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
摘 要:音乐活动是能够使人获得全面发展机会的重要社会实践领域之一,律动活动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活动中能够在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以及认识他人、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能力等很多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幼儿园律动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活动中教师的身份定位和转换直接影响活动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在不同的时期和阶段扮演好不同的身份。
关键词:律动活动 教师 不同者
律动活动不同于其他的活动,它在活动过程中的各个方面都有着特殊的要求,教师在整个活动中上演着不同的角色,教师只要在不同的阶段扮演好不同的身份,才能使律动活动更好地开展,让幼儿在活动中轻松习得。
一、教师是活动前期的准备者
我们都知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无论开展什么活动,前期的准备工作都是不可忽视的。
1.材料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要源于生活、贴近生活。所以律动活动在音乐的选择上尽量选择一些幼儿熟知的歌谣或者是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律动动作的选择上也以生活模仿动作为宜,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学习的活动兴趣。
2.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教材的选择上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的幼儿应该选择音乐结构比较简单的,以重复最为事宜,在律动动作的选择上要以模仿动作为主,中班的幼儿就可以在乐曲的选择上稍复杂一些,可以选择ABA或者是ABC结构的,在律动动作的选择上可以适量的加入一些民族舞的动作,大班的幼儿可以选择一些异国风情的歌曲,动作也由模仿动作像舞蹈动作过度。在教材的选择上即不可以超过幼儿的年龄。
3.情景布置
教师要根据自己选择的教材来布置活动时需要的场景,比如小班律动活动《小兔捉迷藏》中花园的场景贯彻始终,《纲要》注重指出:幼儿园要因地制宜。教师可以利用班级自然角的资源将活动场地布置成一个仿真的小公园,这样幼儿在活动的时候就可以仿佛身临其境,它们的学习兴趣也会被激发起来。
4.幼儿队形的布置
律动是一种动静结合的活动,虽大部分时间属于动态的练习和活动,但是静态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在活动时的空间布置和队形如何安排。如中班活动《小鸟学飞》,其A-B-A-C-A的独特复杂的结构形式对于空间和队形的要求也是很特别的,教师要慎重考虑在这些环节中幼儿队形的适宜性和环节之间的过渡安排,可以将幼儿安排成一个大大的半圆,在静态的歌唱A 段时幼儿可以坐在半圆上面舒适的歌唱,到B、C段时幼儿只要起身离开座位前面就是一片宽敞的活动空间,需要集体表演的时候只要全部幼儿转向同一方向跟着排头的幼儿绕到半圆座位的后面就可以进行整齐的列队练习,同时摆成的半圆座位也能发挥其隐形制定规则的作用。
二、教师是活动导入的组织、引导者
在导入环节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幼儿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好奇好问的,所以活动开始前要让幼儿可以从自由活动的兴奋情绪中安静下来。怎样才能让幼儿安静下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是最好的选择。不同律动活动的导入也是不同的:有谈话导入、故事导入、直接导入、提问导入等等,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最常用的就是:情境导入法。情景导入顾名思义,就是假设一个情景将幼儿带入情景中,幼儿仿佛就在教师假设的情景中。比如小班律动活动《赶花会》教师的一句:“今天天气真好啊!鸭妈妈要带着我的鸭宝宝赶花会去了!”这样的导入足以让所有的幼儿都安静下来注视着你。
三、教师是重难点学习的讲解者、示范者
活动目标能否达成是评价一节活动课好坏的标准,重难点的突破则是活动目标能否达成的重要标志。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是一个扮演者。要根据教材内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比如在中班活动《小鸟学飞》的B段: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小鸟啄食的动作中,可以从观看教师是怎么来完成的入手,观察可以使幼儿对基本动作有一定的了解。观看完之后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模仿教师的动作,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说:我是鸟妈妈,你们都是我的鸟宝宝,现在你们都长大了需要自己寻找食物了,请你们跟我学一学是怎么啄食吃的!此时教师还不能退出,教师的参与是方便幼儿在不懂或者不知道的时候进行观察。
四、教师是活动中问题的提出者
一节活动中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因为在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时我们在活动前无法预测到的,在活动中教师除了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外,当发现幼儿有问题出现时可以先侧面引导幼儿先说出问题的所在,如果幼儿没能说出,教师可以直接地将问题提出来,进一步地进行练习和巩固,将问题解决。如在大班活动《葡萄丰收》活动中,教师发现绝大部分的垫步并没有能够完成的很好,可是活动的时间不够了,如果再去练习的话下面的整体表演和游戏环节就没法完成了,所以就沒将这个问题提出来,继续往下面的环节过渡,所以导致后面的环节幼儿的表演比较的混乱,活动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教师是整体表演的退出者
整体练习是整节活动最有难度的部分,当然也是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就像是一部电影的结尾,少了它前面再精彩也毫无意义。整体练习一般在2——3遍左右,多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展示。如中班律动活动《可爱的小精灵》前面的环节中教师都是扮演小精灵参与到活动中来的,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予幼儿肢体和语言上面的提示,到了活动的后面教师就要逐步地退出活动,教师的退出也是逐步的、有技巧的,教师在第一遍整体表演的环节还可以继续扮演小精灵的角色,但是不给予幼儿任何的提示,只是在音乐的不同段落做其精灵相应的动作,这时幼儿还可以根据教师扮演精灵的动作来知道自己所扮演的小矮人的动作。
一节律动活动看似很短暂但是留给幼儿的却是很多很多,不仅是认知和技能方面的,还有就是做人方面的,教师在律动活动中要把握好不同的身份,才能使活动能够更好地进行,收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