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知识产权能力促进黑龙江省城市核心竞争力提升

2019-12-24 02:00:57卞纪兰魏文清赵永诚申毅豪
时代经贸 2019年35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竞争力专利

卞纪兰 孙 赫 魏文清 董 旭 赵永诚 申毅豪

一、黑龙江省知识产权现状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同时也是知识产权机构改革之年。黑龙江省知识产权战线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各项工作都取得优异的成绩。2018年专利申请数量达34582件,比去年增长11.71%,专利发明达12017件,比去年增长13.29%;有效专利发明达22252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873件。黑龙江省在第二十届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举办的中国专利奖评选中,获奖的发明专利共14项。

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局开展的“保民生”“春风”“秋雨”等专项专利行政执法行动,全省知识产权局系统办理各类专利案件1470件,同比增长27.8%。其中专利侵权纠纷383件、其他专利纠纷247件、假冒专利行为134件、标识不规范706件。深入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全年受理举报投诉案件70项,同比增长159%。

2018年黑龙江省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一审民事案件1264件(含旧存34件),哈尔滨海关全年办理16起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其中包括2起移送公安机关。查获侵权商品53批次,共计2326件,保护了来自8个国家及地区的19个权利人的知识产权权利。

版权保护能力不断增强,保护环境日益优化,软件正版化长效机制建设日益完善;稳步推进版权建设示范区的建设;推进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17”专项实施行动;注重版权贸易服务,助推黑龙江省出版物“走出去”。联合省工信委,从《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项目中筛选出8个项目,促进省内8家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评议工作,积极为产业发展提供知识产权支撑。全省知识产权局系统开展专利执法“护航”专项行动和电子商务领域“闪电”专项行动,加强对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以及电商领域的专利行政执法,满分通过2016年全国“双打”办绩效考评,在国家局执法绩效考评中排名第14位,再次达到东北三省一区第一名。“标准化+”战略积极推进,省质监局积极推进标准化工作,重点围绕黑龙江省“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和龙江绿色产品“大厨房”建设以及做好“三大篇文章”,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部署,积极推行“标准化+”战略,超额完成了相关工作任务。

虽然黑龙江省近几年的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取得了良好开局,但是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基础相对薄弱。我国知识产权运营联盟早在2014年已经成立,而黑龙江省意识较为落后,在2016年的专利发展战略推进实施方案中才略有提及,相对其他省份已有落后,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为推进知识产权运营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政策基础。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起步较晚,针对于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与实施至今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还比较落后,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数量偏少、能力较低,知识产权的制度建设和文化环境还有待改善。

二、黑龙江省城市核心竞争力现状

(一)总体现状

总体来看,黑龙江省综合水平位居全国中下游水平。黑龙江省可持续竞争力和宜居城市竞争力处于全国中游水平,略好于综合经济竞争力。

从全国排名来看,黑龙江省生产总值(GDP)达到15083.7亿,全省人均GDP为39352.20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变异系数来看,黑龙江综合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变异系数排名分别居21位和16位,这表明黑龙江省各个城市之间的不均衡还非常突出。

国民经济方面,初步核算,2018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36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3001.0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4030.9亿元,增长2.1%;第三产业增加9329.7亿元,增长6.4%。形成18.3:24.6:57.1三次产业结构。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3274元,同比增长5.0%。

工业生产方面,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0%。从产品产量看,在重点监测的工业产品中,增长较快的有:生铁695.7万吨,增长58.6%;粗钢774.3万吨,增长53.9%;钢材561.4万吨,增长36.4%;汽车162914辆,增长33.3%。下降较多的有:发动机1795.7万千瓦,下降53.9%;锂离子电池886.3万只,下降37.7%;化肥38.4万吨,下降27.1%;合成氨39.5万吨,下降19.5%。

工业效益方面,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9.5%;利润总额增长达22.8%。三年来,黑龙江在传统产业集中负向拉动与培育新动能、新增长领域相互交织关键时期,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在不断累积。

(二)存在的问题与劣势

第一,黑龙江省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慢、综合经济竞争力严重落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基础较薄弱。哈尔滨、大庆、牡丹江、齐齐哈尔、绥化、佳木斯、鸡西、双鸭山、伊春、七台河、鹤岗、大兴安岭、黑河的13个城市中,只有哈尔滨与大庆GDP总值中达到2千万亿元,其他城市均在9百万亿元以下。多数城市呈现负增长,整体GDP总量相较于2017年,名义增速为负0.43%。

第二,知识产权人才匮乏,专利代理机构较少。黑龙江省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意识普遍较低,对知识产权仅限于创造和消极防御,缺乏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的专业人才,更缺少企业知识产权长远发展规划。截至目前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的黑龙江省专利代理机构只有28家,全省每年获得专利实施许可的专利数量不足百件,企业获得知识产权投融资、知识产权质押担保和知识产权产业化的数量更是屈指可数。自从黑龙江省实施如识产权战略,企业对知识产权的创造与创新有了大幅提升,但对企业核心技术及创新能力有至关重要影响的知识产权仍然匮乏。

第三,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民营企业体量较小,知识产权发展后劲不足。长期以来,黑龙江省以装备、能源、石化、食品能源产业为主导产业,重工业型企业占比较高。在整个工业领域,由于产权结构比例失调,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并没有获得同等的发展机会。非公有制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而言发展落后,不能形成良好的区域竞争氛围。

