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头环”也需戴上监测之环

2019-12-23 08:07与归
南都周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智能科技产品

与归

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前是在电视和书本上被看见,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所谓新科技应用进入我们的生活。前不久。浙江金华孝顺镇中心小学引进的一款名为赋思头环的设备,就是这些零碎的科技产品当中的一员。不过,到底是新科技产品,还是旧科技新产品,值得一问。

这款头环被戴在了小学生的头上,用于监测孩子的听课注意力,并将相关数据形成分数发送给家长,引发了不少质疑和批评,目前学校方面已暂停使用。产品提供商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则表示,赋思头环与智能校服、教室安装摄像头异曲同工,都属于行为智能管理系统,符合社会智能化的大趋势。

无论是媒体的质疑,还是网民的敏感,其实都是可以理解的。正是因为近年来,在诸多所谓的科技产品中,尤其是互联网产品引发了很多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才导致了赋思头环一走进舆论场,便被上下里外360度打量。我们应该庆幸公众舆论还有这个敏感度,而不是指责反对者小题大做。

欲立身者,必先正其名。课堂不是试验场,学生也不是小白鼠,一款新科技产品走进教室前,应该得到科技部门的充分论证、教育部门的权威认可,以及学校和家长的广泛认同。但是我们审视这款赋思头环,问题不仅多,而且非常明显。

涉事学校表示,使用前曾在网上查了公司背景,但产品是否有辐射、对小孩是否有危害等,学校没有能力进行质量评定;而金华市金东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施有根则表示,学校没有到教育体育局备案,教育部门事先并不知情,是否获得了大多数家长的同意。他们也不清楚。

“没能力”“无备案”“不知情”“不清楚”,这每一个没有底气的回应背后,都可能对应着潜在的危害和风险。暂且不说此类头环的实际效果如何,仅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本就不该这么轻易走进校园。

早在2017年的CES消费电子展上,该头环就因失败的演示饱受质疑。在科学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科学部主任Theodore Zanto博士也曾介绍,这种头环的基本原理就是脑电图技术,上世纪40年代该技术就已经在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在跨界到教育領域,究竟取得了什么技术上的突破,令人不解。

戳破荒诞本不必那么麻烦。一个最明显的问题是,此类头环是可以感知学生的思考内容,还是仅能通过检测脑部神经的跳动规律转化为数据来评判专注力?如果是后者,漏洞就很大:上语文课时专注思考数学题、看着黑板认真想放学后吃什么,如何检测?

如果可以明确感知思考内容,那潜在问题就更大了,这种功能无异于披着科技外衣的读心术。毕竟,没有人愿意让别人“看见”自己在想什么,哪怕它只是一个物件。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最大的隐私不就是深藏在内心的那些不为人知的事吗?触碰这个领域,就逾越了隐私边界。

当下,主流和官方的声音已经否定掉了“先污染再治理”的发展路径。同理,在隐私保护方面,也不能秉持“先应用再规范”的老路子。最可怕的就是,当这种路子成为一种商业习惯,并在与用户的相互磨合中转化为用户的行为习惯,最终使得人们对隐私保护产生钝感。

当然,我们也不能过分打击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智能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但智能教育首先是科学教育,其次还要兼顾伦理和安全,一切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科技创新里允许有实验,也允许有失败,但是不应该允许实际应用跑在了安全和效用评估的前面。

争议和质疑,也从来不是要一棍子打死“才露尖尖角”的新科技产品,而是要打磨掉这些新产品身上的刺,以免在使用的同时刺伤用户,带来不必要的隐患和伤害。在这个打磨的过程中,标准和规范会逐渐建立并走向完善,从而真正让科技造福人类。

还要认识到,一些伪科学理论、野科技公司也常常在创业创新的浪潮中浑水摸鱼,打着高科技的幌子,以天花乱坠的说辞进行资本欺骗和消费欺骗。这就需要权威部门更及时、精准地发声。“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解释不通,穿越时空”,这虽是网友的调侃,但多少反映了一些当下科技应用领域的乱象。

猜你喜欢
智能科技产品
智能烹饪机
科技助我来看云
超智能插秧机
科技在线
自由光2.4L专业版+智能包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