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丽伟
摘 要:小学阶段的缺失缺乏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主动学习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在语文学习中,课前、课后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日后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语文的基本功需要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养成,学生和老师需要共同发挥自身作用,从整体上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小学语文 帮助 学生 良好习惯
前言
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发生很大改变。一个小习惯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才会终身受益。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学生习惯的形成产生重大的影响。教师应提高自身的重视程度,帮助学生把握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一、耐心教导,培养主动学习习惯
学生的年纪导致他们在处理事情上容易发生很多变化,作为教师,应用自身的耐心帮助学生养成习惯。在语文学习中,朗读作为一个重要环节,需要反复朗读领会文章大意。在初读课文时,教师朗读,让学生细心聆听,勾画课文中的重难点词语,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容易产生走神,教师在环绕教室的过程中及时提醒学生,让学生细心查找。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读准每个字的读音,让学生认真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初步含义。再读课文时,需要学生默读课文,再默读是罗列课文每段的大意,整体感受文章。朗读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营造学习的良好氛围,认真投入到学习环节中,培养主动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教师用自身的耐心引导学生,通过长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的耐心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语文的韵味。
二、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教师形象
教师自身的任何细节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课堂和课外都应该注意自身形象,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感化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在小学阶段是最容易受到周围人感染的时期,教师作为学生的重要引路人,应从自身做起,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耐心会让学生免于急于求成,在课堂的积累中感受知识。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重在积累,每日一句、每日一词的任务,教师可以从自身积累做起,每日和学生分享,共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看到教师的坚持也会改变自己的习惯,认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巩固知识
学习不仅是课堂教学,还需要在课前和课后及时查看学习内容,牢固把握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加深对知识的记忆。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将疑难问题带入课堂中,老师在进行讲解时理解的速度也会加快,提高学习效率。课后复习,学生可以将老师上课强调的重难点知识及时巩固,对不熟悉的生字和生词反复书写练习,高效完成学习计划。
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课文中的知识进行标注,自己对重难点分析后再到课堂中寻求答案。这个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把握正确的方式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善于自我分析,高效达成学习目的。课后的复习,可以将课上的难点知识进一步解决,在摸索的过程中会及时消化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课上做好笔记,在课后进行知识梳理时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善于观察
生活与学习是紧密相关的,语文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在生活中可以积累知识。小学语文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与生活的联系紧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适当为学生创造接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认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这一个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慢慢提高,帮助学生激起学习语文的兴趣。
生活并不缺少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学生应从生活中挖掘学习的素材。特别是在语文写作中,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内容的丰富离不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生活中的小事可能就会是作文的一个素材。比如在旅行的路上,优美的风景,盛开的花朵,流淌的小河,城市的高楼大厦等,这些都会在作文中得到应用。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去感悟大自然,感受生活,才能学会把握素材。写作的内容没有大小之分,任何素材都可能是日后写作的文本内容,学生要善于观察周围的人和物,善于对生活的点点滴滴认真感悟,作文则是对生活的一种真实记录。每一件事都可能对学生造成一种难以磨灭的印象,比如父母之间的沟通,学生之间的互动,做某件事的体验。在当下额教育背景下,教師应采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比如学生在对大扫除活动描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他人是如何劳动的过程,自己是如何干活,怎样把玻璃擦干净,教室的整洁是来自于每一位同学的辛勤劳动,这次团体活动中得到什么感悟。再比如在写春游时,教师可以在出行前让学生去观察春天到了,为大自然留下的痕迹,小动物们有什么变化等等。学生在生活中,和父母在周末游玩时,动物园里小动物的特征,这些都是写作的来源。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身敏锐的观察力,对大自然,对生活产生一种全新的认识。
五、激发兴趣,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推荐各种各样的课外书目,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在丰富自身知识储备的过程中感受语文。教师也可给出一部分指定书目,如《骆驼祥子》《谁偷了我的奶酪》《爱的教育》等,这些文章都会对学生的思考产生影响,让学生发现语文的美。
结语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生活和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上述几点,教师也可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让学生在日记书写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提升语文的学习能力。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提高语文整体素养,从而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何玉.浅议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59.
[2]黄建平.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J].学周刊,2018,36(36):64-65.
[3]李美荣.刍议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8,(23):671.
[4]姜红艳.关于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思考[J].速读(上旬),2018,(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