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朝军(吉林省通化县业余体校 吉林 通化 134000)
柔道课程逐渐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当中深入,并形成单独的课程体系。在柔道课程当中保护性倒地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柔道训练安全性提升,对学生其他柔道基本功、动作技术、身体素养等方面内容也具有强化的作用。在柔道保护性倒地教学当中需要采取科学的教学理念,遵循相应的教学原则,来优化教学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保护性倒地技术,促进学生柔道素养全面提升,这也对柔道课程教师的素养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柔道运动起源于日本,是利用柔道动作技术将对方摔倒在地,柔道动作技术运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竞技比赛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具有危险性的扭脱关节、窒息等手段将对手制服,因而在柔道竞技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的肢体非常容易受伤。日本柔道运动起初是一种搏斗技术,具有对抗性的特点,在柔道竞技比赛期间双方需要完全依靠动作技术来制服对手,不能比拼蛮力。因而柔道运动的技术性较强,运动员的动作技术素养是柔道课程训练重点强化内容,尤其柔道运动具有明显的危险性,保护性倒地技术的教学是基础。
柔道课程在我国体育教育当中开设的时间并不长,因而在课程成熟度方面还有待完善,而且高校的柔道课程教师团队在综合教学素养方面也存在很多的不足,整体教学水平还没有达到相对理想的状态。柔道课程教学方面的专业人才较为稀缺,导致柔道实际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受到抑制,高校柔道课程教学价值没有充分的发挥。我国教育部门对柔道课程开设的关注度也相对较高,并成立了学生柔道协会,为高校的柔道课程开设提供更多的支持力,推动柔道课程在高校当中的普及发展。柔道运动的文化内涵、价值、功能性较高,柔道运动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素养全方位的发展,也能为我国培养更多柔道体育竞技人才,为我国柔道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促进作用。基于此,柔道课程开展的强化以及教学水平的优化是必要的。
柔道课程中的保护性倒地技术教学是基础教学范围,在课程教学的最初就要对保护性倒地技术的学习进行强化,在体育运动训练的过程中以及柔道运动竞技的过程中,安全是最重要的,保护性倒地技术掌握后学生就能够在遇到不安全情况时,及时灵活的运用保护性倒地技术来保护自身,避免受到严重的伤害。柔道课程中的保护倒地技术非常重要,教师要在日常训练学习中持续强化保护倒地技术训练,首先就要让学生明确保护性倒地技术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保护性倒地技术教学,保护性倒地技术也能够对学生的身体素养进行强化,柔道运动对学生身体素养条件的要求是极高的,但学生是独立个体,身体素养存在差异,在训练的过程中很容易因身体素养偏低而受到伤害,而保护性倒地技术能够避免这类危险事情发生,保证学生在柔道课程中能过实现增强身体素质,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掌握柔道保护性倒地技术之后,能够在柔道动作技术训练中保证自身的人身安全,这也能保持学生对柔道运动的热情与学习积极性。若是学生在柔道训练的过程中出现受伤现象,就容易导致学生对柔道训练产生害怕、恐惧的情绪,就不会在持续的学习柔道运动,这与高校柔道课程教育的目的是相背离的,而且若学生发生安全问题也会引起很多麻烦,耽误学生柔道学习进程。因而柔道课程中保护性倒地技术教学需要被重视起来,在保证学生柔道学习安全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柔道技术水平的提升。
柔道课程中保护性倒地技术教学需要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当中,在实际开展教学期间教师需找到科学、适用的教学方法,切实帮助学生准确、熟练的掌握柔道保护性倒地技术,下面对柔道课程中保护性倒地技术的教学原则进行分析。
柔道课程中保护性倒地技术的教学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在教学期间不仅自身要明确这一点,也要让学生知晓柔道课程保护性倒地技术训练对自身重要性,强化学生开展保护性倒地技术的自主性,提高学生柔道训练的安全度。在柔道课程训练的第一节课,教师就要对保护性倒地技术的学习重要性进行强化,从最开始就将训练安全意识灌输给学生,并在后续的课程教学当中仍然要对保护性倒地技术训练进行强化,每一节课都要进行保护性倒地技术训练,逐渐的让学生形成自主训练意识,持续的强化学生保护性倒地技术掌握程度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并加强学生参与保护性倒地技术学习与训练的积极性。
在柔道课程中开展保护性倒地技术教学期间,教学内容的规划设计是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直接影响因素。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设置教学内容,先从简单的技术动作开始,逐步的加大难度,在学生完全掌握当下学习的技术动作之后,再开展下一阶段的教学,一定要打好基础,逐层提升学生技术掌握水平。这样逐步加大难度开展教学,学生训练掌握起来也会比较容易。因而教师要根据保护性倒地技术的难以程度,安排技术动作学习的顺序,在课程内容分化安排的过程中,以倒地方向为标准,将保护性倒地技术分成了前倒地、后倒地和侧倒地;以运动状态为标准将其又分成了原地倒地、行进倒地和跳跃倒地。比如,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后倒地的教学时,应该将教学步骤由简到难的进行,先指导学生双臂拍地,再用双臂环抱住小腿,身体前后交叉,最后在站立时突然后倒地。
