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运动养生与中医学的融合及其发展分析

2019-12-25 04:36李玢慧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20期
关键词:中医学阴阳运动

□ 李玢慧(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 长沙 410208)

1、中医学基础理论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和健康一直在和疾病作斗争。中医药学起源于原始社会,人们茹毛饮血、筑穴而居,觅食充饥、与兽搏斗。在不断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有些食物对人的身体是有益的,能够增强体质,改善身体状态,甚至治疗原来的疾病;有些食物却会导致人患病、中毒。例如炎帝尝百草的故事就是人们在探寻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的过程,这也是中医学最早的 “医食同源”时期。发展到原始社会末期,人们慢慢的发现运动似乎对疾病有治疗和预防的作用,《吕氏春秋》有云:“昔陶唐氏之始,阴多……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这个“舞”就是人们通过活动,通过运动使得全身气血通畅,身体的不良反应也慢慢的消失,这也是导引术的雏形。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医学的奠定基础的阶段,《黄帝内经》的出现是中医学的重大转折,意味着中医学从原始经验阶段步入了抽象概念的理论阶段。《内经》中提出了阴阳五行学说和精气神学说,提出了天人相应的养生原则,为传统运动养生和中医药学的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有一部分专门记录了对养生学的研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研究了“医食同源”的方向,记载了许多食养的知识。无独有偶,清朝时期的曹庭栋先生主张通过饮食,辅以精气神、运动等方法进行养生。

2、中国传统运动养生观的理论基础

“养生”指的是以调阴阳、和气血、保精神为原则,通过调神、导引、食养、药养等多种方法,希望达到健康长寿。“养生”的说法最开始出现在《庄子》中,“养”即保养、调养;“生”即生命。中国传统的养生的科学基础是中国中医学,思想基础是道家、儒家和佛教,通过生活实际中形成了特有养生方法和思想体系。

中医理论是和传统体育文化理论是相辅相成的,传统运动养生是以运动中动与静的辩证关系来构筑身体的技术,包括呼吸吐纳、导引按摩、静坐冥想、胎息服食、内丹修炼、太极拳、五禽戏等形式,治未病、天人何以、动静结合、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的客观规律是中国传统运动养生的依据。

3、中国传统运动养生和中医学的融合

中医学是通过医药来调节身体,达到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从而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水平;而运动养生是通过体育锻炼身体,达到调息、预防疾病的目的,这也表明了中医学于运动养生的原理相同,能够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1)预防思想的出现。《黄帝内经》中有这么一个观点“不治已病,治未病”,意思是人们在生命伊始就应该注意保养,并持之以恒的进行调养,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而在中国传统养生中讲过“未雨绸缪,注重预防”,这个就是从“不治已病,治未病”中受到启发,衍生出来的想法。这种想法让人们开始有了危机意识,更加的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无论是中医学还是养生都是要求人们要有防微杜渐的思想,珍爱生命,注重保养,寻求健康长寿的方法;

(2)阴阳五行原理的体现。《黄帝内经》中提出了“阴阳五行理论”,阴阳中包含了五行,五行中又含有阴阳。五行代表的是五个属性“金木水火土”,他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生克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也是阴阳的两个方面,在生克这个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中,如果哪一方太过都会打破事物的相对平衡。《老子想·尔注》中讲究的是“阴阳之道”,主张“和五行,令各安其位”。《黄庭经》中以五脏配五行,用阴阳之气炼形养身。在这方面中国传统运动养生中与中医理念是一致的,例如华佗发明的五禽戏,是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形态,分别对应了人体的心、肝、脾、脏、肺,是中国传统运动养生重要功法之一。在运动中追求了“物我合一”,“天人合一”的境界,也体现了“阴阳”、“气血”等中医思想。另外以中国传统儒学、道学中的太极、阴阳辨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太极拳,也是中国传统运动养生功法的代表之一。它是由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发展而来的的运动形式,同样的结合了易学中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的经络学,和中医学有同根同源的思想;

