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对其并发症发生率影响评价

2019-12-24 01:00:14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23期
关键词:置换术髋关节护理人员

李 娜

( 辽宁省抚顺市中医院 , 辽宁 抚顺 113006 )

针对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等一系列会导致患者髋关节变形及疼痛的骨关节疾病,临床上主要给予全髋置换术进行,全髋置换术是一种新型技术,可以应用于病人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髋关节疾病,但是该手术具有创伤大、出血多,对患者髋关节也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肿胀疼痛现象[1],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和关注。因此,为提高护理效果,在患者接受手术后,会将围术期护理干预方法应用于患者护理过程中,可以有效改善晚期髋关节病痛,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对于患者预后恢复十分有效,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全髋置换术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24例女性,26例男性;年龄40-70岁,平均(64.27±5.43)岁。观察组23例女性,27例男性;年龄41-72岁,平均(64.26±5.44)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过对比,P>0.05。

2 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为围术期护理干预。(1)术前护理:①病情评估。因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机体呈退化状态,对手术的耐受性也不似其他年龄层,再加上老年患者多多少少都伴随着一定的慢性病,术后的手术创伤很可能使得病情再次恶化或加重,进而导致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手术也以失败告终,因此不能盲目进行手术。针对此类问题,首先护理人员应耐心询问患者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既往病史,并给予患者全面身体检查,对患者的手术耐受性进行正确预判。若有必要的话,可以根据患者合并的慢性疾病转至相关科室,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给予手术治疗,以起到提高手术安全性能和顺利完成手术的积极意义[2]。②心理指导。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为其评估心理状态。首先和患者主动沟通和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心理诉求,缓解患者紧张、不知所措的心理,充分给予患者鼓励,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在患者入院当天,向患者讲解该疾病发病机制、治疗手段,护理方法及手术时的注意事项,便于提高患者对疾病和护理的认知程度,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和患者讲解在之前手术成功且术后康复理想的案例,有助于起到使患者无负担进行手术和之后的护理,提高患者配合度,并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3]。③术前准备工作。在术前给予患者胸部X线片、心电图、血尿常规、凝血功能等基本检查,并准备好在手术期间可能需要用上的手术用具或急救药品等。(2)术中护理:护理人院在患者进入手术室期间需全程陪同,时刻注意患者意识是否清醒,呼吸正常与否,患者的体位是否在正确位置上。针对伤势较重者,护理人员应协助麻醉师及时给予麻醉工作;在手术期间,配合医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时刻监测,若是出现意外或异常情况,尽早通知医生,同时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工作。(3)术后护理:保持病房环境干净整洁,给予患者一个安静舒适的护理环境,同时在换药和饮食等方面同样也不能忽视,护理人员每天详细记录护理情况,出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并查明和分析原因,之后立刻告知主治医生,给予患者针对性处理。①镇痛护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后,该手术可能会导致患者手术部位产生疼痛,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可以遵循医生的叮嘱帮助患者使用超前镇痛的方法为患者镇痛,在手术的24小时前给予止痛药,提高疼痛的最低刺激量。手术结束后,选择非甾体抗炎药物及局部冷疗法和自控静脉镇痛泵,同时会以患者VAS评分(即视觉模拟评分法)作为依据,如果是有必要的情况下,会联合其他药物用药[4]。②防止深静脉血栓护理。随时关注患者局部皮肤的状态、温度、颜色、浅静脉充盈和肢体肿胀程度情况,在术后的6小时可以开始进行踝泵练习,每隔1-2小时即可。这样可以加速下肢血液循环,防止形成血栓,术后1天就可以遵循医生嘱咐为患者进行预防和护理。③康复护理。护理人员依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在48小时后主动帮助或辅助患者进行闭链屈伸膝练习,在手术后的4天开始使用CPM(关节恢复器)练习。对于一些恢复较快的患者,可以指导他们进行踝关节运动;术后第1天,观察患者的状况,帮助患者下床走动,慢慢开始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及本体、步态感觉训练。

4 观察指标:VAS评分以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价,10分为总分,得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高;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让患者对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期间表现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80分、比较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同时记录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6 结果

6.1 2组VAS评分对比:护理前,对照组VAS评分为(5.28±0.39)分,观察组为(5.27±0.37)分,差异不明显;护理后,对照组VAS评分为(4.23±0.25)分,观察组为(2.61±0.14)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6.2 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n=50)

6.3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0%(7/50),观察组为2.0%(1/5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讨 论

全髋置换术的主要目的即通过了解患者关节疼痛情况,帮助患者关节功能得以恢复。因此,术后须给予护理措施来促使患者的好转。在临床实际护理操作时,增强围术期护理干预的应用,术前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术中时刻陪伴患者,术后及时镇痛,督促患者尽快开始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早日下床走动,相应的护理,也可以减轻患者不适感,同时也可以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的风险[5],手术效果也相对显著。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总而言之,将围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全髋置换术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理想,安全系数高,且使并发症发生情况有效抑制,护理满意度也有所改善,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置换术髋关节护理人员
髋关节活动范围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冰雪运动(2020年4期)2021-01-14 00:56:02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3D打印人工髋关节获批准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