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徐阳(六盘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音乐学院 贵州 六盘水 553001)
体育游戏是学前教育教学中的一种常见教学模式,弥补了单一课堂教学的不足,对激发幼儿的活力,释放幼儿的天性,启蒙思想等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如何在学前教育教学中较好地引入体育游戏,从而提升学前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以及理论意义。
学前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不适合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体育游戏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单纯的体育动作由老师进行标准示范,然后由学生进行重复性的练习,教学的趣味性比较差,幼儿并不感兴趣。在幼儿的课堂中,教师更容易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大部分时间都是由教师进行讲解与演示,学生的活动时间比较有限。体育游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把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幼儿增强参与感与收获感,更加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在体育游戏中要求学生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在游戏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体育协调性,从而有助于幼儿将自身的主动性发挥出来。
在学前教育教学中引入体育游戏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阔幼儿的视野,陶冶幼儿的情操。一方面,引入体育游戏可以拓展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营造更加轻松愉快的学校环境。另一方面,通过体育游戏,可以让幼儿避免机械性地进行体育运动,增强了活动的娱乐性。体育游戏同时还能够对幼儿的协调组织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相互合作能力进行一定的锻炼。体育游戏能够带动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体育游戏还能对幼儿的心理建设建设起到十分积极的影响。在学前教育教学中引入体育游戏可以在无形中帮助中幼儿进行心理健康建设。多种多样的体育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增进小朋友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此外,体育游戏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喜欢参与游戏的小朋友能够形成更加乐观开朗的性格,更乐意与小朋友进行交流,在强化身体素质的同时对心理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体育游戏与学前教学教育目标不谋而合,能够在帮助学生强身健体的同时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在学前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自身身体条件,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活动。同样在体育游戏中,也要充分考虑现实情况,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乐于参与的体育游戏活动。幼儿园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在幼儿园的教育阶段,教师要带领小朋友进行各种游戏活动,从而在游戏中锻炼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与学习能力。体育游戏中有规则、有故事、有背景,能够潜移默化的教会学生形成判断、认知、分析、想象等多方面的思维能力。
在体育游戏中,需要每个学生集中注意力参与到整个活动中去。在进行具体的体育游戏的时候,能够激发学生的活力,释放幼儿的天性。在学前教育阶段,需要教师帮助学生释放天性,让孩子们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体育游戏同样可以涉及到诸多的知识,让学生在体育游戏中对自身的一些体育技能进行更加灵活的运用。在幼儿园的教学汇总,有许多内容是通过体育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的,包括为儿歌配乐,编排体操与舞蹈等。
体育游戏与其他教学形式具有不同的特点,体育游戏与其他的教学各有侧重,又可以进行互补。在学前教育教学中引入体育游戏活动可以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更好的结合,寓教于乐,让同学们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之中。体育游戏活动能够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体育课堂之中,体会活动的乐趣所在。例如,体育游戏活动可以与数学教学进行一定的结合,很多体育游戏都涉及到数字,能让孩子们把幼儿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一定的运用。例如抱团游戏就能对数数知识进行很好的运用。当老师喊道2的时候,每两个同学要拥抱,当老师喊道3的时候每3个同学要抱在一起……在这个游戏中能够让孩子们对数字的认知更加清晰,从而加深了孩子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在学前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环境的营造对于幼儿发展和成长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体育游戏能够帮助促进幼儿的运动神经发育、有助于幼儿在体育游戏活动中体验社会化生活环境,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幼儿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因此在学前教育过程中,老师应该在营造教学环境方面多下功夫。老师在教育实践中,应该深入挖掘体育游戏的基本内涵,并且与其他教育形式相结合,使体育游戏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活动场地,提高体育游戏教学的导向性。老师可以将体育游戏作为学前教育教学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以体育游戏为核心,使学生通过多元化的体育游戏活动不断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体育游戏活动在学前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是一个短期的教育行为,而是一项长期的教育任务。所以为了保证教育培养质量,应该建立完善的教育机制,围绕素学前,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教育模式,强化顶层设计,充分调动多方教育资源,共同为学前教育教学服务。并且将这种教育形式作为一种长效发展机制,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体育游戏应用的实效性。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相应知识的重要基础,如果学生在学习相应知识的时候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就不会十分理想,但是如果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热情,就会主动探索所学知识,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应用体育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对幼儿的兴趣爱好给予重点关注。例如,让同学们共同开展“老鹰抓小鸡、贴树皮、乒乓球接力”等一系列有趣的体育游戏活动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强化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等。老师应该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由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身体素质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老师在应用体育游戏活动的时候,应该重点关注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不断丰富教学手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切实提高学前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教学评价是衡量教育质量,及时发现教学实践中问题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果的有效方式,通过良好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发现发生在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动态,进而调整教学方式,改变教学策略,都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作用。因此在采取体育游戏活动进行教育教学的时候,应该积极完善教学评价形式,为体育游戏活动的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学前教育的教学评价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评价是完全不同的,在学前教育阶段,学习成绩这个因素不应当成为教育评价的指标,在幼儿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并非教授孩子们科学文化知识,而是让孩子们接触社会化的教育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教育氛围,使得教育在孩子心中扎根。
在教育实践中,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老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从当前的学前体育学科教育情况来看,部分学校还存在师资力量不均衡的情况,一些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方式存在问题,多数情况下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即使有些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较高,但是由于缺乏良好的教学经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知道该如何运用教学形式,从而导致教学质量偏低,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所以为了促进体育游戏在学前体育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充分发挥学前教育的整体效果,就应该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方面多下功夫,这也是体育学科教育体系建设和未来学前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对此,学校可以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学习和调研活动,积极向其他学校学习体育游戏教学经验,然后结合本校的实际教育情况和发展特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游戏教学形式和教学规划,使学生在学习体育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教师也应该积极更新自己现有的知识体系和教学观念,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不利影响,积极接受全新的教学形式和教育理念,提高学前体育教育的时代性特性。
综上所述,在学前体育教育实践中,老师应该在充分重视体育教育的基础上,将体育游戏运用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激发和培养体育学习兴趣,完善学前体育教学机制,优化体育教学形式,同时排除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不利影响,提高学前体育教学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促进教育质量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