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2019-12-25 12:49杨春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职业

杨春燕

(宿迁学院,江苏宿迁 223800)

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导致学生缺乏正确的职业自我意识规划认知,对于薪酬福利的要求比较高,没有注重自身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由于择业观存在严重的盲目性,从而导致优秀的企事业单位岗位供不应求,而私人企业和冷门企事业单位无人问津。当不合理就业发展长时间存在时,将会导致多数具备专业特长的学生无法找到对口专业单位,从而导致大学生群体人力资源无法有效配置,不能发挥出高学历人才的优势,严重浪费了国家培养的高素质人才,还会对人力资源的素质水平造成影响,所以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当前,高校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具有全面化和多元化特点。在进入大学教育阶段之后,就给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所以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的全过程,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加强心理健全促进个性发展。此外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确保其具备优秀的心理素质,建立健康的人格。

1 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生涯中的意义

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开展建立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指导学生不断认识自我,还可从指导学生完成自我目标。大学期间属于职业生涯发展的探索阶段,多数学生不太了解自身职业方向与职业价值观,在大学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并规划科学的职业生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渐适应大学生活,并且重新认识自我,发现自身兴趣爱好,还有助于培养职业兴趣,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价值,确保学生能够明确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且做好心理准备和就业准备。学生应当正确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操作可行性,建立应对困难和解决困难的心理能力。学生还应当认识到,为了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必须做出更大的努力。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确定因素,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加强学生的心理信念,还能够有效克服心里动摇问题,合理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以此提升目标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满足社会发展现状。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信心,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

1.1 自我认知

为了确保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开展,学生必须充分认识和了解自我,这样才能够从理性角度出发,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类型,基于人格匹配理论开展心理测试,使学生了解到自我性格特点,并且正确认识自身所掌握的能力与技术,通过环境分析准确定位自身价值。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若能够清晰了解到自身需求,可以明确职业生涯发展所需品质,以此提升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

1.2 导向作用

一般来说,学生从高中阶段进入到大学学习阶段时,属于人生发展的转折点。学生会从受约束环境中过渡到无约束环境,从而导致多数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与热情,思想懈怠,容易迷失在网络世界当中。导致此种现象的本质原因在于学生丧失了人生发展方向,此时给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合理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促使学生找到内心需求,不断完善自我,并且发挥出自己的才能优势,以此实现发展目标。

1.3 激励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与学生心理发展之间存在较大关联性,自我价值观和意识,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联性也比较大。学生所具备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未影响到心理调节能力、自我认知能力以及情绪管理能力。在职业生涯规划全面开展之后,如果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每个环节,就会影响学生的入学教育效果。在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过程中,将心理健康就会融入个环节当中,可以对学生起到学习指导和心理辅导作用,促使学生不断反思自我,并且形成强烈的自我教育需求,相应变被动式教育模式,还会感受到自身命运受到行为控制的影响,有助于培养积极良好的心理品质。从总体上看,课堂教学面向的对象为全体学生,因此比较注重发展性问题或共性问题,没有深入处理特殊的心理问题。所以在给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不仅需要采用课堂教育的模式,还应当通过学生自愿报名,心理咨询师推荐以及教师推荐等方式,筛选出存在相同心理问题的学生组成小组,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2 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与相互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性。首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大学生了解自我,合理评价自身能力水平、发展条件以及外部社会环境,能够准确审视自我,合理选择职业发展方向,坚持走正确的人生道路。还有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以此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其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确保其能够有效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环境。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能够通过调节自我来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充分释放学生的情感、意志和个性,促进健康发展。最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明确自身发展目标,充分激发潜能,加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强化自我教育,不断反省自我,通过积极的行动发挥出自身优势才能,还可以弥补素质、能力与心理的不足,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3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的存在问题与实施内容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联合自身情况、影响因素、社会环境等制定的职业发展目标,明确未来努力方向、行动时间以及具体实施方案等。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使学生以就业职业为目标,不断做好行为规划与管理工作,并且在大学学习期间能够为实现各项目标而做出努力。

3.1 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心理教育缺失问题

第一,教育人员的素质水平。职业生涯规划必须由专业人员负责开展,属于应用性和综合性比较强的专业,教育人员必须接受系统化、专业化的职业训练与心理教育,联合学生兴趣特点,使其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并且明确职业发展目标。

第二,单一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多数高校所开展的职业教育多为就业指导课程,该项课程从新入学学生做起,通过测评工具做好辅导工作,有助于学生评估和认识自我,不断提升自我水平。此外,还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爱好与性格特征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评估自身组织与管理协调能力。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高校应当不断引导学生采用专业人力资源测评软件,明确自身职业发展倾向和发展目标。在就业指导课程中,使学生能够了解就业市场发展现状,并且帮助学生分析感兴趣的职业。

