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花鼓舞”多元化特征及推广价值分析

2019-12-25 08:17:39屈玉婷张道清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16期
关键词:秭归花鼓表演者

□ 屈玉婷 张道清

(湖北文理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53)

1、前言

众所周知,秭归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近年来,秭归端午文化传承与推广取得了很大进展,秭归脐橙销往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秭归花鼓舞更是逐渐成为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比较而言,“秭归花鼓舞”还没有足够的发展壮大,没有真正成为秭归县的一张文化名片。因此,结合秭归花鼓舞的推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秭归花鼓舞的历史渊源、艺术特征、文化特征等方面的考察,了解到秭归花鼓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独特魅力,不仅观赏性极强,而且能强身健体等多元化的特征。本文将从历史文化、艺术审美、民族精神等多方面,综合论述秭归花鼓舞的推广价值,从而达到继承与发展“秭归花鼓舞”的目的,为更好的开发出秭归花鼓舞这一瑰宝奠定坚实的基础。

2、秭归花鼓舞的多元化特征

2.1、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秭归花鼓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时候,每至五月初五,百姓们就在屈原庙前举行花灯盛会,表演土色土香的花鼓舞用来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战国时期的《楚辞》中所描述的“踏步转身,侧腰向前和折腰应两袖,顿足转双中”,正是最初秭归打花鼓子在民间的写照。由此看来,秭归民间打花鼓子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民间流传甚广。这种舞是由旦角、丑角两人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旦角与丑角之间的交流,都充满着戏曲性的安排。在屈原的家乡,“三闾花鼓子”更是由来已久,由于受到屈原文化影响而声名远扬。秭归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和历史名人王昭君的故乡,有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又是灿烂的民间文化、传统文化与历史文化三者交融的地方。同时,秭归也是楚文化和巴蜀文化交汇融合的地方,它既包含楚文化的浪漫神秘,又含有巴蜀文化的开放从容。正是因为富含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秭归花鼓舞才得以发展与传承。

2.2、表演形式独特,风格迥异

秭归花鼓舞虽种属于花鼓舞,然而它并不要鼓,是由锣鼓伴奏、乐队伴唱的舞蹈。在进行花鼓舞表演时,表演者无需化妆,手持折扇和红手绢或红手帕,身着靓丽服饰和独具特色的头饰,由一旦一丑或多对组合进行表演,中间插有旁白,打击乐器进行伴奏,以舞为主,又伴有歌、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秭归花鼓舞结合茅坪建东跳花鼓、归州跳花鼓、水田坝花鼓子、三闾花鼓子、这四种不同表现形式的花鼓舞,实现了从传统的花鼓子到如今的新编“秭归花鼓舞”的转变。在音乐组成上,以小锣腔、端阳腔、信阳腔的曲牌和锣鼓点子为主体,以“大锣腔”为基调;在表现形式上,一旦一丑,两人对跳,右手持扇,左手握绢;在舞蹈汇编上,以蹶子步、跳勾绕花步、合扇绣花、一路顺风、龙灯步、丹凤朝阳等特色动作为主,整体呈现出潇洒大方、风趣诙谐、趣味横生的舞姿;在表演中整体展现出热烈、欢快的风格。

2.3、功能多样,娱乐健身为主

秭归花鼓舞作为一种传统休闲娱乐运动,实现了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等多重价值的综合交替。它所具有的功能也呈现出多样化,但其最普遍最为大众所接受的是它的娱乐健身功能。秭归花鼓舞的舞蹈动作由一路顺风、绣花、弓箭跳颤步、后踢步、十字步等特色动作,伴有单臂交叉绕扇、走步子、弓步转身、换脚转体单跪立、跳钩、打铁等基本动作组合而成。花鼓舞的动作组成,使得“秭归花鼓舞”展现出幽默诙谐、轻快活泼、而又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特征。目前,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也处于一个快节奏的生活大环境之中,承受着身体的疲劳、精神的紧张等等,而这些消极的因素都能通过欢快活波的花鼓舞得以缓解释放,在舞蹈中享受其带来的乐趣。花鼓舞的舞蹈动作,必须做到四肢舒展,个别动作还需要表演者单脚支撑站立,对表演者的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有一定的锻炼效果,舞蹈中有跳跃的动作,又包括膝盖的弹动,它能够使表演者的骨骼、肌肉正常的生长发育,从而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3、秭归花鼓舞的推广价值

