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炳元
摘 要:语文备课是教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潜心解读课程标准,悉心研读文本,精心设计教案的过程,是教师对文本再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选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的过程。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备课的策略。
关键词:课标;文本设计;有效备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1-074-1
钻研教材,吃透文本,精选教学资源这三个步骤,既是备好课的基础,也是上好课的根本。目前,教师备课时的“拿来主义”情况非常严重,他们照抄网上或教参教案,以应付检查,备课与实际教学严重脱节,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我认为,要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实现备课的有效性。
一、潜心解读课标
备课,应先从解读课程标准开始。语文课标界定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范畴,即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依据。磨刀不误砍柴工,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吃准了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一位语文老师不能沉下心来解读课标,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准确把握教材的训练要求,教学就可能出现盲目性。因此,只有吃透课标,才能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使用教材;才能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才能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悉心研读文本
首先,教师要整体把握教材,即对教材有个全面的了解。“整体把握”就是从宏观的层面对整册教材全面“号脉”。教师要作为一个學习者来精读文本,拿到教材后,通读全册教材,凭着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对课程标准、教材的理解分析,全面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能力目标,通盘规划教学计划,确定整册教材的语文训练序列。在此同时,可以通读《语文教学参考用书》中的说明部分,了解整册教材的指导思想、编排体系、教学目标、训练重点和注意事项,真正读懂编者对教材的编排意图,从而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编选目的、阶段目标、文本内容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和把握。
其次要研读每一篇课文,要从“文”与“道”和“文”与“质”两方面进行研读。第一,要用心体会文章的“文”,即写的什么?怎么写的?研读文本是语文老师的必修课,教师通过阅读文本,可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技法技巧,思想情感等,将文本烂熟于心,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鉴赏课文。第二,要解读文本的“质”,用心揣摩文章的主题思想,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教师要一遍又一遍地放声朗读,沉浸其中,读出情感来,达到对文本主题思想的精准把握。
三、精心筛选资源
一是要精选需要积累的词句。语文学习是范例学习,流利地使用语言的能力来自储存在人脑记忆中以往体验过的大量语言范例。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二是要精选需要品味的语言。语言文字的品味是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因素。而学生只有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到语言的魅力所在,从而在以后的阅读中关注语言,主动积极地去思考。为了培养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感受能力,阅读教学不能一味抓情节,应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富有生命力的词语和生动的句式。
三是要精选需要诵读的课文片段。熟读成诵是语文学习简单有效的方法。精选课文精彩片段,将文中文质兼美的资源转化成自身的营养,可以丰富自己的积累,逐步形成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心应手地运用好语文这个工具。
四是要精选需要读写迁移的训练点。阅读课不要忘了表达,写作课不要忘了阅读。例如,《三亚落日》一文第四段,作者细腻地描写了夕阳滑落景象。整段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夕阳动作敏捷、姿态优美、顽皮可爱的特点。老师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借物抒情的写法,进行一次练笔,让学生仿中求悟。
四、用心设计教案
首先,设计学什么,怎么学?
语文课上,方法的选择、情境的创设、内容的重现、资源的筛选都需要精心设计。一篇课文的学习,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把课文读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词语划上线,生字注上音,小节标上号;二是联系语境或借助词典解释词语;三是根据提供的段落起止,试写小标题;四是在课文的空白处试着写批注,并尝试解答课后思考题;五是质疑问难;六是试着用一到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七是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句。以上自学内容可以放在课内,也可以放在课外。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择其重点检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下一步的学习。
其次,设计教什么,怎么教?
设计学习目标。教学目标规定了课堂教学的方向,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标的设计应该有一定的弹性空间。怎样设计学习目标呢?其一应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确定目标。其二进行学情分析,结合班级学情进一步细化。
设计教学过程方法。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有法是指教学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谈话、提问、演示、实验、探究式教学、小组讨论、自学辅导等。教无定法是指在实际教学时,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一篇课文或一堂课的教学,必须切实解决一两个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切忌蜻蜓点水,“面面俱到,等于不到”。
设计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现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创设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实验、实物、动态、语言等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以境生情”,使原来枯燥、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