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映良(甘肃省陇南市成县第三中学 甘肃 陇南 742500)
随着近些年素质教育的持续性发展和普及,健康第一、终身锻炼等意识在社会中广为传播。初中教育对于学生的体育意识、运动能力有着显著的影响,初中教育中体育课程的教学重要性也在随之提升。对于农村教育而言,初中体育课程相对来说并不重要,师生重视度均比较低,再加上教学方法、理念、课堂结构以及教学材料等多方面的持续性改变,导致初中体育课整体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对此,探讨农村初中体育课上不好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具备显著教育价值。
因为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初中体育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改革效果并不理想,同时整个课程的教学实效性也比较差。当前初中体育课程最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有:(1)学生的意志力薄弱。因为独生子女的原因,导致当前许多初中生在家中娇生惯养,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怕苦怕累,意志品质不简强导致其无法主动参与、自我约束,导致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较差;(2)教学方式单一。传统体育课堂主要是在热身训练之后开展定式训练,训练内容一般以固定的动作训练为主,这一种训练方式必然会导致学生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差,训练枯燥乏味,从而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有研究显示,我国目前中小学的体育场地在设施设备方面仍然存在许多的缺陷,国家虽然提出了关于每200名学生拥有一个篮球场、排球场的要求,但是在具体情况中仍然有许多学校不达标。因为在场地、人数、办学规模以及教育资源的投入等方面影响,导致学校的教学设施相对比较薄弱,尤其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而言体育教学资源匮乏问题严重。对于农村初中学校而言,在教学设施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导致许多教师想要开展的课程无法有效开展,从而间接影响整体教学质量。
对于当前的初中体育教育而言,其问题比较多,最为普遍的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1)评价方式过于绝对。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经常会出现应付的现象,情绪抵触性比较突出,此时便需要借助教学评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体育课程的评价方式仍然存在终结性评价为主的特征,这一种评价方式存在信息反馈途径单一、反馈内容绝对的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参与体育学习有明显的阻碍作用;(2)评价内容简单。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涉及到技能、情感、认知以及社会发展等多个层面,但是一直以来体育教育的评价都是以技能、身体素质为主,对于教学的其他目标,例如体育态度、团队意识以及社会性发展等非智力、能力的因素目标并不兼并,这也导致考核目标与学生的发展之间存在脱节,从而无法发挥评价本身对于学生的正面影响。对此,便需要根据当前初中体育教育的现状,围绕着评价本身的缺陷与不足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从而发挥评价本身的正面性影响。
教师在教学前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身体素质及运动基础进行充分了解,课堂教学过程中在保障学生身心安全的前提下培养学生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合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要求、自我反省、自我监督检查及自我运动锻炼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们转变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被动运动及学习的状态,提高学生们的自主运动能力及学习积极性,树立良好的自主意识,强化学生们的自我培养行为。教师在此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专业的体育运动知识点及实践技能之外,还应对学生进行激励及鼓励,鼓励学生针对弱点进行强化反复训练,指导真正掌握为止,增长学生们的耐心,提高学生们的不畏艰辛,勇于挑战的精神。另外,教师也需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运动的思维引导,从而促使体育课程更高质量。
在传统体育课程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对于训练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其主要是认为训练本身枯燥乏味。对于体育而言,这一门课程本身属于实践性比较突出的课程,体育游戏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于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以及兴趣,促使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内更好的进行锻炼。另一方面在于实践性方面,可以借助游戏的途径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工作与生活中更好的开展体育锻炼。对此,为了更好的落实全民健身、终身锻炼的精神品质,在体育课程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游戏活动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可以在教学中更好的参杂趣味性的教学因素,从而达到教学实效性的持续性提升作用。
例如,传统田径跑步教学相对而言比较枯燥,学生参与积极性也比较差,这就可以借助游戏的思路进行创新,教师可以应用变通训练的方式进行教学,促使学生改变以往对于跑步等训练的认知,促使学生体会运动的精神品质,并在新颖、趣味性的活动过程中进行学习,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一般会硬性要求教学内容,例如跑步时间、跑步距离等,所以在教学创新方面可以适当的改变,例如采取S形跑,在路径中添加障碍物,以此改善跑步的乐趣,让学生愉快的运动。
