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杰
(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 株州 412007;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济南 250100)
20世纪中后期以来,二语动机研究一直是国内外二语教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而与之相对应的负动机依据承载主体及其行为目的,可分为学习者外语学习负动机和外语教师教学负动机。外语教学负动机指外语教师曾经有强烈的语言指导、运用和能力提升动机,但由于某种原因失去了这种兴趣和投入,从而对其外语教学心理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进而阻滞教学对象的语言习得进程[1]。
在国外,Chambers率先在语言教学领域开始负动机研究[2]。教学负动机理论源于Crooks的文献研究[3]。进入21世纪,教学负动机研究重心从欧美转向亚洲,并从理论探索转为实证研究。其研究主要集中分析教学负动机的影响因素:众多实证研究表明学习者是诱发外语教师教学负动机的首要影响因素[4],教学科研环境[4]、社会语言文化[5]和教师内部因素[6]也有一定影响。此外, Aydin和 Pourtoussi,Ghanizadeh & Mousavi尝试采用质化研究方法来探讨教学负动机[7][8]。尽管国外已有教学负动机相关研究,但很少从活动理论视角来解释教学负动机的内在关系和动态发展情况。
就国内外语教师教学负动机而言,对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以“外语教师教学负动机”“英语教师教学负动机”“教学负动机”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的结果显示,1990-2019年期间发表的论文篇数有限,且均为量化研究,理论基础多为动机理论。国内对于教学负动机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除了少数综述研究外,相关实证研究不多,且主要探讨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英语教师教学负动机影响因素。如王静、岳琳聚焦于高职英语教师[9],单岩和崔瑶则关注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师教学负动机的状况及生成原因[10][11]。还有研究者探讨中国与其他国家大学外语教师教学负动机的异同[1][12]。由此看来,国内相关研究也集中在其影响因素的探讨,缺乏系统的理论解释。
纵观国内外研究,现有文献仍停留在对教学负动机的确认、描述及影响因子分析上而缺乏对其系统的理论研究,采用质化方法的研究更为有限。现有研究集中探讨高校外语教师教学负动机,鲜有提及高中英语教师。因此,本文拟以Vygotsky提出的社会文化活动理论(Activity Theory,AT)为基础,构建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负动机分析模型,并以此来全面系统地分析教学负动机的本质,并阐释该现象,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13]。
社会文化活动理论最早由Vygosky提出,之后Engestrom等将其发扬光大[14]。其核心观点是:“人类的创造性调节过程在活动中处于优先地位。所谓调节过程是指人类借用文化产物、概念和活动调节物质世界及彼此之间的社会与思维活动”[15]。活动理论旨在从社会文化环境视域研究人类的认知发展,它强调目标导向的社会文化活动在个体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最具代表性的分析框架是Engestrom的活动系统“三角模型”。该模型将活动系统分为六个组成要素:主体、客体、中介工具、规则、社区和劳动分工。各组成要素在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之间交互影响。这种交互作用产生的矛盾不能单靠个体行为,它必须通过活动系统中可以促使新活动各要素间的合作得以解决[16]。一旦活动系统各因素之间的交互关系破裂,那么矛盾将无法解决,进而影响客体目标的实现。
本研究主要以社会文化活动理论为框架,通过半结构访谈等方法探讨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负动机现象,主要探讨以下两个问题:
1.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是否存在负动机现象?
2.影响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负动机的社会文化因素有哪些?
本研究依据目的抽样性原则,从不同高中选取8位英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如表1所示)。他们在性别、学历、职称、教龄、学校类型等方面都有差异,能较好地保证数据的多样性。
表1 参与访谈教师基本信息
该数据主要来自对8位教师的半结构性访谈。访谈主要包括担任教师的原因、教学经历、自从教以来教学动机的变化及其原因、自我反思等内容。每位教师接受访谈的时间大约1小时,征得访谈教师同意后对访谈过程录音,并对录音进行转写。此外,研究者还搜集了教师的书面反馈、反思日记、教师微博、学生反馈等材料,以便对访谈数据进行三角验证。
数据分析采用不断比较法[17]。首先,仔细阅读相关数据,进行初步编码。然后,依据研究目的对编码材料进行内容和主题聚类分析,得出个案教师教学负动机的影响因素。随后,对不同的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负动机的影响因素。最后,尝试构建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负动机分析模型。
本探究通过对8位高中英语教师的半结构访谈、书面反馈、反思日记等分析发现,他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均出现了负动机现象。这一结论与Sakai& Kikuchi的研究结果一致,即高中英语教师普遍存在英语教学负动机现象[18]。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负动机主要由教学系统中的六种影响因素造成。
1.主体因素
8位教师都认为教师的主体因素是影响教学负动机的主要因素,如教学态度、教学观念、教学策略、教学水平等。正如T1所说“积极向上的心态是促使我认真教学、持续发展的动力,而消极的心态则往往导致教师教学动机减退”。T2的微博上写道,“我最大的满足感来自于接触学生、影响学生所带来的成就感,如果我的期望值与实际收获成果不相符,就会使我产生失落感,进而缺失信心,自责自贬,自然也影响教学”。还有教师认为“整天沉浸在以升学为目的的教学中,我感觉自己的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水平下降,尤其面对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时束手无策、心烦焦躁。”(T6)
2.客体因素
