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南昌城市文化对外推广的策略初探
——基于南昌高校非洲留学生南昌文化认知调查

2019-12-25 12:49倪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5期
关键词:南昌留学生非洲

倪嘉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南昌 330038)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享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南昌市与“一带一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古丝绸之路,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是中国三大外销商品之一。景德镇一直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大的贸易港口广州提供货源,其中南昌是景德镇瓷器销往广州的必经之路,是瓷器外销的重要交通枢纽[1]。《广州港史》记载“广州港当时与洪州(现在的南昌)关系密切,洪州在赣江旁边,有水路通长江进而与广州相通,中唐以后,洪州成为介于江淮之间的一大都会,广州的瓷器出口仰给于洪州”[2]。2015年,南昌成功入选“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其借势发展,努力打造成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3]。

1 “一带一路”背景下南昌城市文化对外推广的前景

文化是一座城市走向世界舞台的最具影响力、内涵最丰富的一张名片。加强南昌城市文化的对外传播不仅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提升南昌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而且对提升其开放型经济水平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1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的区位优势

南昌,江西的省会城市,是江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地处江西省北部,赣江、抚河下流,鄱阳湖之滨,是唯一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三角洲毗邻的城市。千里赣江横贯全境,是中原和南方闽粤的咽喉地带,现下辖6 区3 县。具有沟通南北、承东启西的独特区位优势。

1.2 众多的山水名胜、文物古迹是南昌城市文化对外传播的天然优势

南昌,古称豫章,自汉初建置以来,历经2 200 余年。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建城历史,留下了许多山水名胜、文物古迹。城西有梅岭,风景优美;城东有瑶湖、青山湖、艾溪湖,景色秀丽;城中心有东湖、南湖、西湖、北湖以及贤士湖等自然景观。明代状元郎曾棨在南昌游历时曾作《南昌八景》极尽南昌之美。清代在八景的基础上又增添“东湖夜月”和“苏圃春蔬”,这便是现在盛传的豫章十景。洪崖丹井、西山积翠、铁柱仙踪、滕阁秋风、章江晓渡、龙沙夕照、东湖夜月、苏圃春蔬、南浦飞云、徐亭烟树[4]。文物资源现存有八一起义指挥部旧址、李渡烧酒作坊遗址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绳金塔、佑民寺铜钟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2 处;其他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289 处。

1.3 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南昌城市文化对外传播的闪光点

灵山秀水承载着南昌先民的勤劳与智慧,南昌祭轿、万寿宫庙会、齐客过年风俗、向塘灯棍节等极具民俗色彩;北刘轿舞、上坂关公灯、瓷板画、赣发秀等娴熟精湛的舞蹈和技艺构成了南昌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昌现有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0 项,涵盖了民间文学、舞蹈、音乐、美术、民俗、传统技艺诸多方面,这些都是南昌特有的、极具价值的传统文化资源。

1.4 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南昌城市文化对外传播的品牌

南昌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八一南昌起义点燃了革命的圣火,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八一起义纪念塔、八一起义纪念馆、贺龙指挥部旧址、叶挺指挥部旧址、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朱德旧址、新四军军部旧址、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小平小道等。近年来,南昌凭借其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军旗升起的地方”“打响第一枪”“天下英雄城”的城市形象,成立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开发了以八一起义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旅游。

2 南昌高校非洲留学生南昌文化认知调查

南昌与非洲的对外交流历史久远,元朝的民间航海家汪大渊就是南昌人,被西方学者称为“东方的马可·波罗”,比郑和下西洋还早75年,他的足迹就到达了亚洲和非洲至少99 个国家和地区[5]。如今中非合作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来华留学的人数也在日益增加,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非洲留学生从数量和占比上,增长幅度都是最大的,超过原先占据第二名的欧洲,成为来华留学生第二大生源洲。来南昌的非洲留学生也日渐增多,关注非洲留学生的南昌文化认知对于促进南昌与非洲人民的友好往来、扩大南昌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该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问卷主要涉及南昌文化的认知、途径、态度和行为4 个维度,调查的目标对象为南昌高校非洲籍留学生,由于渠道有限,此次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2 份。被调查的非洲留学生来南昌的时间在6~18 个月的占59.26%;24 个月以上的占25.93%。

2.1 南昌的自然风光是吸引非洲留学生的主要因素

在对南昌印象的调查中,有66.67%的非洲留学生认为南昌风景优美。留学生游览过的南昌主要景点排名靠前的分别是:八一广场 (100.00%)、秋水广场(92.59%)、滕 王 阁(59.26%)、绳 金 塔(50.16%)、梅 岭(25.93%)。48.48%的学生对南昌的名胜古迹感兴趣。

