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红霞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衡量人才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创新能力,只有拥有良好的创新能力才能在社会中得到更好发展。为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求,要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初中教育阶段,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未来高科技信息中,是有开拓创新的人才必有的思维品质,发展创新能力也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引起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出适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发展的有效途径,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在此通过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使用多种培养方法,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组织各种数学竞赛等方面,探讨初中教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创新思维;循序渐进
一、引言
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的独创性和新颖性,创造性思维是集中和发散思维结合的产物,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有着想象丰富、灵感活跃、观察敏锐及潜在性求异性等相关特点。根本特征主要变现为敢于怀疑、创造,勇于追求。作为教师,要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上能够开拓前进,并给学生今后的发明创作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初中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养成良好思维品质品质的方法
二、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内涵
初中数学的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自觉的能动性思维,是复杂性的心理和智能活动。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应是创新思维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直接从属于数学思维,是最积极并有价值的一种形式,有着独创性、流畅性及整体性等特点,数学创造性思维同样具备这些特点。教育心理学家对数学思维进行概括,也就是思维的深刻性、广泛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及批判性,总之,数学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相关结合,同时还是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统一,是各思维统一协调的综合性思维,不同于其他思维的地方是其发挥了学生大脑的整体意识活动和工作能力,发挥了学习数学中的形象思维和审美作用,所以可以选择最优学习方法和思路,而不是仅限于旧有的理论限制和具体细节内容。
三、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思维作为人类大脑的一种活动,是人们认识掌握世界并改造世界的前提。创新思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国家兴盛的动力。没有独创性及志愿相统一的人组成的社会是一个没有任何发展可行性的悲惨社会。创新思维在人类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不仅是人类文明的源泉,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载体,要以全面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为主,是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场所。作为初中基础教学学科的数学,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下,只重视学生的解题做题能力,却严重忽视了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行压抑,创造性思维能力不能作为衡量学生智力发展的标尺。随着不断推进新课改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教师肯定,培养了学生创新求异的能力以及展示了其独特的思维个性,成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与此同时,各种类型的考试也从传统的课本知识测试转变为考察学生的综合性能力,这也成为衡量学生的重点和热点。
四、初中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教师要转变传统思想,增强创新意識
在教学中,教师要确定创新性原则,并具有良好创新意识,积极营造课堂氛围,创造宽松思维空间。教师要转变以传授知识为重心的教学思路,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从教学思想到模式上要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教学准则。深度挖掘教材,把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知识新闻问题导入教学课堂,和数学教材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给学生留出尝试创造的机会,让学生多一些思考和活动的空间,多些创造信心和表现机会。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指导学生掌握更多方法了解更多知识,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与学生多进行沟通,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爱好,友善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让其在教学中可以和教师互动,做学习的主人,形成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在轻松的环境中表达自己的看法或对他人想法进行修正,或把多个想法结合成最优方案,以便在学习中培养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创造性思维和好奇心、求知欲是紧密相连的,有强烈好奇心的人会主动对新奇事物进行探究,提出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答案,发现其内部存在的规律。好奇心是激起人们探究未知事物奥秘的动力。有旺盛求知欲的人在面临问题时不只是满足书本结论和现成答案,而是积极思考探索。通过创设一些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成为一个人成功的首要条件。一些伟大的发明家、科学家都是有着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例如对苹果落地而不是飞上天现象感到好奇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因此,教师在把握知识间联系的同时,可以从学生实际出现,根据数学思维规律,设置一些适当的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自身观察分析实验、归纳联想等思维方法发现问题,提出并解决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主要特点是创新不重复,这也就要求有较强的独立性思维能力。当前初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求知欲很强,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并发表不同见解,展示出充分的个性特征。教师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创新思想,在数学教学中尊重每一个体的个性,积极评价学生。比如在教学课堂中可以采用角色互换、我来当老师及比比谁的方法更好等,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四)培养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作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发散性思维,是以扎实丰富的基础知识为根本,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方向来寻找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鼓励学生,从各种途径中利用多种方法寻找答案,对问题思考不要停留在一个点上,要从多角度寻找途径,所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是创造行思维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具体方法有以下几方面。
1.从数学一题多解中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数学关系学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练习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答方法,因此,一题多解是锻炼学生思维,尤其是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
2.从数学一题多变中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适当运用一题多变,可以更加容易地培养和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数学复习课上通常会使用一题多变的数学学习形式,这样能引导学生积极的思维,转变独立静止的思考问题的习惯,慢慢让思维向广阔的多方向联想,利用变换不断的题目条件和结论,由浅到深,举一反三、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在学生开拓发展思维灵活深刻性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在教学中,可以把多次變化的结论和条件让学生去分析,教师起到指导辅助作用,长久如此,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大拓展,要保证做到这点,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深入钻研,并精心设计,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从数学多题一法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流畅性
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是可以从问题本身及隐藏的条件中,利用知识推衍和映射,牵引出所求结论相关过程中表现的技巧、思路及应变能力。为培养这种思维品质,在教学中要注意利用多题一法进行训练,让学生对同类数学问题,熟知一种基本思路和基本解题方法,在以后遇到同类的问题时,能够避免思维盲目和过失,同时让思维发散流畅,一直跟随问题的本质进行解答。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有些教师在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问题上操之过急,使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不断增加,教师自身教学成就感也在不断下滑,这也印证了欲速不达的道理。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关键是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要对学生创新创造行思维培养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在计划制订前,教师要准确了解班级上每个学生的思维水平,保证制订出的计划有很强的针对性。其次,不用在每个知识点都对学生提出创新要求,并不是每个知识点学生都能够找到创新的空间和可能性。例如,一个几何图形,可以从不同角度认识,但性质定理没有创新空间,假设教师强迫学生去探索创新,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最后,也是重要的一方面,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过程中,要调整适当的进度和速度。有时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像预期那样。假如不顾忌现实情况,只推进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进程,会过犹不及。总而言之,成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就是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五、结语
对初中学生来讲,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十分重要,成为社会发展的必需,也成为学生全面自我提升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具体形成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重点培养用数学方法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研究以及解决等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并拓展思维,让他们的数学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要从各方面着手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深化素质教育,给国家培养更多优秀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乔学茹.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2).
[2]王金宝.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35).
[3]张岩.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1).
[4]杨丽春.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5(20).
[5]邓广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2018(13).
[6]黄文元.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