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海军(河南警察学院警体部 河南 郑州 450046)
体育教师队伍素质结构的高低,决定了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层次。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体育教师队伍,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体育教学水平,还需要具备崇高的师德、创新的观念、较强的改革意识、较高的科研能力与实践工作能力。但是,从目前学校体育教师队伍整体情况来看,无论是专业思想认识,还是专业知识结构与专业能力,与高素质专业化体育教师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全民健身渗透到学校体育教育的背景下,要加强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创新选齐配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
“体育强国梦”、终身体育、快乐体育、健康体育、大众体育的实现需要高素质专业化的体育教师队伍作为支撑,这也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渗透终身体育、快乐体育、健身体育、大众体育等思想的重要支持力量。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形成教师人尽其才、好教师不断显现的良好局面”;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 “兴国必先强师”,认为教师队伍建设要将“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作为标准。从根本上来说,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体育教师队伍,对“体育强国梦”在学校体育中的践行具有积极的作用,这也是贯彻落实体育指导思想的重要要求。
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体育教师队伍,是发展和提高体育教育事业的重要基石,对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新形势下体育教学并不是独立的,体育教师也是学生的学习示范,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具有积极的影响。体育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知识、强健的体魄都是体育事业教育的重要要求。体育教师同时也是体育与德育、智育同步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做好体育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体育学科建设、体育课程建设,是适应体育教学发展需要、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从体育教师学历水平、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来说,存在着明显的队伍结构不合理问题。首先,从体育教师队伍年龄情况来看,存在着明显的年龄断层问题。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体育教师队伍中年龄在25-35岁中间的教师所占比例不到40%,大部分体育教师年龄集中在35-50岁,年龄分布断层问题较为突出,难以满足当前年轻化学生群体体育学习需要。其次,从学历水平来看,受年龄结构的影响,本科学历体育教师仍然占了六成比例,具有硕士研究生的体育教师占整个体育教师队伍数量的三成比例,其中还有30%的体育教师是在职硕士学历,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水平的体育教师数量更少,专业知识难以紧跟新时代发展趋势。最后,从体育教师职称情况来看,具有高级职称的体育教师都具有年龄偏大的特点,主要以45-55岁的体育教师为主。由此可见,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与职称结构断层的问题较为突出,不仅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师改革发展,对学校体育事业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一方面,体育教师本身在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就不够好,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体育俱乐部、培训班等将教师目光放在了学校体育教师方面,挖走一批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市场经济倾向下影响了其他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发展,各种利益面前容易迷茫动摇,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青年教师上课状态不佳,无精打采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部分青年教师甚至将精力和时间放在校外体育俱乐部工作上,部分体育教师具有淡薄的责任感,敬业意识和精神不强,师德素质还有待提升,职业信念不高,导致体育教师整体队伍形象有所损坏。另一方面,体育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化体育教师主要集中在篮球、乒乓球、网球等球类运动和田径运动项目上,总体上来说体育教师中女教师数量偏少,关于民族体育运动、娱乐体育以及跆拳道、太极等新兴体育教师师资力量较为缺乏,学生体育活动多样化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从而影响了学校体育教学质量。
体育教师培训主要体现在入职前的培训,入职后培训学习时间不够,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影响了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和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思维发展,从而难以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多样化要求。再者,目前关于体育教师的评价考核较为片面。一方面,体育教师教学评价主要是以学生满意度调查为主,自评和他评还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也没有开展相应的反思总结活动,导致体育教师教学内容和方式创新还不够,从而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体育教师的职称评审和发展与体育类期刊论文发表情况、参与出版教材数量、科研项目主持级别等有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体育教师评价存在着“科研偏好”和“数量化倾向”,与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有所偏离,导致部分体育教师难以处理科研和教学问题,从而影响了体育教学改革发展和体育教学效果。
(1)强化新课程教师队伍培训。积极对接新课程理念和标准,以师德教育为核心,重点加强新课程教师培训,引导广大体育教师加强教育观念和教学观念更新的基础上,树立创新意识,不断结合学生体育需要和水平创新体育教学手段和方法,以素质教育为方向具备素质教育知识和能力,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意识和使用能力,为适应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强化校本教师队伍培训。良好的体育场地和器材是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条件,而他们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是离不开体育场地和器材这一系列基础条件的。强化校本体育教师队伍培训,以学校体育阵地为培训基地,增强体育教师对校内体育条件和环境认识,因地制宜开展体育教学培训活动,对紧密结合学校体育资源实际情况和解决 “管训不管用”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从而提升体育教师队伍培训成果的实用性;
(3)强化学习型教师队伍培训。体育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学习思维,这是体育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重要来源。因此,要引导体育教师加强体育领域先进理论、先进方法等的学习,在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开展体育教师海外和发达地区学习和培训活动,积极学习学习西方和发达地区先进的体育教育思想、理念和方法,通过学习借鉴提升他们的教学创新思维;
(1)开展理论学习活动。理论学习是革新提升体育教师队伍教育观念、思想政治素质、专业业务能力的重要保障,要建立科学的学习制度和学习内容模式。一方面,组织体育教学系统学习《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法律法规以及《运动学》、《体育学》等专业理论知识,以体育学科为核心开展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新世纪人民教师新形象”学习教育活动,并以师德知识和体育学科专业知识为导向积极开展讲座、座谈、演讲赛等活动,不断巩固体育教师思想政治和专业素养。另一方面,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坚持学习与思考、理论与实践、自学和集体交流相结合,引导教师记学习笔记、分享学习心得,再学习过程中树立全新的教书育人观、为人师表观、课程改革观和教育发展观;
(2)开展“公开课”与送教活动。一方面,“公开课”是帮助教师自身寻找问题和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要以课堂教学为重点,积极开展“公开课”,以汇报课、观摩课为载体,引导体育教师合理备课、说课的基础上,通过上课、听课与评课来帮助体育教师寻找教学问题,不断反思总结体育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送教活动是帮助教师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选择。可以举办巡回示范教学活动、专题培训讲座等送教活动,让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方法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送相关文件资料到体育教师手中,辅导他们更好地进行体育知识学习;选择优秀的体育教学课例和视频到体育教师手中,通过集中观看、个人点评和小组讨论总结学习借鉴经验;选择体育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开展辅导报告、座谈会和讲座等活动,解疑答惑的基础上提升问题思考思维;
(3)开展研讨和帮扶活动。一方面,开展专题研讨,为引导体育教师自我进修和学习创造条件。合理利用学校资源,引导体育教师加强自我进修和学习,反思教育教学过程、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基础上开展专题研讨交流活动,在学习、反思和交流中不断提高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积极组建“学习型团队”,将体育教师问题和困惑纳入到研讨学习内容范围中来,集思广益。开展好网络研讨交流,将不同学校体育教师聚在一起,让体育专家、名师进入到研讨阵地,并以讲学、座谈等为形式,提升体育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开展帮扶活动,引导体育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和相互提高。挖掘发挥好学校体育骨干教师的作用,坚持以“传、帮、带”为核心,以“骨”、“老”带新,让体育教师在各自的岗位上学本领、练功夫,增强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的后劲。
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是体育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的重要基础,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实施者和体育教学改革的推动力量,体育教师是学生体质健康、思想道德水平教育和高尚审美情趣的重要培养者,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必要的。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仅仅加强现有体育教师队伍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构建科学的选聘任用机制,不断选齐配强体育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