英语作为人才选拔的必考科目,学生的考试成绩往往与教师的升职、晋级、加薪、奖金或评优等利益挂钩,因此教学效果、教学评价及教师待遇等往往导致教师教学负动机的产生。T5提到,“高考这种升学考试重点考察学生的笔头功夫,因此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相对较差,这与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我们也很无奈”。而T7认为,“如果花较多时间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不注重读写训练,势必会影响英语成绩,领导、同事和家长也会来质疑”。因此,教学理念的创新、改革与教学评价效果之间的矛盾造成了教学负动机。此外,教师待遇也影响教学负动机,如T4所说,“要想提高待遇,就得先评上职称。而优质课、模范、课题或社团,这些评职称的每一项硬性条件都让我倍感焦虑,必须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应付评审和考核”。T5也抱怨道,“我从周一到周五每天起早贪黑,还有晨读和晚自习,但付出与回报相差甚远,薪酬更不敢与在外企工作的同学相比”。
3.中介工具因素
教材、教学设备等使中介工具因素的主要体现。T6反映“课堂教学大部分是与高考相关的词汇、语法等习题讲解,教师缺乏选用教材的自主性,也无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T8认为,“我校语言教学资源有限、设备陈旧,多媒体时有故障,影响正常教学”。根据学生的反馈发现,“高中英语教学环境不完善,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落后,尤其是采用以教师和教学材料为主的教学模式,使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单一,教学趣味性大大下降”。
4.规则因素
作为教师,不仅要遵守社会道德、法制和规律,还要明确教师自身特殊的责任和道德边界。正如T2提到“教师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这种职业的神圣感在客观上迫使我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T3表示,“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尤其面对家长的望子成龙和学校的以升学率论英雄,以及社会的沉重期望,真压得我喘不过气来”。T7也谈道,“指导学生高考获得成功是我们的主要目标。然而,以高考为目的的教学似乎忽略了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单一重复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心理压力巨大,甚至逐渐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动力”。
5.社区因素
社区因素主要指教学共同体,包括领导、同事、学生、家长、亲人等对教学带来的影响。单位领导的管理体制严重影响教学负动机,如T6所说,“领导如果实行人性化管理,并力求公平公正,那么我们幸福感会油然而生;反之产生的教学负动机则阻碍我们的教学”。同事之间的竞争关系可能会使教师产生压力,导致他们的自信心下降,从而诱发负动机。“自从进了这所学校,我身边优秀的教师层出不穷,他们赛课拿奖、晋升职称、带班获优都使我倍感压力”(T3)。“我基本上每天都在学校忙,没空陪父母逛公园,陪丈夫看电影,陪孩子参加课外兴趣班,心里十分愧疚”(T4)。此外,学生对教学负动机影响较大。其中5位教师的反思日记提到,学生英语学习负动机使得师生关系紧张,从而使高中英语教师产生了教学负动机。例如,T7写道,“我教的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对英语课不感兴趣,缺乏内在动机,很少进行课堂互动,学生在我面前感觉很敬畏,师生间难以形成默契融洽的关系。”T5认为,“如果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课堂上走神、吃东西、睡觉、聊天或玩手机都会影响教学”(T1)。“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策略,产生敌对或消极态度也会导致教师产生负动机”(T3)。学习者这一影响因素与许多国内外研究得出的结果相似[1][7][19]。
6.劳动分工因素
教师职责与本身的教学能力也是困扰教师教学的因素。人们普遍认为高中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更应当对学校的升学率负责,如T1在教学反馈中提到,“其实在社会上毕业生的升学率就是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我校属于本地四大名校之一,英语教师作为主课教师,对此担负着重大责任,不能有丝毫懈怠”。另外,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能得到持续提升也造成教学负动机,如T2在反思日记中写到,“任职以来,重复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使我对自身的教学能力产生质疑”。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尝试以活动理论为框架,构建教师教学负动机分析模型。
图1 基于活动理论的英语教师教学负动机分析模型
如图1所示,基于活动理论的英语教师教学负动机分析模型由主体、中介工具、客体、劳动分工、社区、规则六部分构成。主体是指教师的能动性,如意志、观念、兴趣、自信心等主观因素;客体是教师教学所要达成的教学效果;中介工具包括教学材料与物质条件,如教材、学校设施与条件等因素。这三个部分是整个教学活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元素。社会文化活动理论强调,应将个人活动置于社会文化背景中研究。而该模型正表明教学活动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由规则、共同体和劳动分工组成)。其中,规则包括教师的行为素养、道德规范、教学方法等。社区主要指教学共同体,包括领导、同事、亲人、学生及社会环境等。劳动分工包括师生关系、教师职责等。因此,教学负动机是个体认知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它既强调教师个体认知对教学负动机的影响,又突出社会文化背景在教学负动机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当系统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顺畅,就会保持或增强教师的教学负动机;但当这些因素相互发生矛盾且不能有效解决时,就会促使教学负动机产生,从而限制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通过对活动理论框架下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负动机现象的系统分析,本研究发现六种因素交互作用导致该现象产生。针对教学负动机和教师长期的职业发展,我们提出积极的建议。教师应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积极主动地提升各方面能力;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和需求,以求在激发和维护学生动机方面实现效益最大化;教师还可以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环境最优化。社会与学校应理性、客观地评价教师的各项工作,改善教师生存环境,努力构建教学共同体;管理部门应将教育主体回归,构建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动力,提供充足的进修和培训机会,促使广大教师在科研和教学间寻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