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铭 赵明荣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激励下,大学生的“追梦”情结也日渐活跃,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和精神力量。营商环境直接决定着大学生是否有创业的意向,也决定着大学生创业人数多少。本文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大学生创业的对策,为各级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政策参考。
关键词:;营商环境;大学生;创业;影响;优化
中图分类号:F2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9)11-0140-02
一、 引言
十八大以来,在全球经济下行,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的高度吹响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角,能否顺利推进我国现阶段的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进展,对我国能否完成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激励下,大学生的“追梦”情结也日渐活跃,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和精神力量。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要求大学生必须抓住国家推进“双创”战略的契机,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为当前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增添助力,实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营商环境直接决定着大学生是否有创业的意向,也决定着大学生创业人数多少 ,同时也影响着区域内市场主体是否充分。总的来说,营商环境会影响到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政府的财政收入、居民的收入和个体就业等。优化营商环境对大学生创业起到一定的推动效果。对于刚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创业是一种巨大的挑战,既是自我价值的体现,也是自己能力的体现,可以将所在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大学生创业是学校和社会的完美结合,在创业的过程中,大学生可以把学到的知识系统的结合起来,来为社会创造价值。所以,全社会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者形成要素集聚化、投资社会化、载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资源开放化的“双创”生态环境。
二、 营商环境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一)营商环境影响大学生的创业认知
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首先要提升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开始。因为人的思维是通过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所做出决策的。研究表明,社会环境和文化价值对人的行为有很大影响,主要是通过人的认知过程反映出来的。认知是有助于人们行为以及相关决策的主要因子。大学生的创业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对影响着大学生创业的意向,大学生创业认知越高,创业意向越高。大学生创业认知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个体因素、社会因素和高校因素。大学生没有经济基础,对社会了解不多,缺乏实践经验。因此,与社会创业相比,大学生创业更需要环境与政策的支持,既需要政府出台优惠和扶持政策,也需要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理解与支持。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关注会促使高校完善创业教育机制和体系,从而影响大学生创业认知。社会因素即影响高校因素,也影响个体因素,所以社会因素对是创业认知有较大影响。营商环境主要包括社会要素、经济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方面,其中,社会因素是营商环境的主要因素。所以营商环境对大学生的创业认知有一定的影响。
(二)营商环境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
创业意向是潜在创业者是否从事创业活动的一种主观态度,是对人们具有创业特质的程度及对创业的态度、能力的一种描述,是创业行为的前提。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社会因素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是较大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创业政策、创业氛围及创业阻力三个方面。大学生是否想创业与其政府出台的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及执行情况直接相关。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和已经创业的大学生的调查,普遍认为政府出台的开办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资金支持政策和住房优惠政策等,对大学生创业意向产生很大的影响。政府通过宣传和高校通过创业课程使大学生对双创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电视等媒介感知社会创业的氛围,感知到的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视。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宣传教育和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支持和优惠政策,都会影响着大学生的创业意向。而大学生感知的创业阻力则对大学生创业意向产生消极影响。
(三)营商环境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近年来,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大学生创业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在2%~3%之间,这与美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20%有7倍的差距。我国的大学生一方面是创业热情高,另一方面是创业成功率极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也有大学生创业者自身的因素。美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如此之高,是有其原因的,美国政府和学校对大学生创业是大力扶持的,美国大学一般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服务,其中包括创业咨询服务,而且许多都是学校免费提供给学生的。这些创业咨询服务会系统性的帮助学生把自己的点子用在创业上,包括提供创业指导、举办创业讲座,甚至提供合适的人脉等。另外,优化营商环境,有利于提高区域创新创业能力。经济学家熊彼特指出,守信用的企业家是构建创新体系的基石。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构建信用政府、信用政务和社会保障信用体系,这能从根本上解决创新创业的动力问题,也能从制度上保障创新创业的合法权益,增强创新创业的效果,有利于激发区域创新创业潜力。一方面,高效、严谨、优质、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能够促使要素流动更顺畅、组合更合理,从而使区域创新创业焕发活力。另一方面,公平公正、诚信有序、宽松融洽的社会经济环境,能够促进创新主体更好地互动和合作,有利于发挥区域内的学习示范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优化营商环境,有利于提升创新创业整体质量。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从政策制度方面为区域持续创新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促使创新资源能被更加高效利用,增进协同创新、推动持续创新,进而推动创业。
三、 大学生创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环境不足
