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语文要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

2019-12-23 07:23朱宏信
甘肃教育 2019年23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情景语文课堂

朱宏信

【关键词】 语文课堂;语言文字;情景;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3—0153—01

语言文字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和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言文字更是如此。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重点,培养这种能力则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只有精准把握语言文字及其内涵,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把切入点放到语言文字上,才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兴趣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产生读、解、抄、背的主动意愿。在学习古诗词时,大部分教师可能认为记忆是第一个学习过程,然后再去理解。其实不然,我们可以通过描述诗人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懂得作者在何情何景之下有感而发的,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加强记忆。历史上伟大的诗人都有非常鲜明的个性特点,精心解读,很容易喜欢上他们,并对他们产生兴趣,而真正了解他们后,背诵理解运用其作品就变得容易多了。杜甫的《春望》,许多人耳熟能详,“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本来是悦目的,现在却勾人落泪;鸟鸣本来是悦耳的,现在却使人惊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此时的花和鸟已成为作者情感流程的触媒,是其此情此景的客观对应物,它们已完全被作者伤感、悲戚的心理所浸染,因而它们要比在现实生活中负担更多的心理内涵。

二、说文解字,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汉语和汉字产生、发展的过程深受民族历史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不同于其他语言文字的独特体系,其历史源远流长,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采取更多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挖掘汉字的内涵意蕴,让汉字之美呈现在世界文化交流的舞台上。成语是汉语中部分定型的词汇特有的存在形式,它简洁凝练,内涵丰盈,许多成语里都蕴藏着大量的学问,若不认真探究,对其理解就只能浮在字面上。比如“烂醉如泥”,几乎人人都知道它说的是“喝大了,像一摊泥一样扶不起来”,可又有几人了解此泥非彼泥?其实,“烂醉如泥”出自《后汉书·儒林传下·周泽》,指酩酊大醉的样子,瘫倒在地扶不起来。泥并非指泥土,而是指一种长在南海中的虫类。这种虫没有骨头,一上岸就会“失水而醉”,因此就有了“烂醉如泥”的说法。还有汉字的构造,稍有涉猎,便会觉得其乐无穷。

三、创新方法,拓宽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路径

教师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职业,尤其是在当前网络时代,学生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可以接触到的信息量很大,如果教师不能在教学手段上有所创新,激起学生的兴趣就是空谈。如何教会学生在诸多信息中去芜存精已是这个时代教师的一大任务;另一方面,迅速发展的各种技术如果能运用到教学过程之中,也可以大大提升教学质量。目前,许多媒体为了提升群众对于语言文字的兴趣,推出了大量广受关注和好评的栏目与节目,其中不乏先进的理念和表现手段,这都可以运用到教学之中。还有一些影视作品中用现代技术对传统的东西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图文并茂,很容易激發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互联网时代,学生的知识源已不仅仅是教师了,教师的权威面临着严峻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会接受,学会创新,故步自封只能拉远与学生的距离,让教学质量一落千丈。

四、集腋成裘,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吕叔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益于课外阅读。”叶圣陶先生也强调“为养成阅读习惯,为充实自己的生活,都非多读不可。”因此,教师不仅自己要多读,还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在阅读中获取丰富的知识。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不仅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也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运用。

新的时代赋予了教师尤其是从事语言教育的教师新的职责,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对语言文字背后的传统文化保持兴趣是我们的任务,我们要深刻理解自己的使命,并且乐在其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思路,从课堂开始,真正让学生认识语文,运用语文,回归语文。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情景语文课堂
情景交际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