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刚
摘 要: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红”职业,成为近几年非常火热的一种文化现象,当代的大学生又是伴随着网络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受“网红”文化的影响正在逐渐加深。如何在新形势下将“网红”文化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研究的又一个崭新课题。当前“网红”文化对大学生的事业观、辨别是非的能力、日常交际能力等方面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为此,各大高校应“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积极探索如何将“网红”文化这种新的现象融合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中是大势所趋。同时又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运用辩证思维能力正确看待“网红”这一文化现象,做到既不盲目跟风又不拒绝排斥。
关键词:网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红”一词已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而当代大学生是新生事物的接受者与宣传者极易受到各种新生事物影响的一代,同时大学生群体又具有可塑性的特点。“网红”文化已潜移默化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为此,将“网红”文化纳入到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今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网红”的内涵及特征
“网红”一词是近几年互联网迅猛发展催生出的一个新名词,目前学术界对“网红”现象的研究还不成熟,对“网红”一词的定义在学术界还未能达成一个统一的共识。有学者认为:“‘网红就是网络红人,指在网络上受到网民追捧而红的人。”[1]又有学者认为:“‘网红是网络红人的简称,是指在现实社会或虚拟网络中通过某些事件或行为被广大网民关注而走红的人。”[2]还有学者认为:“网络红人简称网红,是指在生活中因某事、某人或某行为拍成简短的视频,通过网络被大量网民无限放大、关注和追捧,从而风靡网络的红人。”[3]
由此可知,首先,“网红”必须借助于互联网这一新兴平台,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展示自己,传播自己,甚至可以说是刻意包装自己。其次,“网红”必须为网民或大量粉丝所熟知。如果没有网民或粉丝的支持或参与,普通个人或群体很难成为“网红”。再次,“网红”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艺;如个人长相、才华、口才等方面要胜于常人或者与常人异同,也就是常说的“另类”,否则难以吸引网民的眼球并与网民进行分享、交流与讨论。最后,“网红”对社会的影响具有两面性,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从“网红”的各种定义中不难发现,“网红”现象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征。其一,“网红”文化良莠不齐。“网红”文化形形色色,既有人们所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又有人们所坚决排斥的低俗文化,各种形形色色的“网红”文化都在潜移默化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其二,“网红”文化覆盖面广。“网红”现象中的部分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又有部分文化与大多数人的生活相距甚远,“网红”现象中所涉及到的领域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领域中共同呈现。
其三,“网红”现象中呈现出的“网红”文化部分价值观又具有隐蔽性。部分“网红”现象所呈现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取悦人们的笑料,而是部分别有用心者想凭借网络宣传西方价值观念,以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
其四,“网红”现象又具有监管力度弱的特征。虽然众所周知互联网并不是法外之地,但是对互联网的有效监管依然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由于人们对有趣事物的追求和猎奇心理的驱动,单纯笑料已难以满足多种网民的多样化需求,各种新奇独特的“糟点”成为网民追捧的对象。这就形成了现实世界倡导的价值观与虚拟世界呈现出的价值观严重对立的矛盾局面,造成这一矛盾局面的原因归根到底就是对互联网的监管力度不强。
二、“网红”现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网红”文化的多样性既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又促使大学生早日融入社会,增强了大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拓宽了大学生认识社会的视野。“网红”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方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境界;另一方面又挑战着主流价值观教育,使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式和方法等不同程度受到了冲击。因此,在今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将“网红”文化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趋势。
(一)“网红”现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丰富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旨趣
“网红”之所以受到众多年轻网民的追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网红”主体个性特点比较显明,又贴近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各种网络红人凭借较为新颖但又独具特色的内容作为题材,牢牢吸引了大多数大学生粉丝。这些题材丰富的内容不仅能起到缓解学习压力的效果,同时在较大程度上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增添了旨趣,起到了休闲娱乐的效果。
2.拓宽了大学生自主创业渠道
网络犹如一片浩瀚的海洋,不仅能提供丰富内容还能为创业就业提供众多机会。“网红”既能掌握众多粉丝资源,也易成为各类广告商渗透广告的对象,通过广告宣传谋取商业利益是目前“网红”现象的一大特色。同时也为各类群体创业就业提供了渠道与机会。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众多年轻大学毕业生改变了传统的就业观念,由现实实体就业转向线上虚拟就业,用现代新媒体实现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当代大学生的新的选择。
3.能够更好地助力大学生们成长成才
在大数据背景下,“‘网红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还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业热潮。”[4]众多年轻、有想法,敢试敢创敢挑战的大学生凭借自身的优势和专业技能,积极投身于网络之中,充分发掘利用网络资源,使自己融入“网红”群体中,通过“网红”事业的自我历练,不仅拓宽了大学生的交际范围,还锻炼了自我,不仅能获得额外经济收入,还能更好地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
(二)“网红”现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1.扭曲了大学生的事业观
