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雪
(吉林市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卒中病房,吉林吉林 132013)
偏瘫是脑卒中等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 患者发病后,多数患者会出现平衡能力降低和步行功能障碍等问题[1-2],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随着偏瘫患者病情的进展,小腿肌群活动力随之降低,减弱了踝关节本体感觉得传导而致病[3-4]。 因此,该院神经科以此作为护理工作的出发点, 以2018 年7 月—2019 年6 月为研究段,对于偏瘫患者足踝部位采取强化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 具体护理内容包括踝关节被动训练、足踝力量训练和足踝按摩护理等。 护理后,取得了预想的护理效果,现总结护理经验如下。
选取在该院神经科治疗的偏瘫患者74 例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包括:(1)均为出血性脑卒中或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偏瘫患者;(2) 首次发病患者;(3)生命体征平稳,可以配合完成各项护理工作;(4)语言和理解能力正常;(5)自愿参与该次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包括:(1)外伤导致的偏瘫患者;(2)恶性肿瘤等重度疾病患者;(3) 足踝皮肤感染或缺损患者;(4)精神类疾病患者等。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 组,每组患者37 例。 在对照组中,男21 例,女16 例。 年龄41~71 岁,平均年龄(49.45±5.33)岁。 在观察组组中,男22 例,女15 例。 年龄42~73 岁,平均年龄(50.13±5.79)岁。2 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如遵医嘱用药,以保护患者的脑细胞、改善循环、调节血脂、血糖和血压等,并定时记录以上指标的变化情况,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主治医师。 给予患者常规被动和主动训练等。 观察组偏瘫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 开展足踝强化护理,具体如下:(1)踝关节被动训。 护士将患者患侧下肢小腿自然搭放患者健侧下肢的大腿部位,用一手握住足踝上方,另一手握住足部。 然后以然后以患者踝关节为中心,按患者踝关节被动活动的最大程度,顺时针和逆时针各转动10 次。 在转动过程中,护士要注意力度轻柔,速度适中。 然后为患者进行足内翻、外翻和背屈等被动训练。 当患者能够独立完成踝关节背曲后,增加抗阻训练。 每日训练1 次,15 min/次[5-6]。 (2)足踝力量训练。 护士协助患者保持站立位,然后以双足足见着地,向上抬高身体。 为了保证足踝力量效果,护士可以在患者头上放置气球或标杆等物品,物品高度与患者抬高至最高处,头部与之接触为佳。 先从双足开始训练,待患者足踝力量增强后,指导患者以患侧下肢的足见着地,做单脚足踝力量训练。 2 次/d,10 min/次。在患者足踝力量过程中,护士需要做好患者的保护工作,预防跌倒。 同时做好训练患者的保温工作,如在患者出汗后,切勿开窗等[7-8]。 (3)足踝按摩护理。 护士用拇指、中指和食指用力按压患者下肢足跟和跟腱等部位,每日按摩护理2 次,5 min/次。
观察标准包括:(1) 患者平衡能力评分比较。 以Berg 平衡量表为标准, 对患者的平衡能力进行评分。量表包括单腿站立、双足交替踏台阶和独立站立等14个测试项目,满分56 分。 患者评分越高,表示平衡能力越好。(2)患者下肢痉挛状态评分。以Ashworth 量表为标准,对患者下肢痉挛状态进行评分。 满分5 分,患者评分越低,表示痉挛状态改善效果越好。 (3)护理满意度比较。 满意度调查结果分为A、B、C 和D 数个等级, 其中A 表示非常满意,B 表示较为满意,C 表示一般,D 表示不满意。 总满意率为前2 者之和。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数据。 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平衡能力评分比较如表1 所示,可见2 组患者在组内比较,护理后,2 组患者平衡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者在组间比较,护理前2 组患者平衡能力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平衡能力评分比较[(±s),分]
表1 平衡能力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与护理前比较,bP<0.05。
组别护理前护理后t 值 P 值对照组(n=37)观察组(n=37)t 值P 值29.63±6.22 30.18±5.67 0.653 0.513(37.65±5.24)b(41.34±5.11)ab 2.266 0.224 4.658 5.325 0.000 0.000
下肢痉挛评分比较如表2 所示,可见2 组患者在组内比较,护理后,2 组患者下肢痉挛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者在组间比较,护理前2 组患者下肢痉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下肢痉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下肢痉挛装评分比较[(±s),分]
表2 下肢痉挛装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与护理前比较,bP<0.05。
组别护理前护理后t 值 P 值对照组(n=37)观察组(n=37)t 值P 值3.45±0.67 3.39±0.58 0.670 0.505(2.78±0.89)b(2.24±0.48)ab 2.720 0.011 6.256 6.987 0.000 0.000
护理满意度比较如表3 所示, 可见对照组36 例患者中,总计30 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总满意率为81.08%。 在观察组患者中,总计36 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总满意率为97.30%。 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护理满意度比较[n(%)]
偏瘫是我国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且呈现年轻化的发展态势。 患者发病后,多数患者会出现平衡能力降低和步行功能障碍等问题,从而对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影响[9-10]。
在偏瘫患者的护理工作方面,常规护理方法除遵医嘱用药,保护患者的脑细胞和改善循环外,主要以整体的被动和主动训练为主。 近年来,随着医学发展,很多医学研究证实偏瘫患者之所以出现平衡和步行能行障碍,主要与小腿肌群活动力降低,减弱了踝关节本体感觉得传导相关。 因此该院神经科采取足踝强化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 具体包括踝关节被动训、足踝力量训练和足踝按摩护理等。 护理后,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平衡能力,改善了下肢痉挛状态,且护理满意度更为理想,取得了预想的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