体育教育的基础性的要求便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以及能力。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体育游戏的教学实效性,在教育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在以前的体育教育当中教师一般会处于绝对性的主导地位,学生都是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训练。这一种方式一对于学生的参与主动性形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兴趣爱好以及意志力等因素遭受影响。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意识的突出“团体”性,尽可能多的应用合作性训练模式,在合作分组的同时让学生完成各种训练任务,在团队的相互帮助与协调性合作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这一种合作训练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团体意识,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性能力。在具体教学中,尤其是在足球以及篮球等团体竞技活动中,教师需要适当的改变教学理念,尤其是不能以胜负作为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当以团体合作作为教学指导重点,在教学中适当的加入游戏性的元素,例如,以球作为接力棒的1000m接力障碍赛。促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成为一个团体的一员,从而实现团体精神以及组织凝聚力的培养目的。
义务教育中提出了关于健康课程的要求,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要求相对较高,非常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同时也非常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对此,在教学中必须保障教学内容选择方面的基础性、选择性、多样性以及有效性,高度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同时引导学生逐渐掌握体育和健康基础知识、方法、技能,强化学生的体能培养意识、合作精神以及交往能力。因为农村初中学校在教学资源方面的缺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尤其是引入各种教学材料设备,从而保障整体教学效果。例如软式排球。软式排球的教学优势在于排球本身,对于场地的要求并不高,只需要一片空地便可以进行运动,技术本身的要求也比较低,组织的形式灵活且多样,不仅可以开展隔网竞赛,也可以自娱自乐,相互接传球等,这一些教育方式对于教学设施的要求比较低,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软式排球可以应用于我国所有中小学。软式排球本身的特殊性比较明显,教师与学生都非常青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软式排球作为教学辅助设施,例如在接力竞赛当中的传接球、障碍物中应用软式排球,或者是在投沙包当中将软式排球当做是沙包,在实心球学习中替代实心球。对于软式排球的应用上述已经提到了非常安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不需要担心安全问题,此时学生的参与热情以及投入程度均会显著提升,在满足学生锻炼的同时也间接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与趣味性,促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练、练的过程中比、比的过程中乐、乐的过程中玩,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教学循环,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持续提高。
学生属于教学活动当中的主体参与者,教师属于教学中的引导者,两者的共同参与构建了课堂教学,所以课堂教学评价也是可以具体量化成为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作为维度,在这一基础上划分出具体的评价标准。师生互动的具体维度可以划分为教师与学生两个层面上,从教师的角度上来看,互动的评价主要是根据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的语言组织能力实现,实现对体育知识的理解、学习方式的认知以及问题的设置、解决等方式。从学生的层面上来看,互动评价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对于问题的思维活跃度以及问题解决能力、与教师的沟通询问情况等为主,师生之间的高度相互沟通是保障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只有在两者之间高度融合才可以确保课堂教学处于正规,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另外,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并尊重学生。以学生作为主体的评价方式也就归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当中的任何质量问题都可以借助学生来体现。以学生作为主体的评价可以更好的突显课堂教学的质量,相关的评价维度也可以转变成为学生课堂参与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等方面。在这一基础上,可以再进行标准的划分,并以学生的角度上实现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例如,学生课堂参与度可以是以学生的体育运动参与积极性为主,并以师生交流的程度为辅。从客观性的角度上体现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知识掌握程度则是以学生对课堂所教学的知识掌握熟练度以及课堂之后的练习题解答情况为主进行评价,从客观的角度上体现教师教学方式以及知识讲解侧重性效果。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则是从学生对相关实际问题、知识串联创新方面的能力作为主要评价维度,这也是体现教学实效性以及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效果的一种体现。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教育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和改革阶段。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方法、评价过程等都需要保障维度选择的多元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明确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应对,在提高学生参与热情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优化教学实效性,借助意志品质的培养以及教学方式的改变实现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初中体育教育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