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玲玲(苏州市第二十四中学校 江苏 苏州 215000)
在学习上,兴趣起着特别大的作用,能化腐朽为神奇,变被动为主动,效率非常高,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一个人如果对某件事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就会积极地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因此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在智力开发中兴趣起到的作用。为此,回顾总结了自己的教学实践,并进行深入钻研,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把培养学生兴趣贯穿于体育教学和实践活动之中。
调查显示,我校学生大部分通过武侠小说以及武术影视作品认识武术的,但是“武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影视特技的制作,使武术更加神秘化,与现实武术的差距更大。正是因为现实与艺术之间的不可调和,武侠影视对武术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给武术国际化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影视中的武术掩盖了武术的本来面目,使得武术更加神秘,飞檐走壁、蜻蜓点水,武术变得无所不能,却失去了武术的文化内涵。因为,以武术为题材的武侠剧、舞台剧,仅仅是武术动作与高科技的组合,并没有真正展现出武术的本质内涵。
通过介绍武术的起源、发展来改变学生对武术的认识,通过武术人物传记,习武小故事可以将与武术内涵相关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展现出来。还可通过相关武术录像及影视作品的观看向学生揭示拍摄内幕,使学生对影视中艺术化的武术动作进行正确的认识。充分利用学校武术特色班的优势,在运动会开幕、文化艺术周蹬活动中展示武术,产生良好的氛围。在传授学生武术技术动作的时候,进行武术理论知识以及攻防涵义的传授,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武术专业知识。
让学生建立一种信念,武术本是能够包罗万象的,武侠小说、武术影视作品体现的是武术的艺术化形式,武术还有其他方面的特征,比如技击性、教化蹬方面。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武术其他形式的体现是在掌握武术基本技术动作的基础上展现出来的,武术基本功虽然枯燥、无味,但这是认识武术更高一层次的阶梯。抱着原本对武术的一种神秘感,学习多方位的武术,持续武术的习练兴趣。
调查结果显示,本校大部分学生的习武动机是为了强身健体和防身自卫,显示出这两点对本校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也足以看出本校学生对于武术更多的是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我们要做的是充分抓住这两点,并以此为切机,通过传授文化武术,让学生的学习动机由最初的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
良好的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是很好的兴奋剂。恰当的学习动机能使学生对学习有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大脑的兴奋状态,使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活跃。学习动机又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来动机。内在动机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学习目的在于获得某种知识”,它是通过内部力量来激发兴趣的。而外来动机是指“由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以外的因素作为学习的目标而引发的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如获得长者、成人的赞许、奖励、赢得自尊心的地位等,学习活动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学生习武动机的选择能够让学生保持持久的武术习练兴趣,通过武德教育、武术文化传播等方式方法,让学生在对武术拥有全面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习武动机,将习练武术的外部动机进行强化并使其逐渐转变为内部学习动机。
学生将最初的仅仅为了防身自卫、强身健体进行升华,在武术习练过程中培养吃苦耐劳精神,为未来能够更好的学习、升学就业做好体能、心理等方面的准备,实现个人价值,并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位。树立良好的、正确的学习动机,进而建立起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武术兴趣的内在动力。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本校学生对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不是很满意,对拉韧带、踢腿感到很痛苦,这应该也是影响他们武术学习热情的主要原因,也说明本校学生的学习意志力较差;还有一部分学生反映出武术动作繁琐、动作路线繁杂,分不清方向,这体现出的是本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够集中,这与平时的学习习惯有直接关系。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也是教学目标,因此,丰富武术教学内容的途径之一是设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将一般的学习兴趣升华为志趣和情趣,为他们能够进行终身武术锻炼奠定基础。比如,设置多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每层次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第一层次可以是武术基本功;第二层次可以是武术操、五步拳;第三层次可以是少林罗汉十八掌;第四层次可以是武术棍术的学习;第五层次可以是武术刀、剑的学习以及太极、南拳等其他拳种的学习等。在分层次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做到难易结合,新旧搭配,上下肢搭配,运动负荷大小适宜,并根据实际情况将几个层次合理穿插进行。
进行武术技术动作教授的同时穿插武术理论课,让学生在掌握武术技术的同时认识武术传奇人物,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上武术理论课之前给他们布置自学任务,自己搜集资料,在课堂上跟大家一起分享。教师选择适合他们的武术视频,武侠电影,边看边讨论,无形中给学生灌输吃苦耐劳、自强不息、文武双全等思想,同时结合技术学习提高他们的武德修养。
对于武术教学方法的实施,大部分同学表示基本能够满意,体现出本校学生自主性不够强,习惯被动接受。但武术课是一门融合了健身、表演、防身自卫功能为一身的相对比较综合的学科,作为一名一线的武术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借鉴原有武术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优化,不断拓展,不断完善,寻找适合的武术教学方法。
武术技术动作繁琐,路线复杂,教师往往会采用不断重复的练习方法进行强化记忆,但是 “自始至终采用简单重复训练法:学习→复习→再学习→再复习的形式,单一的强迫练习导致了学生逆反心理”。因此,采用一种或几种愉快的学习方法,尊重学生的兴趣,并运用启发、探究、互动、情景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我锻炼,掌握一项运动技能,让学生的兴趣、个性和身体素质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对学生进行“命令式”、“注入式”的课堂教育,重复再重复的学习方法,能够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而采取启发式教学能够让师生间进行交往合作,发展互动,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中。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和学会动作的技巧和方法,并使之学以致用,逐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运用口诀,让学生在学习中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改进和提高武术课程教学质量有很重要的意义。如长拳中的“十二形”:“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站如松、立如鸡、转如轮、折如弓、快如风、缓如鹰、轻如叶、重如铁”。通过口诀的描述学生很容易理解动作的要点,而且生动有趣的口诀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学生自行组织、设计活动。例如,在一段武术套路学习结束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然后排队型,并进行展示,学生的参与性就大大提高,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和生动性,同时能够增加学生的勇气。
武术教学的评价方式主要以传统的评价方式为主,以动作的完成情况为主,参考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打分,这样的评价方式比较合理,也比较公平。因为,从生理学角度出发,学生学会基础动作之后,不可能立即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通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而使动作技能自动化。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是人一生中最关键而又有特色的时期,是人一生中黄金时代的开端。中学生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在各方面都应表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但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的却是“无所谓”的消极情绪,其实这不是他们的真实所感,表面的无所谓其实是一个面具,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挖掘更多新鲜事物,不断改革创新,吸引着学生撕去伪装的面具,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武术套路学习相对比较枯燥,如果仅已他们动作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会让他们的兴趣变弱变无,因此,在教学中增加学生的自我评价,根据课堂技术动作的理解程度以及在课堂学习中的收获作为评价之一,让他们增加学习兴趣。
武术评价更加民主化。将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分组练习的方法进行延伸,在学生的评价考核中采用学生评价的方式,增加小组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评价过程中让学生做大众评委,根据小组的展示情况,进行大众投票,与教师的分数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国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缩影,与中医、书法、戏曲等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武术是我们学校的特色课程,更好的将武术推广开展则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思路,提高学生的认知,丰富武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组织教学,同时改善武术评价,让不同层次的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肯定。同时武术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