对于柔道课程中保护性倒地技术教学,实践教学是主体结构,但是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开展的基础,教师要根据保护性倒地技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构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理论教学放在实践教学之前,理论基础打好后,对应的开展实践教学,将理论技术知识转化成实践应用能力。根据课程安排构建 “理论+实践”教学模式,理论课程学习之后要对应连接就开展实践教学,这样学生对理论知识有记忆,通过实践教学就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理论技术知识的理解,并将理论转化成动作实践,使学生真正的掌握柔道保护性倒地技术,一步一步将各个保护性倒地技术扎实起来。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训练的安全进行保障,学生实践训练过程中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技术要领,保障动作的规范性。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在统一的柔道课程训练当中,学生的个人身体素养、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是其中的差异因素。因而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仔细的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与实践训练过程中体现出的学习情况、掌握程度以及个人身体素养情况等特征,从而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基本特征来对学生采取措施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更好的掌握保护性倒地技术运用方法和要领。
柔道课程教学当中,保护性倒地教学是需要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的,开始阶段课程学习的保护性倒地技术内容都是新的内容,当将所有的保护性倒地技术动作都学习完成后,就需要开展巩固教学,在每一节柔道课程的初始阶段或者是结束阶段都要利用一段时间进行保护性倒地技术的训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训练,也可以由学生进行自主训练,无论哪种模式,教师都需要在训练的过程中进行全程指导,进一步帮助学生加强对保护性倒地技术的掌握程度,使学生应用灵活性增强。
柔道运动是一种实战型的格斗项目,由两人进行同场对抗,柔道比赛胜负的判定是赢得一方要将对手摔倒在地,这项运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在柔道的学习过程中,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保护性倒地技术就是柔道学习中的基本功之一。在柔道的学习中有句老话叫做“想要摔人,先要学会被摔”,这就说明,要想在比赛中取得胜利,成功的摔倒对手,就要先学会如何在被人摔倒时,保护好自身的安全,只有将在各种不同状态下的保护性倒地技术进行反复学习训练,掌握好技巧,才能够在练习时保证双方的安全,才能开始柔道的进一步学习。柔道保护性倒地技术训练的有效进行,学生个人的身体素养以及动作技术训练方法掌握方面也都同步得到了提升,教师在保护性倒地技术训练期间也要渗透其他基本工内容的学习,从而达到利用保护性倒地技术训练强化学生基本功扎实度的效果。
对于柔道运动来讲,是归属于对抗性竞技运动,危险性较高,再加上学生的个人身体素养方面也存在差异性,在学习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就有可能因身体素养不足或其他因素作用下发生受伤或意外的情况,学生掌握保护性倒地技术在发生不安全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及时的反应,迅速做出保护性倒地技术动作,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安全或降低伤害的严重程度,这对于学生柔道长期学习以及高校柔道课程的持续展开都是有助益的。因而保护性倒地技术训练是柔道课程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教学开展与优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与学生一定要加强对保护性倒地技术教学的重视度。教师要通过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及方法,确保每一个学生都熟练的掌握了柔道中的保护性倒地技术,才能进行深层次内容的教学。
柔道课程教学当中,保护性倒地技术教学对于教学安全性以及学生柔道基础素养水平提升有关键影响,保护性倒地技术教学要放在柔道课程教学的最初阶段,只有掌握保护自身安全的动作技巧,才能进一步学习攻击性的柔道运动动作。想要摔倒对手,首先要保证自身的安全,才能对对手开展攻击。高校柔道课程教师一定要明确保护性倒地技术教学的重要意义,在柔道课程教学当中全面贯彻开展保护性倒地技术教学,强化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从而促进高校柔道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