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南苑幼儿园 叶牡丹
人的个性千差万别,而个性会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是我们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时刻重视的。
现实生活中的社区是生活的载体,人与人频繁交流互动,幼儿学习社会生活、接受社会规范、健全个性人格等都是在与社区的互动中进行的。
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可塑性强,但知识经验匮乏,幼儿园成长社区的建立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如何利用成长社区资源来激发幼儿健康个性的形成呢?本文围绕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思想从以下几点加以阐述:“成长社区”环境——幼儿快乐体验区;“成长社区”事件——幼儿行为检验场;“成长社区”对接——幼儿经验习得所。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儿童是太阳,教育上的各种措施围绕着这个中心旋转;儿童是中心,教育的各种措施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我们的幼儿教育应遵循幼儿自然生长的规律。一个任性的孩子、一个怯弱的孩子、一个小气的孩子……往往都不受大家喜欢,幼儿自身的幸福感也会降低很多。一个健康的孩子是我们大家都所期望的,他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更要有一个健康的个性:理性、独立、交往能力强等。
幼儿是一个社会人,他们在与人、与环境不断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身独有个性。幼儿园创设的“幼儿成长社区”是由多个游戏区结合而成。如何利用成长社区资源,来激发幼儿健康个性的形成呢?
杜威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乐园,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方式就是游戏。
成长社区是多元融合、集多种游戏于一体的幼儿游戏场所。成长社区强调幼儿自主地活动,教师与幼儿一起利用各种资源来设计实施活动,支持孩子的自我发现与探索,重视幼儿已有技能、知识以及情感的表达与运用。成长社区可以很好地满足幼儿的需要,使幼儿获得经验积累和成长,促进幼儿健康个性的形成。
杜威的“儿童中心论”认为:我们成人在进行课程设计、开展教育活动、创设游戏环境时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满足儿童的需要,追随儿童的反应。
成长社区利用游戏环境的创设、游戏材料的收集摆放、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幼儿与同伴的交往等契机,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活动,提升幼儿语言、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让幼儿在自由自主的环境中,与同伴、老师进行交往,提升幼儿社交、情感等多方面的能力。
为了让幼儿接触自然,在自然中与同伴交往,获得更多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我们利用幼儿园的户外大环境创设出适合幼儿成长的各个游戏区。小树林、小山丘是神秘的“绿野仙踪”,孩子们拿着放大镜、记录本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利用沙子、鹅卵石、水管等创设“奇幻泥沙滩”,在这里幼儿可以尽情地玩沙玩水;播撒种子、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这里是我们的“青青小菜园”……孩子们在自然环境中探索泥土的秘密、感受植物生长的魅力,享受劳动的喜悦。在这里他们肆意地奔跑、尽情地撒欢,感受大自然的恩赐。
幼儿通过积极地探索环境,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这样的户外游戏场地,可以让孩子尽情释放自己的天性,不拘谨、不受约束,自由玩耍、自由交流,享受快乐。
为了让孩子们爱书如蜜,成为闻着花香、尝着甜蜜的“小蜜蜂”,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创设了室内游戏社区——蜜园。蜜园是一个大社区的缩影,设施一应俱全,空间布局上有总服务台、蜜园邮政、图书医院、综合阅读区、绘本餐厅、小蜜蜂剧场等。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享受美食制作、品尝的乐趣,可以体验表演带来的自信与欢乐,可以感受阅读带来的智慧与欢乐……蜜园通过借鉴社区创意图书馆的内容与模式,呈现出良好的“社区群体”形态。
蜜园同时对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开放。你可以看到大班的孩子给小班的孩子们讲好听的绘本故事;小班的孩子把在绘本餐厅中制作的美食送给大班的哥哥姐姐们品尝。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交往互动中,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害羞的孩子变自信了,能力弱的弟弟妹妹得到哥哥姐姐们的帮助……心怀感恩、互助友爱、健康成长,这就是蜜园创设的主旨,正如杜威所说:我们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
孩子成长于社区、来源于社区,社区生活是孩子生活的真样本,师幼共同创设的“成长社区”是一个孕育幼儿个性的优秀载体与平台。
利用好这个平台来促进幼儿健康个性的形成,教师的作用不容小觑。杜威在“儿童中心论”说到:教师的作用是为幼儿的学习尽可能多地提供资源和帮助,营造一个积极学习的环境,让幼儿健康快乐地学习。
杜威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主动权交给幼儿,给幼儿发表自己意见和想法、与同伴和老师交流沟通的机会,让他们自主地探究、去创新。
