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智媛
摘 要:崇尚英雄才能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崇尚英雄、歌颂英雄的传统,我们党和国家也一向重视发挥英雄榜样的力量。影视作品作为受众广泛的传播主体,强调英雄形象的先进性和时代性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影视作品中英雄形象的变化对比,了解观众个体与国家意识的交流过程。
关键词:影视作品 部队 英雄形象 主旋律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精神与道德,英雄身上的鲜明的伟大人格和血泪经历,使英雄意识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影视作品从不缺乏对英雄的歌颂与赞美,英雄作为一个时代价值的体现,能更好地反映人们在社会中的变化,英雄身上所体现的价值观也能反映一个社会的形态,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影视作品中英雄形象的创作和呈现也大为不同。
一、更加突出部队英雄形象的“人”性
中国目前正处于现代化改革时期,其中重要的转变之一就是“人”的现代性。从英雄观念的发展和影视作品中所塑造的英雄形象,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一直在努力实现英雄的人性化和现代性。英雄电影是电影市场的主要部分,以早期的抗日英雄影视作品为例,这些作品塑造的英雄形象拥有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性格几乎十全十美,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被披上神话的色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西方的英雄电影也对国内电影市场产生了冲击,观众对电影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审美品位也不断提高,英雄电影需要考虑的是人物塑造上的变化,于是更加突出英雄人物的立体度。在“人”性上的体现更加丰满,英雄人物不再是完美的,也具有更多平凡人民群众拥有的感情和性格,英雄形象更加多样,甚至偶尔叛逆也无伤大雅。
以经典英雄电影《智取威虎山》为例,两个版本对于主人公杨子荣的形象塑造截然不同。1970年版中,杨子荣的形象依然符合“高、大、全”的英雄范式,是带有传奇色彩的优秀战士。2014年徐克版的杨子荣,容貌如同李逵,络腮胡面蜡黄,说话做事十分粗犷,甚至匪气多于正气。这种更加凸显英雄“人”性化一面的塑造方式,更能够从英雄中找到平凡的共鸣感,从而使现代观众更容易接受。不仅仅一味地宣扬英雄气概,更能够符合强调个性发展的当代,也能使观众在亲切感中发现英雄的闪光点,从而更好地发挥英雄电影的弘扬主旋律作用。同样,在当代电影《战狼》中,也构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当代军人的立体形象。随着英雄电影中“人”性和生活化气息的增加,不仅缩短了观众与英雄的距离,强调了每个人都可以从平凡人成为英雄,同时也能引发观众对于战争残酷性的思考和对和平当代的珍惜。
二、更加强调部队现代女性英雄形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设社会主义伟大社会的过程中的“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对于动员广大群众参加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義。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代女性形象与传统女性形象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与传统女英雄形象相比,现代女英雄形象更具有反传统意识,具有革命精神,也更强调独立人格和主体地位,以及自身知识和文化素养等等。影视作品中更加强调女英雄形象的现代特点,也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对女性看法的变化过程,反映了社会思想的进步。
近年来《铁梨花》《刀客家族的女人》等抗日影视作品不断涌现,使得一个又一个女英雄和女革命者的形象为广大群众所熟知,更加强调了女性在民族危难之际,也能够挺身而出,独立奋战;以《潜伏》《悬崖》《风筝》为代表的谍战片中,也不乏许多智慧勇敢的女英雄。可以看出,和传统的女英雄形象相比,现代女英雄形象呈现更多的是独立、智慧的一面,最主要的是勇于打破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主动寻求自身价值,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女本柔弱”与坚毅忠诚的现代女英雄形象的强烈对比,以及残酷战争和家国兼顾的现代女英雄形象的对比,更能够激发观众的爱国情怀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定。
三、更加注重部队群体英雄
初期的影视作品很多是以个体英雄为弘扬对象,这些作品塑造的个体英雄带有强烈的传奇色彩,目的在于通过这些模范英雄突出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政治导向作用。朱志勇认为:“整体主义是自然经济和人的依赖关系占主导地位的必然产物。”一直以来,我们不断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因此,由个人英雄向团体英雄的转变也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以《红海行动》为例,这部作品根据现实故事改编,创建了一个团队和一群英雄,这个作品对英雄任务的塑造,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八个性格迥异、个性鲜明的军人形象,同时也看到了一个配合默契、感情深厚、氛围和谐的任务团队。新时代的影视作品更加强化群体英雄主义的手法,不仅丰富了作品的故事性,也更加凸显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主流价值精神。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群众对于影视作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英雄题材电影作为弘扬主旋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在对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如何做到多元与统一并序,如何实现个体与团队和谐都是一个永久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葛慎海.国产新主流电影的核心价值表达[J].电影文学,2016(18):4—6.
[2]袁琳.视觉文化视域下新主流电影审美[J].电影文学,2018(10):15—17.
[3]张权生.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英雄形象的解构与重构[J].电影新作,2013(05):42—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