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绍林 杨 兵 孙 敬 冯俊松
( 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骨一科 , 云南 曲靖 655000 )
四肢痛风性关节炎是因尿酸代谢异常,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表面形成的急慢性无菌性炎症,好发于中年男性,其不仅会损伤患者关节软组织结构,同时,还会诱发患者出现关节局部肿胀、疼痛、病变畸形和活动受限等症状,从而给患者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1]。为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需尽早采取有效的方案对其进行治疗[2-4]。以往,临床多采用抗痛风药物对患者治疗,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整体疗效并不显著,且预后周期较长,我院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患者增加痛风结石剔除术治疗,获得了满意效果,将痛风结石剔除术治疗四肢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5例四肢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四肢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诊断标准,(2)患者治疗依从性均良好且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标准:(1)存在别嘌醇、双氯芬酸钠等药物过敏史者,(2)存在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3)对本研究不知情和配合度不佳者。该项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2:10,患者年龄分布:41-72岁,平均年龄(58.5±2.4)岁,病程分布:1.1-9.5年,平均病程(4.4±0.6)年,病变部位:跖趾关节18例、踝关节9例、腕关节5例;观察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4:9,患者年龄分布:43-71岁,平均年龄(58.7±2.2)岁,病程分布:1.3-9.4年,平均病程(4.6±0.5)年,病变部位:跖趾关节17例、踝关节10例、腕关节6例,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及病变部位等资料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对照组采用抗痛风药物治疗,给患者口服10mg别嘌醇片(重庆青阳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0021422),3次/d,口服25mg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白云山汤阴东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41024221),1次/d,连续治疗2周。观察组采用抗痛风药物联合痛风结石剔除术治疗,术前1周给患者服用抗痛风药物(方法同对照组),再对患者行痛风结石剔除术,具体方法为:先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再在切开结节表面皮肤(切口约为1cm),在关节镜引导下剔除关节周围的痛风结石和关节内外组织沉积物质,并尽可能的将结石侵犯的关节囊、骨质、肌腱、筋膜等清除干净,清除过程中需尽可能的保留周围韧带,若发现患者结石进入关节腔,还需对关节腔进行清理,再采用5%碳酸氢钠溶液和0.9%生理盐水对伤口进行反复冲洗,术后再继续口服抗痛风药物,用药方法及时间同上[5]。治疗期间,还需引导2组患者控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多食碱性食物以促进尿液碱化,多饮水,维持每天尿量达2500ml左右。
3 观察指标: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四肢关节功能评分(采用关节功能评分量表Lysholm评估,总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关节功能越强)、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AS评估,总分10分,得分越高代表关节疼痛越显著)、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疗效评价标准:显效:经治疗,患者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显示炎症病灶完全清除干净;有效:经治疗,患者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明显改善,炎症病灶缩小1/2;无效:经治疗,患者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及炎症病灶改善均不明显,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5 结果
5.1 2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功能及疼痛评分对比:治疗前,2组患者关节功能及疼痛评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关节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功能及疼痛评分对比分)
5.2 2组患者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消失时间对比:观察组患者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5.3 2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对比(n,%)
四肢痛风性关节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炎症疾病,其会导致患者体内尿酸积聚过多,从而使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皮下形成痛风结石,进而给患者机体造成诸多不适,为提高患者预后质量,需尽早采取有效方案对其进行治疗[6]。以往,临床多采用抗痛风药物对患者治疗,虽能缓解其关节疼痛症状,但是,其难以将沉积在关节表面的尿酸盐结晶清除干净,从而导致患者整体预后效果不佳[7]。基于此,现代临床多主张采用痛风结石剔除术对患者治疗,其是一种建立在关节镜引导下的微创术式,不仅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和切口小等优势,且还能将患者关节内外组织结构表面的尿酸盐结晶1次性清除干净,从而促进关节内环境显著改善和尿酸盐含量明显降低,这样便能有效避免或减少高浓度尿酸盐刺激滑膜而引发患者机体出现炎性反应,一方面能提升患者整体治疗效果,另一方面还能使痛风结石的复发频次降低[8]。值得注意的是,痛风结石剔除术虽具有良好清除病灶的功效,但是其无法代替抗痛风药物发挥抑酸、排酸作用,因此,为全面提升患者预后效果,可采用痛风结石剔除术结合抗痛风药物对患者治疗,在治疗期间还需引导患者严格控制摄入高嘌呤食物,多食碱性食物,才能巩固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不断提升[9]。
本研究中,对2组四肢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别采用抗痛风药物治疗及抗痛风药物联合痛风结石剔除术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及疼痛评分(44.9±4.3)分、(7.9±1.2)分,与对照组(45.3±4.2)分、(7.8±1.4)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90.5±6.7)分、治疗的总有效率90.9%,显著高于对照组(71.4±5.8)分、68.8%,观察组患者关节疼痛评分(2.1±0.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5±0.8)分,观察组患者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消失时间(9.1±1.0)天、(10.5±1.2)天、(15.8±2.1)天,均显著短于对照组(12.4±1.3)天、(14.8±1.6)天、(20.5±2.2)天,这与王丰慧[10]等人研究报告中得出的采用抗痛风药物联合痛风结石剔除术治疗组总有效率88.57%,显著高于单用抗痛风药物治疗组65.71%,说明对四肢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痛风结石剔除术治疗,不仅能快速、有效地缓解患者关节疼痛症状,还能提升其关节活动功能,从而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痛风结石剔除术治疗四肢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