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岳东
摘 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2015年提出以来,经过4年的实践,目前已经有了显著的效果。推动供给侧改革是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只有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需求侧改革;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32-0012-02
一、供给侧改革的提出
中国经济增速的下降,主要是企业利润率下滑所致。导致企业利润率下滑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两点是:一是在政府推动下,钢铁、煤炭、房地产等产业投资过度,导致产能过剩、库存过剩。二是由于国内劳动力人口减少、农业剩余劳动力逐渐减少,劳动力价格不断增长,面对东南亚更廉价劳动力的竞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率下滑。最重要的是,我们还没能找到足够的高端产业代替这些低端产业、过剩产业。
正因为认识到了这些问题,我国才把经济工作的重心调整到了供给侧。2015年11月,习近平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2015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任务。为防止造成更难以化解的生产过剩,去产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从长远来看,补短板,即发展更高端的产业,实现产业升级,为经济增长提供持久动力则更为重要。
二、需求侧改革
1978—2010年,我国经济以年均9.8%左右的超高速增长领先全球。那么,是什么驱动着经济增长呢?经济学理论提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分别是投资、消费和出口。因此,当我国经济增长放缓时,政府刺激经济增长,就主要围绕三驾马车做文章。在投资方面,政府扩大支出,投资修铁路、高速公路、发电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消费方面,降低银行贷款基本利率,鼓励居民贷款买房、买车,如2008年的家电下乡活动,就是刺激国内消费的有效手段;在出口方面,实施出口退税,鼓励扩大出口。
在健康的全球经济环境中,这三驾马车都劲头十足,足以刺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在2008年时,情况有所变化。当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引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造成了很多的压力。
由于欧美购买力大幅下降,国内商品向国外出口变得更加困难,而由于我国老百姓的储蓄习惯,也无法指望消费能在短时间内提供爆发力量拉动经济。于是国家只能在投资这驾马车上下工夫。当年,我国政府及时出台“四万亿”刺激经济政策,加大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依靠这一政策才使我国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整体经济环境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保证了经济平稳增长。
三、供给侧改革的发展
(一)供给侧改革的发展初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初期,就是众所周知的“三去一降一补”,也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杠、降成本、补短板。
所谓去产能,就是通过关、停、并、转等多种方式去掉多余的产能。一方面,关掉一些企业,减少了竞争,剩下的企業至少能活下去了,可能慢慢还会转为正常运营;另一方面,去产能以后清空出来的这些资金、劳动力、企业家才能等等要素资源必然会寻找新的出口,经过一段痛苦的摸索过程,企业终归会找到市场的需求痛点,那么这个资源也就能配置到正确的位置了。去库存,主要是去房地产的库存;去杠杠,主要是降低政府的债务水平。这两项一方面是为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另一方面同样也是调节资源的配置。银行把钱都贷给了政府,企业贷款就更难了,降低政府的负债,也就是在倒逼银行更多地去支持实体经济,这才是我们希望资金去到的地方。
降成本,主要是降低企业的各项成本,包括税、费、水电气等等,最重要的还是降低制度性成本,比如,过去企业去办个批文可能需要跑几十个部门盖上百个章的成本。所以,我们近几年大力地搞“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让企业办事更方便、更快捷,这是最大的降成本。
补短板的话,就是明确提出了新的投资方向,生态、扶贫、基本公共服务等等,这些方面我们还是很缺乏的,企业如果要投资就要向这几个方面投资,因为这些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并且这些行业是国家大力扶持的。
(二)供给侧改革的发展中期
2017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工夫。”
所谓“破”,指的是破除无效供给。如果说之前提出的“去产能”还有些“犹抱琵琶半遮面”,从这次会议结束之后就不再掩饰了,不仅更加重视过剩产能的化解,并且将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手段。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依据法律法规倡导中小型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加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淘汰无效供给,为具有产品核心竞争力产业的供给腾出空间,实现新的供需平衡。
所谓“立”,就是立起有效供给。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并培育一批有创新能力的传统企业。
所谓“降”,就是降低企业负担。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深化行业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
(三)供给侧改革的发展后期
2019年也就是要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工夫。“巩固”,是要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出发的立足点。经过3年的实践证明了“三去一降一补”抓住了经济改革的要害,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在,我们就是要继续巩固前期工作的成果,防止反弹。“增强”,是要增强微观主体活力,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优化配置要素资源,根本上还是要靠市场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自我选择调整。“提升”,是要提升产业链水平,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巩固原有体系和规模优势,培育新竞争优势。“畅通”,是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这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条件。
最后,虽然现在经济增长率在下降,但是,其实经济增长率下降的背后是结构的调整、资源配置的优化,再加上一点点外部的扰动。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经济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李民骐,等.资本的终结[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74.
[2] 参见“刘易斯拐点”理论:Lewis,W. A.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Labor[J]. The Manchester School,1954,22(2):139-191.
[3]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