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蕾 刘敏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性逐渐进入了高校教学之中。社会性软件时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用户能够通过计算机与其他用户开展学习和交流的一种软件。它为互助协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有利于高效学习的开展。本文主要分析了社会性软件,探讨了社会性软件在互助协作学习方面的功能,提出了相应的学习模式,期望能够推动高效学习、终身学习的实现。
关键词:社会性软件;协作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1-0089-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对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适应了人们对自主学习和写作学习等方面的要求,让终身学习的实现可能性更高。广大教育者也从建构主义的角度研究学习者的创新、协作等能力,特别是协作学习备受关注。本文从社会性软件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网络协作学习模式的构建,期望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新的学习模式。
1社会性软件的介绍
1)社会性软件的概念
对于社会性软件的定义,学界的意见不一。本文选取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几种:第一种是Stewart Butterfield提出的,即能够为人们提供交流、互动的软件,主要包括身份认定、学习场所、学习者关系等。第二种是William Davies提出的,即能够为使用者提供交流和写作的软件。第三种是毛向辉提出的,即个人融入网络的一种软件。总结以上定义,笔者认为:社会性软件是指用户能够使用计算机通过网络与其他用户建立联系的一种软件,其功能不仅包括学习交流,还包括信息分享、工作互动等。
2)社会性软件的特点
社会性软件依托互联网为用户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还能够将用户集中在某一网络空间内,实现用户间的交流学习。社会性软件所建立的群体关系比软件技术本身更受用户关注,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对与其他用户的联系更为敏感。社会性软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能够通过网络建议相应主题或范围的群体;二是学习者能够与他人分享、探讨;三是任何学习者都能够成为交流的发起者;四是用户能够通过名片查看使用者的身份,用户间的信任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建立;五是软件会根据用户需求和技术发展而不断更新、完善;六是个体能够在群体中扮演多种角色。
3)社会性软件的分类
第一种是显性的社会性软件,其对人们显性社会关系的建立投人了更多的关注,并在这一过程中进行信息的分享。例如,著名的书签网站diigo,它为用户提供了资源分享、话题讨论的平台。第二种是通信交流工具。其主要关注用户间的及时、有效的交流,能够实现观点、思想的共享,以共同完成相应的任务。例如,QQ、微信等,人们能够建立一定主题的群聊关系,通过群聊开展学习、讨论。第三种是个人出版和聚合,例如博客、微博等,用戶能够发表某一主题的言论,其他用户能够分享、评论等。第四种是计算机协同工作,即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群体能够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开展协作,以完成共同的任务,主要应用有远程教育、会议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
4)社会性软件的发展历程
社会性软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5年以前。这一阶段主要是对社会性互联科学理论的研究,主要研究了如何更有效地实现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连线,如何建立更有效的学习社会关系。第二阶段是1995-2002年。这一阶段,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质的突破,互联网开始真正应用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之中。人们开始关注如何实现社会互联理论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以实现网络空间乃至现实空间内的交友、求职等。这一阶段的社会性软件的代表有Friendster、Blogger等。第三阶段是2003年至今。2003年之后,互联网公司开始进一步挖掘社会互联性软件隐藏的价值,社会性软件的研发和应用也实现了质的飞越,掀起了全面的社会性软件开发和应用的高潮。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性软件有Uume、Classmates、blog等。这些软件的兴起给教育领域带来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春风,学习方式也得到了极大地创新,国内外的各类、各层次的学校都开始注重学习者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开始创建网络共同学习组织,进一步推进了集体智慧作用的发挥,更加便捷、有效地实现了知识的管理和共享,知识在社会性软件的支持下被更快、更多地创造了出来。
2社会性软件支持下的网络协作学习模式的构建
1)blog支持下的网络协作学习模式
第一,基本思路。技术使被人创造出来的,其目的也是更好地服务于人。从当前来看,学习在不断地变迁,已经从以往单独学习转变为协作学习,以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有效增长。而社会性软件恰好为学者的协作提供了合适的平台。笔者以blog为例提出了一种网络协作学习模式,其基本思路如下:第一,获取信息。小组成员通过搜索、订阅等收集有关信息。第二,分类信息。对搜索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并给不同的信息设定相应的标签。第三,发布信息。通过blog发布信息,让小组成员能够获取信息。第四,交流。通过blog的评论功能、留言功能等与其他成员进行交流。第四,发展信息。通过与其他学习者的交流修正完善自己的观点,最终实现对集体智慧的发展,获得更多、更科学的知识。
第二,具体方法。通过上文的描述,笔者提出了以博客为支撑的个人知识管理、用户交流的工具。目前,很多博客都能够使用超链接的方式实现二次整合,极大地方便了知识的管理。①获取信息。小组成员使用互联网的搜索服务、订阅服务等获取有关信息。组长对成员搜集的信息进行筛选、汇总。②分类信息。小组成员将筛选后的信息进行分类,将内容一致或相近的信息打上标签,以更好地查阅和使用。常用的标签技术为“Tag标签”,不仅能够对信息进行描述,而且也能够使信息更加有吸引力,提高了用户交流的兴趣。③交流信息。在网络协作学习中,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针对某一主题,学习者能够通过QQ、微信等进行交流、发表看法,有利于在交流中完善各自的观点。最后,组长负责整理讨论的结果,并通过blog发布出来。④储存信息。组内成员在长时间的交流后会产生大量的知识,但在搜索使用的过程中会十分麻烦。因此,除了使用博客的搜索功能外,还可以使用云盘的储存功能,将每次讨论后的成果按照日期或主题以文档、图片等形式保存下来,学习者在使用时就可以很快地查阅。
2)其他社会性软件对网络协作学习模式构建的支持
第一,即时通信软件和异步通信工具。即时通信软件的代表有QQ、微信等。即时通信软件能够让学习者实现不同步交流。学习者不仅可以传输文字、语音和视频,还可以传输文件、链接等。异步通信工具,如E-mail等,能够使用长篇幅讨论某一主题,有利于提高学习者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即时通信和异步通信的结合能够为网络协作学习提供极大的便利,有利于学习者间的交流,也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质疑和创新精神。
第二,WIKI。WIKI也是网络协作学习中常使用的软件,通过这一软件学习者能够对某一主题进行外延式或内涵式的探讨。WIKI倾向于合作学习,有利于实现信息的完整和权威。
第三,Meet up。通过Meet up,用户能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有利于实现知识和经验的贡献,促进了知识的社会化。
第四,BBS。小组成员在接受了协作学习的知识后必须将其纳入自身的隐性知识体系之中,这样才能够创造出更多的隐性知识。而BBS(电子公告板)能够为成员的交流提供自由、平等的平台,为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3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已离不开网络,人们的学习空间也处处透露着技术的光芒。社会性软件支持下的网络协作学习使学习者的联系更加便捷、有效,他们能够通过特定的网络学习社区实现思想与思想的交流,进一步激发了学习者对知识的渴望,更加有利于知识的分享和创造,学习者也能够在网络协作学习中提高交流合作能力,推动了终身学习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