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些兴趣,少一些形式

2019-12-23 07:13丁玉鑫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7期
关键词:音乐鉴赏审美能力问题

丁玉鑫

摘 要:在高中音乐教学中,鉴赏音乐是十分必要的,这门听觉艺术,具有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审美能力、激发想象与创造能力的功能,能够真正了解音乐中的“内涵”。但现实教学中真正提高中学生音乐鉴赏素养的功能,是当前教学的一大难题。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力图找出症结所在并尝试去解决。

关键词:音乐鉴赏 审美能力 问题

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能够开拓视野,陶冶性情并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具有独特的魅力。音乐课作为勾连学生个体与音乐世界的桥梁,必然要在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作用。问题是,这个作用发挥得怎么样?笔者以任教的高一年级为样本,发放了765份问卷。调查显示百分之百的学生喜欢音乐,但只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喜欢上音乐课。统计结果显示,在提升学生音乐鉴赏素养与课堂教学中肯定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笔者挂一漏万,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试图寻找解决的策略。

一、音乐课为什么没能很好地承担起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功能

如果单单从课堂本身去思考,这个问题是无解的。我们需要放开眼光,从社会、教材、环境等多方面去观察、探究。其突出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科地位决定了音乐教学并未真正展开

客观地讲,在中学阶段,尤其是在高中阶段,考上大学是很多学生的终极目标。如果刨去相对于整体而言数量有限的自主招生、特长生,绝大多数的学生是要用文化課成绩来谋求出路的。功利的教育目的必然导致功利的教育途径与教学手段。因而,在中学整体课程设置中,音乐学科地位不高,不被重视也就理所当然了。甚至急功近利者还会在并没有什么强有力的监管体制下毫不犹豫地取消音乐课。特别是当这样的极端的方式往往能够在文化课的考试中得到丰厚的回报的时候,甚至是监管者的内心深处是赞同这样的方式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是每个人都赞同的教育口号,但它在功利的教育目的面前是没有说服力的。因为,考上大学才能有发展,精通音乐鉴赏并不能保证让每一个学生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剥夺了学生学习音乐,提高审美能力的权利从长远来看已经被证明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但在一块块庆祝高考过线数目的条幅面前,这样的坚守又有什么力度呢。

2.音乐教材所选内容陈旧,不能很好联系学生的鉴赏实际

音乐教材中的内容往往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互脱离,形式的东西多,符合学生鉴赏实际的内容少,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许多被视为经典的音乐脱离了学生的接受实际。陶冶在流行音乐的节奏里,对这样的经典篇目,学生们往往不屑一顾。他们普遍认为教材上的乐曲没有平时所听到的流行、摇滚等歌曲来得更为刺激、更有趣。原本有趣、充满美感的音乐课让孩子们厌烦。

经典音乐的经典之处就在于他们是经受过时间的检验,而流行音乐则是当下话语的言说。如果学生对人生没有细心的观察与感悟,对于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普世情怀没有思考和体会,教师又不能深入经典音乐的内在本质进行由浅入深的讲解,或者说教材本身没有提供一座沟通经典与流行的桥梁,让学生一上来就面对经典,排斥的心理是在所难免的。课堂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以教材、活动等形式为媒介的交流,教材不能为这样的交流穿针引线,尽管我们强调教师有自主开发课程的必要,但如果从教育的效率与实际来看,合适的教材是必须的,它是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引路人、敲门砖[1]。

3.中学生音乐生活单一、贫乏

我们国家的音乐课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但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很多电子产品流行,高中生们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电脑、KTV等来接触最新的音乐,表面上看学生的音乐生活内容丰富多彩的,其实他们所接触的音乐类型相对单一、贫乏。因为在大众传播媒介中,传播的内容往往是符合绝大多数人的需要的,特别是当这样的需要与经济效益挂钩的时候,就很难关照到鉴赏个体的千差万别的需要。

再从学校具体情况来看,不少学校也想法设法通过组织各种活动、组建各种社团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但受制于应试教育,这样的活动与社团还是有限的。以笔者工作的学校为例,全校共2000多人。合唱社团48人、民族管弦乐队无、舞蹈社团30人、其他艺术社团加起来150人。从数字上看参与音乐活动当中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1 1 % 。音乐生活单一、贫乏,提升音乐鉴赏能力也就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了。

4.教师教学方法滞后、教学思想无创新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该以自己的知识背景为依据支配对话的过程。音乐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就是音乐话语中间的碰撞与融合,作为个体性主体面对学生这一群体性主体时,承担着启蒙与调控的责任。

教师只有作为睿智的存在,才能使良好的交流成为可能。主体发展需要精深的专业和广博的学识。在这个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教学方式落后,还是以“我讲你听”为主流选择,无法在专业素养深厚与提升学生音乐鉴赏力之间找到合理的依托,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就是空话了[2]。

没有音乐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音乐基本知识的接受,音乐基本能力与鉴赏探究能力的形成与提高,音乐鉴赏习惯的养成,就困难重重。

为了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教师除了要发挥自己的天赋天性、兴趣特长外,还要找准个性的突破口。这样的突破口一定是和学生交响以后的碰撞。

教学实践中掌控能力的提升。从教与学的角色看,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被组织者、被引导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师的主体作用又多了一个元素:不但要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还要想方设法激发、保持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可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又成了教师主体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多一些兴趣,少一些形式”,问题解决的策略突破