2.2 南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洲留学生知之甚少,但渴望了解

问卷选取蒋巷黄河灯、松湖龙舟赛、向塘灯棍节、西山万寿宫庙会、幽兰画糖人、汪山土库、八大山人书画、瓷板画、南昌采茶戏、板凳龙、城南龙灯、双龙戏珠、滕王阁传说、绳金塔传说作为调查内容,发现只有27.27%知道八大山人书画、28.30%知道瓷板画、17.27%知道采茶戏、28.12%知道城南龙灯、20.13%知道汪山土库,其余非物质文化遗产非洲留学生几乎都不知道,但有88.67%非常想了解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2.3 非洲留学生对南昌的红色文化认知甚少,但其景点却不陌生

据问卷调查,74.07%的非洲留学生不知道南昌的红色文化,几乎没有人知道南昌是“英雄城”,但有14.81%的学生游览过八一起义纪念馆,大家几乎都去过八一广场。

2.4 非洲留学生了解南昌主要通过网络、与朋友交谈以及教师的课堂交流

当被问及“南昌文化您大部分是通过什么渠道知道的? ”有63.64%是通过网络和与中国朋友交流了解的;有30.30%是通过课堂上教师了解的;有21.21%是通过与本国朋友交谈知道的。可见南昌文化在非洲留学生中的传播主要靠人际传播与网络。

3 南昌城市文化对外推广的策略

3.1 文化旅游的兴起与发展是南昌文化对外传播的契机

南昌不仅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这都深深吸引了外国留学生,在调查中发现,非洲留学生渴望了解南昌文化,也非常喜欢旅游,文化旅游正好将两者结合起来。以旅游产业为中心,辐射渗透文化资源,将分散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旅游景点的地方文化内涵,赋予旅游景点以灵魂。近年来,南昌市积极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2018年第一届世界VR 产业大会的成功举行;同年滕王阁景区创5A 成功,还有即将举行的第六届南昌国际军乐节都是成功的案例。2019年《江西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规划南昌以“八一英雄”为主题,建设红色旅游精品区;推出名人探访游、古诗词寻迹游、书院文化游等以及陶瓷文化、戏曲文化、客家文化等文旅品牌和文化旅游核心产品,做“深”文化旅游。

3.2 借助汉语国际教育,促进南昌文化“走出去”

随着来华留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中华文化在留学生中的传播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面。据教育部网站统计,2018年共有来自196 个国家和地区的492 185 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我国高等院校学习。江西省近五年来,外国留学生每年规模均比上年增10.00%左右,2017年就有在赣留学生近6 000 人,生源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近130 个国家和地区。为南昌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留学生既是中华文化传播的对象,又是中华文化传播的媒介。高校作为来华留学生的重要培养单位,应该重视对留学生地方文化的宣传,可以开设专门的南昌文化选修课,挖掘南昌本土文化资源,教师在与留学生的交流中,架起对外传播中国文化、讲好“南昌故事”的桥梁。并且这部分留学生对身边外籍人士以及回国后对当地民众的影响力不可小觑,能够让南昌文化真正“走出去”。2011年的《留学江西行动计划》表明“到2020年,建成几所来华留学教育特色鲜明的大学;培养一批知华、友华的高素质来华留学毕业生”。

3.3 语言外译是南昌城市文化对外传播的基础

语言服务对初来乍到的留学生尤为重要。很多学生反映,公共环境中外文服务的缺失是导致他们很少接触南昌文化的主要因素。南昌的文物古迹和文化景观首先要通过外文翻译才能搭建起对外交流的桥梁。好的外文翻译有助于城市文化积极正面地推广。然而打开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和一些旅游网站很少看到外文介绍,现有的一些文物古迹的外文介绍也存在翻译简单,忽视外国读者的阅读心理等问题。曾经就有作者发文指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的英文翻译存在覆盖面不够、翻译不到位的问题。而这一点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就做得比较好。如同仁堂、全聚德这样的北京老字号就有自己多语种的宣传;北京市政府机构的一些网站开辟了北京文化外文译介页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首次把“建设文化大省,提升文化软实力”写进规划。南昌独特的地理文化资源是进一步提升南昌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优势。来昌的留学生既是一个国家文化的学习者,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传播者。促进地方文化在外国人中的传播既可以推动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又是地方文化对外传播的良好方式。

猜你喜欢
南昌留学生非洲
我在南昌 你在哪
南昌是我 南昌是你
水城会客厅-南昌蔚来“牛屋”
An Uncommon Trip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非洲鼓,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