三、知识产权战略与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及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的条件下,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变下,创新引领发展的趋势尤为明显,知识产权制度推动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愈发突出。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部署,并且先后出台《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 》《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等政策文件,来深入贯彻落实知识产权战略并加快知识产权的强国建设。

当前,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进入生产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关注知识产权战略对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知识产权相关因素直接影响着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量化评价,知识产权战略对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已经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必然趋势。

知识产权战略指引创新,推动创新的前进方向,创新的发展需要知识产权的支撑,知识产权是创新的基础。知识产权能力的高低决定了黑龙江省创新能走多远。知识产权为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局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严厉打击侵利人的违法行为,在黑龙江省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使黑龙江省的创新在有保障、积极的环境里进行。

技术创新把科技引入生产领域,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其商业化或产业化。发明创造成就了科技创新,技术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效率的提高实现了企业财富的迅速增长,发展壮大的企业造福国家和人民。发明创造的引用促进了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不但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可以提高产业效率,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标准从现在来说就是城市经济实力的竞争,经济实力可以对城市核心竞争力进行量化评比。直接反映这一标准的就是城市GDP增长速度,学者倪鹏飞认为应当包括人均GDP和地均GDP。GDP对一个城市的经济增长状况可以做出很好的反映。知识产权战略促进装新的发展,创新的发展又推动企业财富的迅速积累,拉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最终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蒋玉宏学者认为在考虑GDP增长速度的同时也要考虑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自然资源的枯竭,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城市宜居度的下降。城市要获得稳定的经济增长,重视产权战略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因为知识产权重点关注知识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自然资源的浪费,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又能最大地保护自然环境。

知识产权能力的高低决定了黑龙江省的创新能够走多远,知识产权能够为创新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黑龙江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将自主创新作为促进科技发展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是黑龙江省经济结构调整,产业技术升级,新型工业化进程,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客观要求,也是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集团的迫切要求。

四、大力推进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加大知识产权管理力度

从政府部门来讲,黑龙江省以对外宣布要加快对优质专利供给能力的提高,积极地对专利高效运用进行促进,夯实对知识产权的基础工作,以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为主体,实施知识产权“四大工程”、知识产权战略为载体。另外,在201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重组,对各层面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深入改革,对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等各项重点工作必然产生影响。因此,黑龙江省应密切关注国家动向,及时对本省制度、政策的影响进行分析,加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执法保护体系、知识产权市场公共服务的实施评价和管理。

从知识产权局角度来说,应大力释放专利这一无形资产的巨大价值,推进黑龙江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省知识产权局应在优化公共服务、加快交易平台建设、推动专利与科技、经济、金融创新结合、加速知识产权全链条发展等方面下功夫,全方位地服务黑龙江省创新主体和推进专利预警分析工作。开设省专利分析和预警平台免费专业账号,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更好的知识产权服务。在大数据时代下,省知识产权局发挥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作用并结合“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提供专利挖掘、专利布局、专利信息检索与专利分析等服务。还应升级面向社会大众的专利检索分析系统,围绕大豆、马铃薯、玉米、畜禽等深加工产业进行专利数据综合集成与深度研发,明晰相关产业利用知识产权的创新途径。

(二)进一步挖掘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创新潜力

知识产权建设需要“强市”“强企”“强校”等一系列“强”字头的支撑,政策强度、投资强度及科研强度的提升有利于提升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建设。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引领我省自主创新、专业创造的龙头,其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是全面提升黑龙江省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一环,对其自身政策实施力度有必要强化,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实绩、知识产权权益分配制度、技术发明全流程管理制度、法律法规衔接适用制度等若干问题有必要分析,并持续推动内部知识产权管理的改革。

(三)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

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水平。黑龙江省应建立完善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创新知识产权运营模式,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依托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建设,培育一批知识产权运营机构。促进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发掘商用价值、畅通转化渠道,注重提升专利运用效率。继续组建省专利技术交易服务联盟,推进“专利金桥”服务常态化,组织优秀专利项目参加国内外大型展会,促进专利转移、转化和实施。壮大专利技术交易服务联盟,促进专利资源共享,拓宽交易转化渠道。建立专利分析与预警公共服务平台,围绕十大重点产业深入开展专利预警分析和普及推广项目。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力度。构建公平、高效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形成资源优化、科学运行、高效权威的知识产权综合审判体系。在刑事方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常态化打防工作格局,进一步优化全程打击策略,全链条惩治侵权假冒犯罪。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整合知识产权执法资源,支持各市(地)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改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条件,提高执法专业化、信息化、规范化水平。加强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重点推进农林产品申请及获取知识产权工作,加强玉米、水稻、大豆、小麦、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申请与保护。强化传统优势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民生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食品、药品、环境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侵权假冒快速处理机制。建立完善创新药物、新型疫苗、先进医疗装备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启动《黑龙江省专利保护条例》修订工作。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建立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维权机制,增加进驻中俄博览会(哈洽会)等大型展会的次数,积极培育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加大执法力度,提高维权援助能力。加大商标专用权保护,以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为牵引,将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积极采取线上线下联动、系统多级联动、部门执法联动、省内省外联动等形式,重点开展“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市场假冒伪劣专项整治行动”“保护绿色食品商标专用权专项行动”“保护地理标志商标专用权专项行动”“打击假冒伪劣日用品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假冒五常大米专项整治行动”等专项行动。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竞争力专利
专利
水运工程(2022年7期)2022-07-29 08:37:38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发明与专利
传感器世界(2019年4期)2019-06-26 09:58:44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32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南风窗(2015年11期)2015-09-10 07:22:44
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