在成长社区的游戏活动中,游戏开展前都要有游戏计划表,教师组织幼儿展开讨论,比如“建构之城”需要给小鸟建构鸟窝,教师组织幼儿一起商量小鸟们该住在哪里、鸟窝怎么建造、该使用什么材料、如何收集材料等问题。孩子们通过互相讨论、咨询家长、设计图纸、搜集材料等过程,培养了自己的独立性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鸟窝设计好之后,幼儿一起给小鸟安家、照顾小鸟的生活,了解小鸟的生活习性,在掌握鸟类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幼儿对小鸟的爱护之情和责任心。
幼儿在前、教师在后,这是我们开展任何活动时都应遵循的教育原则。放开手,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限制,让他们的思想和手脚都得到解放,这样他们的情感才能得到释放,个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学会独立、交往、坚持和友爱。
建立文明有序的“成长社区”,让幼儿成为一个具有文明行为、品德良好的孩子比习得知识和学问更加重要。
幼儿在成长社区中学习社会行为,培养他们诚信友善、遵守规则、责任意识,使他们具有自律、自我管理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和幼儿共同商讨,在社区活动中,创设一套基本的行为准则:比如,在绘本餐厅中,孩子们一起商讨餐厅的用餐制度——排队取号、安静用餐、自主收拾餐具等;当出现客人太多、太拥挤,而有人插队的情况,教师就及时把问题记录下来,组织大家一起商量解决策略,之后将一起商讨的解决方法以公约的形式,图文并茂地画出来张贴在绘本餐厅的门口,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约定。
任何一个活动的有序开展都离不开幼儿自觉、自律地遵守活动规则。有纪律才会有自由,没有纪律也就失去了自由。成长社区中,建立师幼良好的双向关系,鼓励幼儿做一个遵守约定和承诺的孩子,激发他们的责任意识,同时让契约精神在幼儿心中生根、开花、结果。
杜威指出: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的感官生长。儿童通过游戏可以了解成人世界的生活,学习社会经验,获得社会交往技能。
成长社区对幼儿健康个性形成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通过成长社区游戏中的角色交往、情节发展、探索延续等方面,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精神,内化幼儿关爱行为,使幼儿形成独立意识,发扬幼儿创新精神,增强幼儿成为合格好公民的思想意识。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家长资源等,有效、全面促进幼儿健康个性的形成。
我们教育者要鼓励幼儿,凡是他们自己能做的就让自己做,凡是他们自己能想的就让自己想,鼓励幼儿去发现自己的世界。
孩子们有自己的生活,他们每天和社区生活密切地发生着反应,他们接受着很多幼儿园以外的东西。他们去图书馆看书、去社区卫生所看病、参加社区的运动会、参观城市博物馆……这些与所生活的城市互动而习得的生活经验是幼儿难能可贵的一笔财富。
幼儿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幼儿园成长社区的活动相结合,把自己习得的经验知识与同伴一起分享,不断地拓展大社区游戏环境,不断完善和发展游戏内容和情节。参观过城市博物馆后,孩子们就提出收集家中旧物件的想法,并在“彩色丛林”制作物品展示台、创意设计参观门票、推选博物馆讲解员、制定参观场馆注意事项等。
一系列的活动源于幼儿生活,又能通过游戏让幼儿实际感受生活场景,讨论并思考问题,养成独立性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在“人城融合”的不断互动与创新中,幼儿各方面的个性品质也得到了发展。
(从左至右)庞丽娟、马以念、刘云艳、刘阳美四位教授欢聚一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学习活动应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关注幼儿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认知特点。
成长社区是不同能力幼儿获得不同成长需要的有力载体,同一个游戏区可以给不同能力的孩子感受、操作、体验。比如:户外的“穿越火线”游戏,火线的高度可以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高而降低高度、增设难度;“创意搭建馆”中可以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供不同的建构材料,提出不同的建构要求。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与同伴的合作中,既体验成功也感受失败,不断地尝试,在一次次互动中幼儿能力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发展。
不同的游戏也可以相互对接,产生关联和互动,比如“青青菜园”中摘取的蔬菜瓜果,可以派送到绘本餐厅。游戏区之间相互联系,侧重不同技能、能力、情感的发展。在这些多元化的游戏中,老师们认真地观察着孩子的表现,及时进行分析和反馈,调整材料的难易程度,引导游戏情节向更深处发展,用敏锐的思辨能力创设不同的游戏情境……让幼儿在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中,成为学习主人的同时,也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同时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或作品的呈现中找到差距、不足和缺陷,使幼儿敢于正视自我、审视自我、提升自我,有利于幼儿健康个性的形成。
成长社区的建立,就是为了能遵循杜威的“儿童中心论”,以儿童自然发展需要及活动为中心,是理性、道德、智慧等健康个性不断生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可变的,需要我们教育者以身作则、积极引导、适度支持、善于创新,以及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孩子的关爱,才能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