妇,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7]。分娩史是孕期UI的一个危险因素,妊娠时逐渐增大的子宫体增加了对下尿路的压迫作用;同时体内激素水平改变造成盆底肌肉松弛,这些均为导致孕期UI高发的原因[8-9]。随着孕妇妊娠年龄越大,其孕期患UI的风险越大,产后发生盆底创伤的风险增高[10]。 本研究发现与初产妇相比,经产妇孕期UI发病率更高、漏尿量更多、对生活的影响更为严重。
既往孕期UI的研究大多关注初产妇,涉及到经产妇的较少。除UI症状和程度的差异之外,本研究发现经产妇在孕期的盆底结构改变较初产妇更为明 显。经会阴盆底超声操作简便,可及早发现盆底结构的异常改变,在UI的评估及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11]。α角、β角、γ角以及膀胱颈移动度均显示了膀胱颈的位置,反映了膀胱颈的活动性[12]。肛提肌是盆底的主要承力结构,肛提肌损伤则盆底HA增大,导致患UI的风险增加[13]。Chan等[14]研究发现,膀胱颈移动度较大,从而增加女性孕期发生UI的风险,与本研究结果一致。Van Veelen等[15]调查发现,有UI的孕妇盆底HA显著大于无UI者。鲁蓉等[16]研究发现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在静息状态及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移动度、α角、γ角和HA均小于无压力性尿失禁者。王丽华等[17]报道UI的女性尿道内口漏斗化形成率显著高于无UI者。本研究调整孕周影响后发现,静息状态下UI组孕妇β角显著大于无UI组;在Valsalva状态下,UI组孕妇膀胱颈移动度、α角、β角、γ角、盆底HA均显著大于无UI组,而膀胱颈垂直位置显著小于无UI组。UI组患者尿道内口漏斗化率显著高于无UI组,与既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1]。
表4 初产妇与经产妇超声参数比较(±s)
表4 初产妇与经产妇超声参数比较(±s)
注:VM:最大Valsalva动作;VM-R:最大Valsalva动作与静息状态的差值;BNVP:膀胱颈垂直位置;HA:裂孔面积
状态 初产妇(n=93) 经产妇(n=107) F值 P值 静息状态(R) α角(°) 122.75±16.92 122.76±19.18 0.106 0.745 β角(°) 68.20±12.89 67.74±12.98 0.135 0.714 γ角(°) 78.97±12.69 78.36±14.72 0.131 0.718 BNVP(cm) 2.29±0.43 2.13±0.38 7.405 0.007 HA(cm2) 0.089 10.99±1.78 11.43±1.98 2.922 Valsalva状态(VM) α角(°) 139.40±20.37 145.09±21.74 5.031 0.026 β角(°) 86.54±19.92 89.08±17.96 0.788 0.376 γ角(°) 96.39±17.14 97.41±17.65 0.204 0.652 BNVP(cm) 1.63±0.54 1.51±0.49 2.484 0.117 HA(cm2) 0.019 12.67±2.41 13.47±2.43 5.556 VM-R α角(°) 17.51±16.08 20.73±18.66 1.647 0.201 β角(°) 18.34±16.02 21.34±13.98 2.051 0.154 γ角(°) 17.42±13.36 19.05±13.54 0.816 0.368 BNVP(cm) 0.66±0.47 0.62±0.48 0.354 0.553 HA(cm2) 1.68±1.28 2.04±1.58 3.103 0.080
本研究调整孕周的影响后,仍发现经产妇孕期盆底结构的改变比初产妇更为明显。在静息状态下,经产妇的膀胱颈垂直位置显著小于初产妇;Valsalva状态下,经产妇的α角、肛提肌HA显著大于初产妇。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初产妇相比,经产妇通常年龄较大、妊娠次数多、流产率高,推测其原因为经产妇的盆底结构改变较初产妇显著。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尿道括约肌功能逐渐降低,横纹肌纤维逐渐减少而发生肌减症,最大尿道闭合压也以约每10年15%的速度逐渐下降[18]。妊娠本身会对盆底造成影响,引起盆底损伤,从而影响盆底结构的完整性,导致盆底功能障碍[19]。Demircan等[20]研究发现,有流产史是孕期UI的一项危险因素,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总之,经产妇在孕期的UI症状较初产妇更严重,盆底结构改变更加显著,值得引起临床关注,应加强孕期及产后相关健康教育,预防及改善临床症状。然而,本研究是一项横断面调查,需要进行队列研究或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