(3)精气神学的运用。《黄帝内经》中提出了精气神学,指出“精、气、神”是一个人生命的根本,是维持一个人生命活动的基础。其中传统运动养生中的静功完美的运用了精气神学,,它是以站、卧、坐等静止的姿势配合意念和吐纳等方法对人体的五脏六腑进行调节,让精、气、神充斥人的身体。《素问》有云:“恬淡无为,敛神内守。盖以静功调养真气。”描绘的就是静功的作用;

(4)动静结合的融合。在中医学中,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从出生,到生活,再到消亡,整个过程都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而在人的身体结构中也存在内部运动。 “升降出入”最早出现于《素问·六微旨大论》,指的是气运动的四种基本形式,“升”、“降”、“出”、“入”四种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而气机升降失常就会出现各种病理变化,施治的方法为:气滞者行之,气逆着降之。气陷者举之,使之阴阳归于平衡。所以中医学是非常注重通过运动的变化来预防疾病的,同样的在传统养生中提出“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静结合,形神具养”,本质上是将形与神、动与静结合起来,符合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才能强身健体,预防疾病。

4、中国传统运动养生未来的发展

传统运动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精华,于精华,我们应该将之继承并且发扬光大。传统运动养生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也对促进人们身体健康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首先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承都离不开教育,想要发展中国传统运动养生也应该从教育入手。学校中也存在体育锻炼,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当代人身体特征的传统养生内容纳入到教学中来。例如将太极拳、五禽戏等加入到学校体育课程中,将传统运动养生与素质教育进行有机结合,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精神。对于学生而言,学生通过练习传统运动养生能够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也能让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现在高校都开设了中医药学的专业,学校可以将中国传统运动养生的内容加入到专业教学中,让该专业的学生对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融会贯通,增强他们中医药学的专业知识,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

想要让传统运动养生普及社会,我们应该提供更多的资料,信息资源。但是就现在的环境而言,有关知识的研究和传播仍然局限于部分群体。对于医学专业的人,他们更多研究的是中医药学和运动养生的关系,但是信息的传播就少之又少了。在美国有专门针对运动养生文化如何有效地传播相关的健康信息来促进公众健康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在美国成人中的69%比例中,大约有2.1亿人在使用校园信息化。在中国台湾地区关于运动养生文化以及校园信息化养生文化也做出了深入的研究。什么是校园信息化呢?校园信息化(“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三方面的数字化。能够在传统校园内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提高教学治疗、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基于校园信息化的平台,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的关于传统运动养生学与中医药学、与传播学等其他各个方面的信息资源。

对于中国传统运动养生学的传播,只局限于学校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立足于社会。在2006年10月,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和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了 “首届中国运动养生文化论坛”。这次论坛不仅总结了近年来我国运动养生文化研究成功,而且探索大众媒介在运动养生文化中的作用,旨在扩展我国运动养生文化的理论研究和促进实践发展,唤起公众对运动养生文化的关注和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传统运动养生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它是国家发展社会体育事业的一项重大决策,是20世纪初和21世纪末我国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纲领性文件。太极拳是目前普及度最广的运动之一,人们越来越注重它的养生功能,通过锻炼有益于提高人体运动系统的活力,加强心血管循环系统的调节功能,促进呼吸、消化、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一群老人家在公园里练习太极拳,这对于他们的心理状态、人际交往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推动传统运动养生的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5、结语

传统运动养生学与中医学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衍生于共同的哲学理论基础,彼此之间相互融合,又各自发展。传统运动养生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是中医学和传统体育的有机结合。在数千年的实践活动中,在五行阴阳理论,医学养生、气功养生的渗透下,逐渐形成了“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导引术”等各种类型的传统养生体系。对于现在社会而言,传统运动养生是古人给我们留下是宝贵的财富,我们在继承的同时进行创新,结合时代的特征,让传统运动养生与时俱进,扩展我国运动养生文化的理论研究和促进实践发展,唤起公众对运动养生文化的关注和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猜你喜欢
中医学阴阳运动
中医学数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不正经运动范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浅论守阴阳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