音乐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而对音乐美的强烈的兴趣保持则是走向鉴赏美、体会美的有效途径。只有有了兴趣,才能够引起他们对音乐具有愉悦、舒畅、振奋或使人感到和谐、圆满、轻松、快慰、满足或让人产生爱(或类似爱)的情感。具体策略又是如何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开足开齐音乐鉴赏课,多途径激发学生鉴赏音乐的兴趣

存在是兴趣的前提。每所学校都应该将音乐鉴赏当作整体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对课程实施的完整性有着明确的说明,然而部分学校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高中三年只有高一开设音乐课程,随意占课、停课的现象屡见不鲜。其本质是对高中音乐鉴赏的不重视。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一些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可以借鉴的。比如:学校可以扩大对艺术生的招生计划,带动整体对音乐的关注;可以尝试增加在硬件和软件的投资,如midi音乐制作可以很好及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学会音乐编辑、完成电影配乐、音乐作曲创作等;其次,学校还可举办音乐文化艺术节,让学生自主创作、自主练习、积极比赛;再如可以组织各种公益的音乐艺术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音乐的海洋中充分聆听感受音乐的美。多样的音乐鉴赏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压力满身的学生得到了释放,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2.教师应当不断学习、转变教学模式

音乐鉴赏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积极地开展音乐鉴赏学习,正确地理解音乐,丰富音乐的积累,培养乐感,发展音乐能力,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个体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

而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除了应具备中学音乐教学所必备的音乐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多项音乐专业的基本技能技巧能力外,还应具备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传授音乐的能力。“活到老,学到老”应该成为教师的座右铭,这样才能满足中学音乐鉴赏的教学要求。厚实的专业基础是激发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的前提。

具有厚实的专业素养的教师在教授课程时往往得心应手,深受学生喜欢,比如,在传授书本知识外还可以增加一些外延知识,如:在欣赏《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蒙古音乐》时,可以由世界三大人种欧罗巴人种、尼罗格人种、蒙古人种引入让学生了解亚洲人都是蒙古人的后代。这样很直接地把遥远的蒙古与我们的距离拉近了,并且增添了神秘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鉴赏的审美能力。

3.立足学生,增强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

面向学生,以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课堂教学设计要有“内张力”。学问研究既要“入乎其内”, 又要“出乎其外”。那么在音乐鉴赏教学的时候,也要给课堂一个“徘徊”的过程, 其实就是让学生充分体验“入乎其内”的痛与快乐, 而跌跌撞撞、步履蹒跚后的“出乎其外”会更贴近鉴赏教学的本来面目, 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活力。因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不但是音乐艺术的接受者, 更是音乐艺术主动建构者。音乐教师在进行鉴赏音乐教学的时候,也要制造出一个适度的教学场,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积极思考,去深入探究,去深刻品味。

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提升就是学生鉴赏审美的能力提升。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完整地把握音樂的内容和具体形象。如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这首交响曲表现了贝多芬对于命运的抗争与思考,这是所有人的共性,但是为什么学生不喜欢古典的音乐?是由于现在学生的无经历性导致他们无法理解、接受当时作曲家作曲时所处的年代和心情。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音乐情感体验的能力,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去聆听。再如《非洲歌舞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以南非世界杯主题曲《旗帜飘扬》导入,带着学生边敲击鼓边哼唱当中的音乐旋律,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不仅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之美,更激发了学生学习非洲音乐的兴趣,起到了鉴赏音乐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也需要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环节应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从而激发兴趣,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4.激发学生创造力,学生完全可以成为课程的开发者

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学生完全有能力参与到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可以为高中音乐鉴赏成立专门研究小组,为高中教材搜集相关音乐鉴赏资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真正地让音乐教材融入学生的生活中。

比如,我国课程改革中提出了增设“活动课程”,它并非杜威主张的活动课程。我国课程改革中的活动课程并不反对学科课程,它是作为学校课程的一种类型,供学生自由选择、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程,用以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它源于课外活动,但与课外活动不同,从课程上看,使课外活动正规化,列入教学计划;从内容上看,注意活动系列化;从参加者看,由部分学生扩展到全体学生,由自由参加,到必须但可自由选择内容参加。如在学习《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时,教材当中提供了东蒙民歌《牧歌》这一经典歌曲,可是配套音频为演唱形式单一的无伴奏人声合唱。从听觉上无法在学生心中上产生共鸣,学生课后则找到了由马头琴新民乐版本的《牧歌》,从音响上效果则完全不同、贴近了学生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的课程设计,如果没有学生兴趣与积极而富有创造性的参与是很难想象的。同时,这样的课程设计思路也为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供了一种新思维。

结语

学校教育是由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这是学校活动中主体的特殊性。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多一些兴趣,少一些形式是符合音乐教学活动中主体的特殊性的。同时,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内容与活动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所以我们在开足开齐音乐鉴赏课,在多种途径多种方式上为学生的音乐鉴赏活动提供机会上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将学生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定义为“最近发展区”,把握好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贴近学生生活,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参与音乐鉴赏的热情和兴趣,让生命个体与音乐交响,就是符合科学规律的不二选择。无论是社会、学校、教师在这条道路上都可以大有作为,也一定能够收获颇多!

参考文献

[1]吉朝云.关于高中音乐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探究[J].文理导航,2012,(04).

[2]高杰.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科建设,2011,(09).

猜你喜欢
音乐鉴赏审美能力问题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浅谈优化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路径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