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娟
(安顺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安顺 561000)
幼儿园是一种社会公共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有别的,在环境创设这部分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幼儿园教师应具有环境创设与利用的能力。”幼儿和教师都很看重幼儿园环境创设。其中,班级作为幼儿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师重要的工作空间、幼儿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包括物质环境创设和精神环境创设,对幼儿、教师、幼儿园发展乃至家园合作都有重要意义。该文分析了幼儿园班级物质环境创设和精神环境创设分别在幼儿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体现幼儿园教育质量以及家园合作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夏小芳认为,基于幼儿园办及环境的因素影响,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的影响是物质与精神方面的总和[1]。幼儿园班级环境以班级为单位存在于幼儿园情境中,对幼儿行为与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环境 (包括室内空间布局、幼儿游戏材料种类及数量、班级墙面布置和室外空间利用)和精神环境(包括人际环境、信息环境、舆论环境、组织环境和情感环境)的总和。
2.1.1 促进幼儿的发展
(1)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是在与周围物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2]。在进行班级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幼儿创造表达自己的条件,与幼儿一起完成创设。幼儿通过与物质环境的直接接触,对物体进行感知、观察和动手操作、积极思考以及看看讲讲,从而认识物体的物理特征、结构及其用法,探究物体与自身的关系,并尝试学习解决的方法。因此,幼儿园班级物质环境创设有利于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有利于激发幼儿好奇心、求知欲及探究的兴趣。所以应该结合教育目标、本班幼儿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努力创设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物质环境,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环境创设中来。例如:以爱祖国、爱家乡以及庆祝各种节日等为主题来创设墙面主题栏,让幼儿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通过学习和探究,懂得爱祖国、爱家乡,并对各种节日有一定了解,进而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2)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在一定的物质环境中实现的[3]。幼儿园班级物质环境创设的内容及其营造的氛围、活动空间的安排及活动材料的投放等影响幼儿在交往过程中的情绪、交往对象的数量等,进而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首先,物质环境的内容及其所营造的氛围引导着幼儿行为的产生。例如:以《绿色家园》为主题的墙面布置,能引导幼儿学会如何保护、美化和热爱环境等积极的社会行为;脏乱的环境会使儿童情绪浮躁,违规行为增多。因此,努力创设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物质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其次,活动空间的特性影响着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单位面积内参与活动的儿童过多,易使儿童产生争执、争吵和打斗等消极行为,而儿童过少则不利于交往的发生。”[4]最后,活动材料的数量与性质影响儿童社会交往行为。在活动材料少的情况下,幼儿间争抢、侵犯行为相对要多。操作性材料如积塑等会让幼儿产生合作、协商、轮流等交往行为;枪炮等战争玩具容易让幼儿产生打闹、攻击等行为。所以为了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应创设内容丰富、活动空间的安排适中、并提供足够活动材料的幼儿园班级环境。
2.1.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其中就包括 “环境的创设与利用的能力”“反思能力”和“激励与评价能力”。在进行班级物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利用户内外空间、为幼儿投放游戏活动材料、装饰班级墙面时,需要动手操作。此外,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对自己和幼儿的创设能力进行评价,对于那些对班级环境创设不感兴趣的幼儿,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来提升他们兴趣。这些不仅能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地进行班级物质环境创设,提升幼儿教师激励与评价的能力,还能促使他们进行积极的反思,进而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2.1.3 体现幼儿园教育质量
幼儿园教育质量由结构性变量 (师幼比、班级规模、总体上的物质环境设施等)、过程性变量(师幼互动、学习环境、课程、家长参与等)和结果变量(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三个方面组成[5]。由于幼儿个体发展具有差异性,不能只用某一客观尺度来评价幼儿的最终发展结果,所以在考察幼儿园教育质量时,很多研究者通常是从结构性变量和过程性变量加以评量。因此,幼儿园班级物质环境创设是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一个方面,能体现幼儿园教育质量。
2.1.4 加强家园合作
进行班级物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让幼儿家长参与进来,与幼儿一起搜集、选择环境创设的材料,参与班级环境创设评估等,这样既可以让幼儿家长意识到环境的教育作用,帮助教师对环境创设提供建议,也加强了家园之间的联系。
2.2.1 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1)有利于幼儿认知发展。精神环境主要以幼儿的情绪情感和动机为中介对幼儿的学习和认知发展产生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亲子之间、师幼之间、同伴之间积极安全的依恋关系,能为幼儿提供情绪情感上的安全基地,使幼儿能够充满信心地、大胆地去探索周围陌生环境,这就为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发展认知能力提供了机会。研究表明,教室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课堂心理氛围会使幼儿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学习的动机和主动性增强,从而对幼儿的学习和认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及性质会对其认知范围、认知深度和认知风格造成影响。例如,在支持性的同伴关系中,幼儿能够通过与同伴的交流拓展认知范围,在同伴的帮助下加深对认知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幼儿更有可能受到教师认知风格的潜移默化的熏陶。
(2)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在与教师、同伴、父母等之间的交流、互助过程中实现的。好模仿是幼儿的性格特点之一 ,幼儿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通过观察、学习、实践等获得社会知识和技能。例如:如果班级教师间、与不同年龄班级教师之间、或与园长和管理人员之间友爱和谐、互帮互助,在幼儿面前交往时使用礼貌用语等,幼儿通过观察,了解这些良好品德行为,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在一日生活活动中,教师对该班幼儿的安慰和呵护,在晨检和离园时,师幼间彼此问好再见等,幼儿会学着教师的样子去关心和爱护身边需要帮助的小朋友,和身边的人主动打招呼。其次,良好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和亲子关系可以让幼儿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这是儿童情感健康发展的基础。最后,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幼儿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认识自己和了解自己,他们的自我意识才能形成和得到发展,从而实现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2.2.2 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幼儿教师应具备"沟通与合作能力。”幼儿教师在进行班级环境创设时,要与班中幼儿及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合作,有时还需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让其参与幼儿园教育环境的规划、物质教育环境创设材料的选择与制作以及班级教育环境创设评估等。这些不仅能帮助幼儿教师营造良好的班级精神环境,还能为幼儿教师创造更多与幼儿、同事以及幼儿家长沟通与合作机会,进而提高幼儿教师与幼儿、同事以及幼儿家长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最终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
2.2.3 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体现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包括对师幼比、班级规模、总体上的物质环境设施、师幼互动、学习环境等方面的评价。可见,不仅幼儿园班级物质环境创设能体现幼儿园教育质量,幼儿园班级精神环境也能够幼儿园教育质量。幼儿园班级精神环境主要在教育教学活动和生活事件中的人际交往互动中而形成的,因此在开展班级教育教学活动时,要创设良好的班级精神环境,从而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2.2.4 有利于家园教育保持一致
虽然幼儿园班级环境对幼儿有重要影响,但对幼儿影响最大还是家庭环境,仅从单方面出发是达不到对幼儿教育的预期效果。所以在创设幼儿园班级环境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家长积极参与,与家长进行积极充分的沟通,让双方实时了解幼儿的发展以及双方的教育效果,使家园教育保持一致,共同创造适合幼儿发展的环境。
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是一门艺术,艺无止境。这就意味着幼儿教师在创设班级环境时,要有大局意识和长远眼光,充分考虑幼儿园班级环境对幼儿、教师、幼儿园以及家园合作的作用,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需要以及该班的实情,敢于改革创新,不断探索优化,使班级环境真正发挥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