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丁
近日,由于今年前三季度深圳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网上出现了非常热烈的讨论,有的人说深圳不行了,有的人为深圳倾情辩护。其实,大家都是在关心深圳,都是主人精神,只是视角不同而已。
一个城市最可怕的是,没有人关心它了,不想为它操心了,那就麻烦了,城市的衰落就真的开始了。深圳并不是这样,大家仍然关心它、呵护它,心底里对它抱着非同寻常的期待和希望。
无论从哪个角度发声,大家都是一个目的:在这座改革开放的样板之城即将迎来特区成立四十周年的特殊时刻,希望深圳能重续辉煌。
坦率讲,深圳有没有焦虑情绪?当然有。深圳近期推出的若干动作。如拿出30平方公里土地引进高端产业;到明年底,在十三五框架内完成42万套保障性住房任务;继6月下旬“史诗级”拍出五块居住用地后,将在11月下旬再次拿出7块地集中拍卖,等等,这些都是投资性大动作,是所谓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中,政府最容易主动操作和立竿见影的板块。
焦虑归焦虑,我更关注的是,在焦虑背后,有没有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818关于先行示范区的重磅文件不但给深圳描绘了恢弘前景,也提出了一系列实施策略。当前,深圳更需要把顶层文件精神与深切基本市情紧密结合,在冷静分析深圳未来发展大趋势的基础上,找到实质性的战略突破点,实施有效突破。
其中,“民营经济”就是深圳的战略突破点之一。
深圳40年来的高速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在全国最佳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氛围下,孵化出最成功、最活跃的民营经济体系。截至今年5月,深圳民营经济商事主体达到314万家,民营商事主体占比达到97.66%。深圳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约240户、企业150户,创业密度全国第一,产生了华为、腾讯、平安、正威、大疆、比亚迪等著名民营企业。
为了扶持民营经济,深圳的政策力度也是非常大的。比如,去年年底推出的“四个千亿”政策,在减负、增贷、增债、基金等方面给予了强力扶持。
然而,今年前三季度的数据表明,外资投资增长了87.8%,国有投资增长了48.8%,而民营投资仅仅增长了3%,还不如同期全国民营经济增长4.7%的增速。
在中美贸易磨擦等外部恶劣因素的压力下,在深圳综合成本上升的背景下,深圳的民营经济出现退缩态势。可以说,深圳经济今年的增长减速和民营经济的退缩有直接关系。但深圳经济的命脉还在民营经济。
面对综合成本上升等问题,当然耍加大力度改善营商环境,但是,从根本上说,深圳民营经济的核心问题在于创新动力和能力减弱了。导致在外围环境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出现经济退缩现象。
深圳民营经濟突破的战略方向,在于全面提升民营企业的创新动力和能力。无论是民营企业自身,还是政策环境,都应把创新动力和能力放在最核心的位置。
在资源红利、一般政策红利等因素淡化的背景下,政策层面当然要从多个角度发力,强力扶持深圳的民营企业有效提升创新动力和能力,民企自身更要强化内在改变,以创新型运营机制、创新型产业链、创新型产品、创新型服务来应对日益开放、日益升级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
华为的成功经验表明,外围环境的改变、成本的提升其实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企业自身没有足够的创新动力和能力。未来深圳的民营经济发展当然需要降低综合运营成本,优化营商环境,但更需要在创新发展上体现民营经济的独特优势,从而形成民营经济的战略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