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健玲
(柳州市人民医院,广西柳州 545000)
在全凭静脉麻醉中,运用靶控输注技术可实现维持循环稳定和术后快速拔管,而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麻醉药物则具有长时间输注无蓄积、持续输注半衰期短以见效快等特点,比较适用于靶控输注技术[1-3]。 然而年龄的增长可能会因引起人体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改变而影响靶控输注技术的应用,故为了验证靶控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可行性, 笔者对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收治的86 例下肢骨科手术患者进行了分组对比研究,现阐述如下。
将86 例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纳入该次试验, 根据患者是否为老年人分为研究组43 例(老年人,年龄≥60 岁)和对照组43 例(非老年人,年龄<60 岁),两组男女比例分别为26:17、25:18,体重均值分别为(63.57±2.59)、(63.60±2.62)kg。 组间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两组均给予靶控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麻醉,即术前30 min 为患者肌注阿托品 (批号: 国药准字H42021498;规格:1 mg/mL)0.1 g、苯巴比妥(批号:国药准字H31020502;规格:50 mg/支)0.5 mg。 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实施相关指标监测。 在患者L2—L3 椎间隙实施穿刺后, 缓慢注入浓度为2.0%的利多卡因(批号:国药准字H42021839;规格:0.1g/5 mL)3 mL,并追加浓度为0.894%的罗哌卡因 (注册证号:H20140764;规格:75 mg/10 mL)4~5 mL。 待麻醉平面符合要求后,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 (批号: 国药准字H20030197;规格:1mg/支)3 min,达到4 ng/mL 后,采用0.2 mg/kg 的依托咪酯(批号:国药准字H32022379;规格:20 mg/10 ml)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批号:国药准字H20061298;规格:25 mg/支)以及0.03 mg/kg 的咪达唑仑(批号: 国药准字H20031037; 规格:5 mg/mL)进行麻醉诱导。待患者失去意识后,给予面罩吸纯氧、施压通气,5 min 后进行插管,之后静脉泵注丙泊酚(批号:国药准字H20030115;规格:0.2 g/20 mL),3~9 mg/kg, 靶 控 输 注 异 丙 酚 (批 号: 国 药 准 字H20123318;规格:1.0 g/50 mL),在10 min 后使异丙酚血浆浓度达到3 ug/mL, 缝皮时停止输注瑞芬太尼,术毕前10 min 静脉推注适量舒芬太尼(批号:国药准字H20113508;规格:0.1 mg/2 mL)。
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入室时、插管时、切皮时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 血流动力学统计指标有心率(HR)、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
利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计量和计数数据分别用(±s)和[n(%)]表示,组间差异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当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插管时、切皮时的HR、DBP、SBP 均低于入室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插管时的HR 高于入室时,插管时、切皮时的DBP、SBP 均低于入室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各指标波动范围超过30.0%判定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发现, 两组血流动力学总体稳定。 见表1。
研究组麻醉苏醒时间(18.12±1.84)min 略长于对照组的(17.85±1.78)min,拔管时间(15.11±2.17)min 略长于对照组的(14.96±2.09)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2、0.326,P>0.05)。
表1 血流动力学比较(±s)
表1 血流动力学比较(±s)
注:与同组入室时比较,#P<0.05。
组别研究组(n=43)对照组(n=43)HR(次/min)入室时 插管时 切皮时DBP(mmHg)入室时 插管时 切皮时SBP(mmHg)入室时 插管时 切皮时84.35±4.60 80.41±4.54(78.40±5.47)#(92.63±5.97)#(73.96±4.87)#74.51±5.64 86.54±5.87 84.50±5.75(74.87±5.96)#(79.96±6.01)#(74.79±5.91)#(72.79±5.27)#151.85±8.41 137.53±8.30(145.17±8.62)#(128.47±9.03)#(142.06±8.57)#(114.97±8.46)#
在骨科病房中,手术往往是治疗患者疾病的有效手段。 然而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其器官储备功能的下降及各种疾病的同时存在,可增加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因此对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来说,完善的术前准备、术中循环稳定的维持以及术后快速拔管等均十分关键[4-5]。
麻醉方式的选择与术中循环稳定的维持以及术后快速拔管等均密切相关,而利用靶控输注技术进行的麻醉诱导就是一种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快速拔管的方法,但老年患者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改变是否会影响靶控输注技术尚不知晓[6-7],故该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研究组插管时、 切皮时的HR、DBP、SBP 均低于入室时,对照组插管时的HR 高于入室时,插管时、切皮时的DBP、SBP 均低于入室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以各指标波动范围超过30.0%判定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发现, 两组血流动力学总体稳定;两组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靶控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应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麻醉, 不过瑞芬太尼血浆浓度达到4 ng/mL 并不足以完全抑制非老年患者的插管反应,异丙酚血浆浓度为3 ng/mL 则可能对老年患者循环抑制较强, 在应用过程中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
综上所述,对老年下肢骨手术患者实施靶控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麻醉是可行的,但应用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