第三,多数高校就业指导多为短期行为,没有对学生进行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就业时产生心理偏差,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心理障碍。例如,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受挫之后,就会产生无助感和无能感,在心理上产生过度负面评价,从而导致认知障碍问题。当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时,就会导致学生出现自我怀疑、悲观以及自卑等不良心理,当不良心理情绪找不到发泄口时,就容易产生自我封闭、自我贬损等行为障碍,对自身就业造成严重影响,还会阻碍学生的未来发展。

3.2 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内容

首先,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其次,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措施,明确具体行动时间和实施方法。最后,自我评估与反馈。正确认识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对自身职业生涯目标进行优化调整。在职业生涯规划期间,基础要求在于正确认识自我,合理分析组织、职业以及社会环境,结合个人实际情况与职业生涯规划,以此提升规划内容的可行性。

3.3 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分析

首先,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使大学生群体剖析自我,准确建立自我认知机制,以此降低职业就业的盲目性和困惑感。其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使大学生群体科学地看待自身能力水平,深入挖掘自身潜能,有助于提升资源驾驭能力,科学合理地把控自我。

4 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实施方法

4.1 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地位

现阶段,我国多数高校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没有联合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职业生涯规划中。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提升综合能力,以此促进大学生群体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

4.2 合理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心理健康是人的意志、情感以及认知满足生存发展的需求,并且可以通过自我协调发展,对心理状态进行调节。所以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当全面普及心理学知识,加强自我认知教育,管理学生情绪,以此促进个性化教育与发展,还能够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

4.3 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原则

按照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生活习性以及学习特点,针对大一新生开展入学适应教育,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大学的学习任务与生活性质,了解到专业的发展前景,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二年级的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不断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探索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身,以此明确学习目标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关系。针对大三学生,定期组织学生参与职业实践活动,以此提升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度,还有助于培养职业兴趣感,全面提升学生实践从业能力。

4.4 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融合步骤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基于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就业实践活动,大量宣扬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以此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性。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并且注重讲解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以此强化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在职业选择与目标确定中的自我意识,促进个性化发展,促使学生以理性观念看待职业生涯规划问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负责,并且为实现职业目标做出相关的努力。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能够注重情感管理与自我意识管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断评估与认识自我,按照自身能力的发展,对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进行优化评估,使学生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职业生涯规划问题。

4.5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自我价值

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在于正确认识自我,学生只有深度的了解自我,才能够制定出明确的职业方向。高校不能采用统一规划方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而是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激励学生不断认清社会现实,明确职业发展趋势和特点,以此提升自我调节能力。消除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不良影响因素,并且学会生了个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就业活动中,有效处理就业期间产生的问题。按照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形式变化,可以采用个别辅导、课程讲座等方式,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职业发展,以此提升职业知识掌握率,加强职业能力,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4.6 优化整合师资力量

在高校教育体系中,所有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关注到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并且集合力量完成此项目标。高校应当设置心理咨询热线,并且派遣专业的心理指导人员给予学生个体化心理健康教育。

4.7 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培养

通过心理咨询能够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通过思想培养能够结合职业生涯规划,以此获得明显的教育效果。在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培养过程中,必须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当前所实行的教育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当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需要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加大学生的教育力度,确保学生建立满足社会价值取向和思想。因此,对于教育过程来说,学校可以通过专题性课外实践,加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关联性,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积累丰富的检验,并且对自身职业规划进行调整。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在毕业之前参加实习工作到基层学校进行基础教育工作,这样不仅能够确保学生获得教育经验,还能够认识到自身知识掌握当中所存在的不足问题,为就业规划提供参考性价值。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不仅体现在专业水平实践能力方面,还表现在职业操守要求当中,现代思想政治课程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的思想发展,明显提升学生的素质道德水平。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应当不断加大学生的教育力度,以此凸显出学校的道德引导功能,培养出满足社会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4.8 结合个性化咨询与全程化指导

全程化指导主要是针对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涉及大学学习的各个环节。当前,多数高校都设置了就业指导部门,但是无法为学生提供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应当按照学生不同时期的特点,分任务、分阶段地完成,科学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从根本上提升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4.9 实行心理咨询,强化心理辅导过程

大学阶段的学习能够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与人格魅力,并且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加强就业竞争力。然而由于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多数学生在求职期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从而导致就业心理障碍。对于该类问题来说,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以及心理辅导部门应当及时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特别是就业心理指导。学生就业期间所产生的就业心理负担内容如下:通过开展就业心理指导,大力宣传就业制度,并且介绍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度和要求,确保学生有能力面对就业问题,并且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在就业期间,需要及时调整和处理不良心理,防止出现攀比心理和盲目心理。此外,学校内部应当全面开展就业心理障碍咨询,联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所出现的心理障碍问题,深入分析导致心理障碍的主观与客观因素,通过合理有效的措施促使学生释放压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中,能够促进学生顺利就业,此项工作在人力资源开发当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受到主观因素影响,还会对职业生涯规划造成影响,因此必须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当中的应用力度,以此起到心理指导作用,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水平,还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职业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职业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