近年来,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为了支持大学生创业,相继出台了许多政策,主要表现在税收优惠、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享受培训补贴、免费创业服务、落户优惠政策、小额担保贷款等。这些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大学生创业,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优惠力度不够大,比如大学生创业初期,国家要给以免税收的优惠。第二,政策落实不到位,比如资金支持不到位、资金数额小、政府服务效率低、区别对待创业者、没有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等,还有就是政策由哪些部门实施不够明确,各政策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机制不够。第三,政策留有死角,比如解决大学生创业基本生活的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二)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支持不够
创业面对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大学生刚走上社会,没有任何收入,多数家庭经济收入并不是很高,为子女创业支持的资金还是非常有限的。企业融资的渠道和方式是很多,但是,大学生创业能够选择的融资方式还是很少的。比如,银行出于降低风险考虑,往往是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银行也不愿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贷款。尽管各级政府对大学生创业在资金方面是有支持政策的,但是支持资金的数额有限,方式也比较单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另外,政府有关部门也不能为大学是贷款提供担保。即使通过信用筹资到资金,一方面杠杆较大,风险增高,另一方面由于贷款利率较高,加大经营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
(三)大学生创业过程的社会保障不够
大學生就业创业,最担心的还是风险问题。血本无归的一次创业,可能浇灭创业者一生的热情。大学生创业成功了,既能改善创业者的生活,也会拉动就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改革,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很大贡献。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很低,一旦创业失败,就会负债累累,加之大学生刚刚步入社会,没有积蓄,导致没有生活来源。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念,非常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迈出新步伐。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制度逐渐完善,但是还没有针对大学生创业过程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应考虑出台一些政策,加强大学生创业过程的社会保障,解决大学生创业的后顾之忧。
(四)大学生创业文化缺失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激励下,大学生们对创业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创业意向不够强烈,创业文化底蕴不足、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相对缺失是主要原因之一。创业文主要化由观念文化形态和制度文化形态组成。观念文化,是人们对财富本身、财富创造和追求的看法及价值取向。制度文化,是社会为人们追求财富、创造财富、保护财富提供的社会经济法律制度。中国有几千年的官本位和轻商思想,加之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与社会创业有关的观念淡薄、文化氛围不浓。缺乏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和开拓精神是创业文化的缺失的主要表现。由于文化主导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创业文化的缺失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
四、 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大学生创业的对策
(一)优化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环境
促进大学生创业,优化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环境最为重要。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在原有出台的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环境。第一,进一步加大优惠力度,在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第二,贯彻落实政策,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政策,政府相关部门要研究如何把政策落实到位,让每位大学生创业者感受到政府的支持。各政策部门之间协同联动,明确职责,提高办事效率。第三,政策要全面、系统,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税收、资金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政策制定部门要全方位考虑,周密细致的谋划,使出台的政策更加周全。大学生创业有一定的特殊性,政策制定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创业的特殊性,结合他们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政策。
(二)优化大学生创业的融资环境
大学生创业,资金是关键,支持大学生创业,必须要解决大学生创业时在融资方面的问题。首先,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方式。由于适合大学生创业方式比较少,需要根据大学生创业特点创新融资方式,实现大学生创业融资方式多样化。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对民间资本进行引导,及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其次,加强和完善大学生创业分类资助标准体系。根据所创办的企业特点和发展阶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贷款优惠政策。再次,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大学生创业担保的中介机构,为大学生创业贷款提供担保。加强大学生创业企业信用建设,提供大学生创业企业的信用水平。最后,开展“互联网+金融”模式,及时快捷地为大学生创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融通资金。
(三)提高大学生创业人员的社会保障程度
由于创业是有很大风险的,为了解决大学生创业的后顾之忧,必须提高大学生创业人员的社会保障程度。首先,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社会保障程度不够高,所以,我国要继续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提高社会保障程度。其次,建立创业过程中的社会保障机制。国家出台了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保补贴政策,但是,关于创业过程中的社会保障机制还很不够。借鉴美国政府制定的“工作分享”计划,通过增加失业保险机制的灵活性,让员工可以以很低的工作时数保持就业状态,有志者可以更有精力、无顾虑地寻找创业目标。同时,针对创业失败者再就业的一系列法律保障措施也比较到位,如禁止雇主歧视失业者法、低收入青年群体投资促进法、再就业支持政策,等等。
(四)加强大学生创业文化的建设
创业理念是创业实践的先导,创业精神是创业文化的核心。全民创业实践来源于创业理念的更新和创业精神的培育。促进大学生创业,整个社会要高度重视创业文化建设,以创业文化促进全民创业,通过创业实践发展创业文化。第一,改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树立重商思想。第二,政府保障。首先,政府要相对公平,保障创业者的机会均等,保护全民创业的积极性;其次,政府要善治,政府切实转变职能,支持、服务创业。第三,文化培育。创业文化的建设是需要历史的沉淀,不是单纯依靠政府的短期行为来推动,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要有长远规划,不断进行文化培育,形成创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第四,因地制宜。创业文化是在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加之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创业文化必然具有差异性,各地要根据实际,建设具有本地鲜明特色的创业文化。
参考文献:
[1]梁丽,龚宇平.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的理性思考[J].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2018(7):15.
[2]倪锋,胡晓娥.基于认知的创业能力发展理论模型初探[J].企业经济,2017(10):36-38.
[3]马歆依.大学生如何提高创业成功率[J].管理观察,2018(14):101-103.
作者简介:
闫铭,男,吉林白城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赵明荣,女,吉林吉林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