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史》成书因缘
——中国第一部体育史专著一百年纪

2019-12-24 15:24邵刚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24期
关键词:体育史救国东亚

□邵刚(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21)

1、郭希汾与《中国体育史》

郭希汾,字绍虞,是我国著名古典文学理论家。1893 年郭绍虞出生在苏州一个清寒的知识分子家庭,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便醉心经典,潜心读书,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基础。成年后郭绍虞历任编辑、教师等职业,解放后,担任复旦大学文学系一级教授,上海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郭先生学问精深,著作等身,是我国文学研究领域的泰斗级人物, 其少作《中国体育史》 由商务印书馆初版于1919 年11 月,由于社会反响很好,再版多次,并被商务印书馆收录进《万有文库》。该书序言四篇,正文按不同运动项目分为“绪论”、“古时体操术”、“角力”、“拳术”、“击剑”、“弓术”、“舞蹈”、“泅泳”、“游戏”、“结论”十编组成,每一编又分为若干章节,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史料铺排严密充足,兼有独到的议论,是第一部对我国古代体育活动作出考据与论述的学术专著。在编写该书前,郭绍虞曾与叶圣陶商议,原定此书分为“养生”和“运动”两个部分,分别阐述中国古代体育运动和中国古代养生学说, 后来由于东亚体育专科学校创始人庞醒跃考虑到“东亚甲班生行将毕业,欲早观厥成。”郭绍虞提早成书,是为《中国体育史》。郭先生原定再写一本《中国体育学史》专门论述中国古代“养生学说”,以求完成整部著作,后来却不知是何原因,此书未成。

2、《中国体育史》成书因缘

2.1、社会背景——“体育救国”思潮

“体育救国”的思潮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维新运动时期,但最终形成则是在五四时期。五四时期,在民主与科学的呼声中,各种救国主张开始出现,如“教育救国”、“科学救国”、“音乐救国”等,也有人提出了“体育救国”的主张,认为要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就必须改善中国人的体质。这种思潮自晚清开始出现, 形成于五四时期,在1931 年“九一八”国难后达到顶峰。在那段时期,“体育”成为中国人救国图存的一种可能,“体育救国” 在众多救国思想中独树一帜, 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因而影响了当时一批年轻的知识分子。

五四前夕,风雷激荡。通过体育强种强国的呼声在这一时期也愈发高涨,1917 年4 月,湖南青年毛泽东(1893 年生)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论文《体育之研究》,感慨“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 主张通过体育走救国救民的道路,时年24 岁;同年6 月,江苏青年恽代英(1895 年生)在《青年进步》发表《学校体育之研究》一文,针对当时学校体育的种种问题提出批判,指出:“吾国学校之体育,断不可不研究改良”, 并适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学校体育的意见和措施,时年22 岁;1919 年,郭希汾(1893 年生)《中国体育史》付梓,书中郭先生对当时国内“体育救国”的呼声也做出了积极的回应:“今者忧时之士,鉴于各国强弱之所由,提倡体育者,不乏其人,不可谓吾国之一线曙光也。”郭绍虞针对当时中国教育界对体育“纯持欧化主义”的现象提出了反思,在当时众说纷纭的体育流派争论中呼喊出难得的“中国声音”,时年26 岁。时局的动荡,民族的危亡,让青年人逐渐认识到体育与国家命运之间微妙的联系。郭绍虞也敏锐的意识到“五四”之前社会环境的变化,一介书生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呼唤民族觉醒:“当时五四运动尚未发生, 但郭先生已受到新文化运动思潮的影响,与五四新思潮有不自觉的联系。他感到中国要有希望,就要有文也要有武,开始认识到体育的重要,并感到研究体育的必要。”

2.2、个人经历——郭绍虞在东亚体育专科学校的教学生涯

1913 年,郭绍虞离开家乡苏州,来到上海谋生,先在商务印书馆附属尚公小学任教。1914 年,郭绍虞进入上海文明书局当编辑,后书局停办,到启秀女中任教师,同时兼职东亚体育专科学校。郭绍虞与体育史结缘, 也是从这一时期在东亚体育专科学校任教开始。

东亚体育专科学校1918 年8 月由庞醒跃创建于上海。庞醒跃(1890-1940),江苏常熟人,与郭绍虞先生早年清苦的身世不同,庞醒跃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富家子弟。据其子孙所著《庞醒跃与上海东亚体育专科学校》 一书中记载, 庞醒跃的父亲“世袭云骑尉官职……在苏州胥门学士街建住宅,屋分四进,占地三、四十亩。”庞醒跃家大业大,不愁吃喝,处世也是公子哥的派头,曾经“在大厅墙上挂满琵琶、丝弦、胡琴以及笛、箫、笙等,有人进来只要拿得起一样,不问姓名,就能登堂入座,烟酒茶饭相待。”庞受辛亥革命的影响,1914 年变卖了位于苏州“价值三千两银子”的新宅,前往日本早稻田大学专攻体育,三年毕业,回国任教,后又变卖家乡田产,欲创办一所体育专门学校,定名“东亚”。校名之所以叫“东亚”,是为了鼓励国人强健身体,抗拒外辱,丢掉“东亚病夫”这顶耻辱的帽子。由庞醒跃倾家荡产创办的东亚体育专科学校办学十年, 招生21 届,培养体育师资600 余人, 为20 世纪中国体育界培养了大批人才,1951 年东亚体育专科学校并入华东师范大学体育系。据记载,1917年,庞醒跃从日本早稻田大学体育系毕业,回国后先在商务印书馆附属尚公小学任体育教员,据此推测,郭绍虞先生与庞醒跃先生应在这一时期相识,同一时期,庞醒跃萌生出办体育学校的想法,并邀请郭绍虞讲授“中国体育史”这门课程。无奈当时没有体育史教材,因此郭绍虞是出于编写教材的目的编著了《中国体育史》一书。郭绍虞在《中国体育史》 序言中也曾谈到他编写此书的源起与目的:“今岁秋,东亚体育学校与爱国女学校体育专科,延余讲授中国体育史。因就吾国旧时之体育,编次成书,亦以明吾家故物,尚有青氈,慎勿轻易弃之也。”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庞醒跃创办东亚体育专科学校并邀请郭绍虞讲授中国体育史课程, 郭先生也许不会写《中国体育史》,中国第一部体育史专著可能还要晚几年才能问世。人生种种选择难以抗拒时代的裹挟,历史的一瞬也往往是个人、社会、时代三者综合作用后的结果,不论是庞醒跃创建的东亚体育专科学校,还是郭绍虞编著的《中国体育史》都反映出“五四”大背景下青年人的家国情怀。