3.1、弘扬传承民族文化

早在20世纪70年代,秭归花鼓舞被宜昌地区列为 “七鼓一曲”的特色艺种;而在1988年,秭归花鼓舞由湖北省舞蹈家协会编入《湖北省民间舞蹈集成》;后来于1981年,秭归花鼓舞被载入《中国戏曲·曲艺辞典》。秭归花鼓舞的发展的历史过程,不仅证明了其具有较高的艺术珍藏价值,而且也为后人进一步了解秭归民间艺术奠定基础,为秭归文化的传承做铺垫,对于打造具有秭归特色的艺术精品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作为一种文化形式,秭归花鼓舞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它体现了秭归地区的生产、生活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真实状况。在2009年9月,由196人组成的秭归花鼓舞表演队参加了“宜昌三峡国际旅游节”开幕式表演,成为了开幕式的一大亮点,展现了秭归人民良好的精神风貌。之后,秭归县极力塑造校园“花鼓舞”文化氛围,大力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如今,“秭归花鼓舞”已成功注册,但仍需要进一步努力完善,使得“秭归花鼓舞”舞出峡江,舞出宜昌,舞向世界,成为秭归独特的文化名片。

3.2、助力推动全面健身

秭归花鼓舞是学习、练习的难度较低,运动强度低,运动负荷相对较小的高雅轻松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老中青年龄阶层的人都可以根据自身的体质,从而选择不同的强度、运动量来进行健身休闲活动,它使人们直接参与体育运动,在愉悦身心的同时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有利于提高心脏及身体各器官的机能水平,从而促进参与者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新编的秭归花鼓舞对表演者的妆容没有严格要求,只要配合专门的花鼓舞音乐,右手持扇,左手握绢,进行了简单动作的组合,双人即可对跳。这极大的改善了之前由于学习难度大、表演形式复杂、场地不足而导致的群众性健身活动开展困难的状况,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大规模开展。目前秭归人民掀起了一股学习、表演秭归花鼓舞的热潮,具体体现在中小学的课间操、老年人一早一晚在公园的集体舞、以及专业舞蹈人员花鼓舞表演等等,花鼓舞蹈,动作柔中带刚,又不失风趣幽默,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形体姿态和气质,培养身体协调能力,具有健身性。

3.3、培养提高审美能力

舞蹈是以人的身体运动为手段的,它是力量与美的结合。它不仅能使参与者形成力量、健康的形态,还可以对人的身体和身体语言进行美的塑造,并在心灵上得到启迪,秭归花鼓舞具有较强的观赏性,无论是直接参与还是是间接参与的人,都能培养其审美意识,提高其审美能力。秭归花鼓舞融歌、舞、乐于一体,它的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欢快活泼的舞蹈风格、多样化的音乐组成、具有特定情感的角色交相辉映,为花鼓舞赋予了极高的艺术魅力,极大地强化了秭归花鼓舞的艺术表演价值。表演者通过对秭归花鼓舞的风格、特征的领悟和理解,以肢体和神态的演绎,来表现这种舞蹈的艺术文化价值。这种将艺术渗透到体育之中的方式,给秭归花鼓舞带来了很大的吸引力,使其更具有审美的价值,能够在审美教育上发挥更大的效益。

3.4、推动特色校本课程建设

在体育教育上的创新,不仅是体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体育事业长盛不衰的力量之源。《体育课程标准》的背景下,为深化改革中小学体育课程,体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问题迫在眉睫。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程度与状况,直接作用于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并对体育改革的发展进程有深远的影响。秭归花鼓舞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更是天然的教学资源,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这种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体育课程学习目标的完成提供前提条件。目前,在秭归茅坪镇中小学校园中,正在极力推广秭归花鼓舞,并将其作为课余体育活动的主要项目,形成了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在中小学校园引入这种具有群众性、娱乐性、趣味性、地方特色于一体的民族传统项目,不仅使体育教学内容得以丰富,而且有利于中小学体育改革向创新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

4、结语

秭归花鼓舞经由创编,形成如今的新编秭归花鼓舞,促进了其自身的继承与创新,为秭归花鼓舞作为民族传统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阐明秭归花鼓舞的多元特征,深入剖析其推广价值,大力弘扬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秭归花鼓舞引入中小学,将丰富学习体育课程资源,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营造轻松活波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学生学习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努力承担起推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历史重任。秭归花鼓舞的推广,在推动全民健身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期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做到将秭归花鼓舞,代代相传,将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历史赋予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和义务。

猜你喜欢
秭归花鼓表演者
小花鼓
淮岸花鼓情
幸福花鼓
心声歌刊(2018年5期)2018-12-10 01:44:02
妙猜两数
杂技与魔术(2017年2期)2017-02-14 20:17:00
匠人:在秭归打造一艘传统龙舟
中国三峡(2016年6期)2017-01-15 13:59:18
秭归端午节日文化的十大类型
中国三峡(2016年6期)2017-01-15 13:59:13
原味·秭归端午
中国三峡(2016年6期)2017-01-15 13:59:02
秭归端午:楚乡遗俗至今留
中国三峡(2016年6期)2017-01-15 13:59:02
花鼓桥
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1:04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
小品文选刊(2012年6期)2012-05-08 04: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