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莲
【关键词】 数学教学;体验活动;应用意义;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3—0175—01
小学生思维能力以直观形象思维能力为主,在接受数学知识时,要求教师提供一定的认知桥梁,提供一定的思维凭借物,帮助学生获得相应的感知经验,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对此,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活动的引入意义展开了论述,并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数学体验活动以强化教学。
一、 小学数学体验活动的意义
1. 体验活动便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活动力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希望通过主动参与、主观感知的方式认识世界、探索规律、发现新知。将体验活动引入小学数学教学,实际上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主观感知和主观探索的过程中,由教师引领者学生探索和发现,欣赏着学生活动中的成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积极行为。所以,以体验活动为基础的课堂,更便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浓厚兴趣,更便于培养学生发现和探索的能力。
2. 体验活动便于提升理解的深刻性。传统数学教学中,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强化多是采用习题的方式强化,以习题的方式帮助学生迁移的。这种传统教学中的习题演练方式,让学生产生了数学知识枯燥乏味的认识,也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思路固化,定式思维导致学生创造性不足,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不足。体验活动的引入,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认识新知,逐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的思维经历知识加工的过程,也就实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學效果。
二、 小学数学体验活动的应用措施分析
1. 引入课堂感知活动,奠定学生认识基础。思维能力的阶段性特点,要求教师教学要以直观性资源的呈现作为基础,在大量直观感知事物的积淀下,逐步提升抽象知识的渗透,以帮助学生提升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挖掘教学资源,引入课堂感知活动,为学生铺垫感知经验,以实现数学知识的升华。例如,在《倍的认识》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直观事物作为基础,给学生分别呈现2个红萝卜、6个胡萝卜,并引导学生分析通过观察和计数,初步帮助学生认识:红萝卜有两根,胡萝卜有3个两根,我们就说胡萝卜是红萝卜的3倍。随后,教师进一步拓展:同学们,老师这里还有一组白萝卜的图片,你能类比我们在分析红萝卜和胡萝卜的倍数关系时,分析白萝卜是红萝卜的几倍吗?随后,教师引导学生以2个红萝卜为一组进行圈画,观察白萝卜是红萝卜的几倍。在以上感知经验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借助直观事物的认识,通过类比的方式认识倍数这一抽象的数学关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和除法奠定扎实的认识基础。
2.创建课堂体验活动,强化学生知识理解。数学学科知识与人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可以说:数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应用于生活。教师教学要秉承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引入生活化的情境和场景,将生活中的场景搬入课堂教学中,以丰富学生的体验,强化学生的理解。例如,在《图形的运动》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强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这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直观图片,如蝴蝶、天安门广场、脸谱、蜻蜓、窗花等图片,打印到卡片上,并发放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卡片这一直观实物的引导下,通过对折等方式寻找这些图形的共同点。在经历了学生的体验感知活动后,学生发现:以上活动中,每个直观图片都可以以对折的方式进行折叠,并且对折之后的图形都能完善重合。此时,经历体验活动后的学生,对轴对称图形以及对称轴的认识更加深刻。这种感知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入和应用,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充实、丰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就变得更加妙趣横生。
3.设计课后实践活动,提升知识迁移效果。课后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必要补充,是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成果、巩固课堂新知的重要环节。对于课后作业的设计,教师可以通过课后实践活动的引入,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帮助以实践的方式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可能性》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后实践中,通过投硬币、掷骰子等方式验证课堂学习中硬币出现每个面的可能性、骰子向上的每个面出现的可能性,进一步理解概率和随机性这两个抽象的概念,让课堂知识的学习在课后实践中得以验证。
体验活动是学生感知规律、认识抽象概念和数学规律的重要方式。体验活动的引入,既充实了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也能够帮助学生强化学习兴趣,提升理解的深刻性。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感知活动、体验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方式开展数学教学,从而强化认知、深化理解。
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