2.3、历史渊源——中国自古有之的体育研究传统

中国古代虽无“体育”之名,但有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这一点是学界的共识, 郭绍虞也率先在书中阐述过此观点:“古时虽未标三育之名,而有三育之实。体育一道,固未尝不重也。”中国古代社会有着丰富多样的体育文化活动,主要呈现为军事训练活动、民俗娱乐项目、养生导引方法三种文化形态,而中国自古以来有着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文化传承系统, 不论是官方修史或民间杂记中都记载了古人大量的体育文化精髓, 这使得千百年后的体育学者可以通过古代经典直接与古人对话,了解中国古代体育风貌。但由于在中国古代,“体育”未能形成独立的文化形态,也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些古人录述、研究“体育”的成果只零星散见于古籍之中。中国古代也有不少的体育专项活动研究专著,如宋代《角力记》就记载了从春秋时期到五代十国共一千七百余年间的摔跤运动发展的历史,元代的《丸经》记载了古代捶丸运动的规则与技巧。此外,中国古代的兵书、医典、棋谱、拳谱、养生专著等著作内都含有大量关于古代体育活动的论述,这些古人遗留下的文化瑰宝,诉说着中国千余年的体育文化。郭绍虞在浩瀚的古代经典中梳理出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脉络,在学术上,这是前无古人的创举,也是对古代体育文化的一次集中总结。

3、成书特色及历史价值

郭先生后来回忆,自己编写这本书的时候受到了《古今图书集成》的影响。《古今图书集成》是清康熙时期由陈梦雷编集的大型类书。“类书”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工具书,是编者摘录古代文献中的资料,如成语、典故、事件、诗词、文章等,分门别类编辑成书,供人查阅《中国体育史》正是借鉴了“类书”的编纂方法,郭先生借助商务印书馆涵芬楼的海量藏书,在参考了大量史料后,将中国古代各类著作中的体育内容挖掘、 梳理, 按照不同门类的体育活动排列、评述并集结成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体育史》是第一部专门记录中国古代体育活动的“类书”。郭绍虞从历代的各类文献中搜集体育史料,并按照次序整理编排,既方便了读者阅读,又构建出单项体育活动的历史脉络; 既最大程度避免了修史者过多的主观意识, 又能在一部著作中集中展现出中国历代体育活动发展的真实风貌,在有序的传承中保留了古人真实的面目。

《中国体育史》不但展现了中国几千年来的体育文明,更开辟出一方新的研究领域。该书出版后,各类体育史著作也相继出版,但回望民国时期,体育史学研究著作数量有限,这一时期的研究也呈现出“单兵作战”和“私家修史”的特点。新中国建立后,50 年代国家体委成立了运动技术委员会,进行了大量的体育史收集、整理工作,曾出版过9 辑的《中国体育史参考资料》,50 年代至60 年代初期,体育史学曾有过一定程度的发展,后因文革中断。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富足,科学、教育、文化领域发展迅猛,盛世修史,体育史迎来了春天,这一时期无论是公著还是私修,体育史著作和研究成果数量都大幅增长。进入新世纪后,借着2008 年奥运会的历史机遇,我国体育史研究迎来又一次研究高潮。近些年来,体育史学科发展逐渐趋于平缓,同时也不可否认的是,现如今我国的体育史领域面临研究队伍萎缩、研究成果较少、体育史边缘化等问题,或者如谷世权先生所言这是高潮后的“间歇期”。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的体育史学科从无到有,从民国时期寥寥几部体育史专著到难以数计的体育史研究成果, 中国学者也仅仅用了不到一百年,体育史学科在中国仍然年轻,仍然具有发展的潜力。

4、结语

由郭希汾编著,商务印书馆于1919 年出版的《中国体育史》已经问世整整一百年。《中国体育史》是“五四”前后“体育救国”思潮的具体表现之一,同时也为后世开创出一方新的研究领域。伴随该书出版,中国的体育史学科也已经走过百年历程,谨以此文,表示纪念。

猜你喜欢
体育史救国东亚
以泉会友,共享东亚文化盛世
体育史教材发展概况与思考
欧洲第一份研究东亚视觉艺术的西方语言杂志——《东亚艺术》
我国近现代体育史学的历程浅析与未来展望
15000余种商品亮相东亚商品展
我国当代体育史研究特点及发展方向探究
体育史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柬埔寨主要反对党被解散
学霸“三小只”
常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