“网红”往往是一夜成名,这种现象严重背离了个人的努力和艰苦奋斗在个人成长成才中的作用,严重扭曲了大学的事业观。以往通过艰苦努力而取得成功的定律不再是铁的定律,他们整日幻想如何一夜成名,如何一夜获取巨额收益。“青年大学生急于证明自己却又缺乏实践经验,想成功却又不想艰苦奋斗,这时候就更容易被网红的一些不良事业观所感染。”“与此同时,艰苦奋斗的精神反被嘲讽,在本就浮躁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更不愿意投身于脚踏实地的努力。”[5]同时,“网红”效应又促使部分大学生盲目跟风、急于求成,甚至认为自己学习的专业知识没有丝毫用武之地,因而无法安心学习专业技能知识。
2.弱化了大学生明辨是非能力
“网红”文化质量参差不齐、网络媒体传播及时迅速、网络监管难度较大等客观原因促使大学生接触到的动态形形色色,部分动态所隐含的价值观念难以分辨,长期以往部分大学生极易受到“网红”价值观念的影响,对一些热点敏感问题肆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对部分问题只看到了表面,未能看到本质,盲目跟风、不做独自思考,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3.淡化了大学生的日常交际能力
大学时光相对宽松自由,而大学生又是刚从父母、老师的严格束缚中摆脱出来,他们更容易放松自我,尝试各种新鲜事物,整日游离于网络中,手机、电脑成了他们日常消遣的最佳选择,刷“抖音”、看“快手”自然而然成了部分大学生打发时间的“对象”。由于长期关注“网红”动态,容易造成彼此间交际过少,除了上课、集体活动之外,平时很难与班级同学见面交流,这就极易淡化大学生的日常交际能力。
三、“网红”现象影响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网红”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日常大学生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大部分大学生对“网红”的态度仍然处于中立或者摇摆不定的状态。因此,结合当前大学生的认知现状和高校的现实状况,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其教育目的、任务、方法等做出新的思考。
(一)高校应开设相关课程,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开设网络相关通识课程应是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开设公共选修课,讲述一些关于“网红”的产生、影响以及如何对待“网红”等内容。通过课堂讲述,让学生对“网红”有深层次的认识,引导学生加强对流行文化和娱乐文化的正确认识。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可以从不同视角、不同学科剖析类似“网红”的文化现象,还可以将“网红”现象渗透到相关专业课进行讲述,使“网红”现象与专业课知识相结合,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利用专业课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将书本知识迁移到实践中来,加强学生对各种新生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高校应整合各种资源,打造属于自己的“网红”
在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下,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红”现象等新生网络现象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回避的重大课题。高校课题研究既要重视传统热点问题研究,又要重视因时代发展而催生出的新生事物的研究,要将理论研究与现实状况紧密结合。要使“网红”现象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主流价值观的作用,各大高校必须积极探索从解读评论、自主打造、统一战线等方面着力推进。“‘解读评论就是针对已有‘网红的言论、行为进行正面解读评价。”“‘自主打造就是充分借鉴‘网红经济的成功经验和运作模式,利用课堂教学、校园生活、对外交往等平台,打造、传播、力推属于大学校园、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正能量的‘网红,对象可以囊括教师、学生、校友,乃至与大学相关的社会人士。”“‘统一战线就是盘活校内外现有资源,探索以平台、项目、技术等方式进行合作,以主题策划、专栏开辟、线下活动等形式,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6]各大高校应整合优质资源,将各种人士统一起来,为打造属于自己学校的“网红”建言献策,又要采用主题教育、专栏宣传、线下线上等形式共同助推自己的“网红”。
(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
习近平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下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7]青年是成长成才时期的关键阶段,青年时期价值观的塑造极易受到外界各种事物的干扰。因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有效促使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红”现象,同时又能增强大学生的辨别能力,树立正确的是非观。首先,要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事业观、金钱观、义利观、审美观、道德观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上要通过中外比较、案例分析等方式加强理论教育;其次,在具体实践中,通过各种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将平时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迁移到具体实践中,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最后,“加强对大学生的成功观、成名观和成才观教育,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三个根本性问题,即什么是成功,衡量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才能成功,如何择取成名方法,以及成名后承担的社会责任,成才的目标是什么,成为什么类型的人才,以及怎样成才。”[8]
综上所述,“网红”现象作为一种新生的文化现象,一方面迎合了人性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又满足了资本欲望。“网红”的利弊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会更加凸显,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不会通过简单的书本理论知识就能实现的。将“网红”现象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趋势,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红”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问题,针对“网红”现象的复杂性,我们理应采取辩证思维对待它,这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黎晓琳.大学生对“网红”现象的态度调查研究[J].科教文汇,2018(5):13.
[2]施卫强,杨铭.基于“网红”现象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黑河學刊,2018(5):153.
[3]孙业富,张志峰,孙雯.大学生视野中的“网红”负面透析及其对策探究[J].高教论坛,2018(10):125.
[4]施卫强,杨铭.基于“网红”现象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黑河学刊,2018(5):154.
[5]张倩.浅谈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教育现代化,2018(7):121.
[6]李翔.“网红”的时代嬗变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6(05):83.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6):6.
[8]张倩.浅谈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教育现代化,2018(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