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鹤滕,冀寿健,徐倩,黄玉庭,徐建明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南院区)肿瘤中心消化肿瘤科,北京 100071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第四版肺、胸膜、胸腺及心脏肿瘤的分类[1]提出肺神经内分泌肿瘤(pulmonary neuroendocrine tumor,pNET)这一新的概念,将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LCNEC)、肺类癌(pulmonary carcinoid,PC)以及特发性弥漫性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diffuse idiopathic pulmonary neuroendocrine cell hyperplasia,DIPNECH)统一归为 pNET。pNET占所有肺肿瘤的25%[2],最常见的为SCLC,约占所有原发性肺肿瘤的20%,LCNEC占3%,典型类癌(typical carcinoid,TC)占2%,非典型类癌(atypical carcinoid,AC)占0.2%。pNET在临床特征、生物学行为、治疗方式等许多方面有独特之处。目前PC与LCNEC的临床分期采用肺癌TNM分期。2017年1月开始实施的国际抗癌联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UICC)-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第八版肺癌 TNM 分期[3],是根据对68 000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及6000余例SCLC患者分析后形成的。因此,本研究对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中2004—2014年的pNET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该分期对LCNEC与PC的预后价值及与第七版的优势,验证该分期系统在pNET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通过SEER Stat软件,搜集SEER数据库中WHO国际肿瘤学疾病编码(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 for oncology,ICD)-10编码为LCNEC与PC的患者的资料,包括常规信息(性别、年龄、种族等)、原发肿瘤特征(大小、位置、分级等)、淋巴结转移范围、远处转移信息、治疗方法(手术方式、是否放化疗等)以及生存时间等。
纳入标准:①确诊时间为2004—2014年;②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LCNEC与PC;③肿瘤部位:肺和主支气管;④不合并其他肿瘤。排除标准:①肿瘤TNM分期信息不明确;②随访信息不完整。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3320例患者,并采用UICC-AJCC第七版和第八版分期系统分别对患者进行再分期。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率(%)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赤池信息标准(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评价偏倚,AIC=-2×最大似然函数值+2×模型中的参数个数,AIC越小的模型预后价值越大[4]。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20例pNET患者中,男性1352例,女性1968例;患者以白种人为主,占87.0%;发病年龄以60~74岁居多,占44.0%;平均发病年龄(61.2±13.0)岁,中位发病年龄65.0岁;肿瘤多见于肺上叶,占40.2%;右肺肿瘤较左肺肿瘤多见;病理类型以PC为主,占64.5%。在SEER数据库中,无法获知更详细的放化疗信息,只能了解是否进行过放化疗,所以在统计过程中以是/否描述。Ⅳ期患者共843例,占25.4%。此外,在UICC-AJCC第八版肺癌分期中,根据转移器官和转移灶的数量将M1期具体分为M1a、M1b、M1c期,但在SEER数据库中相关转移信息无法获得,故本研究将 M1a、M1b、M1c期统一归为M1期,因此Ⅳ期患者不能进一步分为ⅣA、ⅣB期。
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种族、发病位置、病理类型、偏侧、TNM分期及是否行手术、放疗、化疗pNET患者的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将性别(男=1,女=2)、年龄(<60岁=1,60~74岁=2,≥75岁=3)、种族(白种人=1,黑种人=2,其他=3)、病理类型(LCNEC=1,PC=2)、偏侧(左侧=1,右侧=2,其他=3)、手术(是=1,否/不详=2)、放疗(是=1,否/不详=2)、化疗(是=1,否/不详=2)、TNM分期(连续性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UICC-AJCC第七版和第八版肺癌TNM分期系统中,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手术、放疗、化疗及TNM分期均为影响pNET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表2)
UICC-AJCC第七版和第八版肺癌TNM分期系统中不同T分期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邻亚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UICC-AJCC第七版肺癌TNM分期系统中T2b和T3期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8),其余相邻亚组生存情况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UICC-AJCC第八版分期系统中,T2b和T3期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0),其余相邻亚组生存情况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图1)
UICC-AJCC第七版和第八版肺癌TNM分期系统中N分期一致。生存分析显示,不同N分期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邻亚组生存情况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图2)
按UICC-AJCC第七版和第八版肺癌TNM分期系统分别对LCNEC患者进行分期,在第七版分期系统下,相邻亚组两两比较分析显示,ⅠA与ⅠB期(P=0.485)、ⅡA与ⅡB期(P=0.907)、ⅡB与ⅢA期(P=0.373)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B与ⅡA期、ⅢA与ⅢB期、ⅢB与Ⅳ期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八版分期系统下,ⅠA1与ⅠA2期(P=0.717)、ⅠA3与ⅠB期(P=0.084)、ⅠB与ⅡA期(P=0.853)、ⅡB与ⅢA期(P=0.512)、ⅢB与ⅢC期(P=0.344)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A2与ⅠA3期、ⅡA与ⅡB期、ⅢA与ⅢB期、ⅢC与Ⅳ期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3)
表1 pNET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n=3320)
图1 UICC-AJCC 第七版和第八版肺癌TNM 分期系统中不同T 分期患者的生存曲线
表2 pNET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n=3320)
图2 UICC-AJCC 第七版和第八版肺癌TNM 分期系统中不同N 分期患者的生存曲线
图3 UICC-AJCC 第七版和第八版肺癌TNM 分期系统中不同TNM分期LCNEC 患者的生存曲线
按UICC-AJCC第七版和第八版肺癌TNM分期系统对PC患者进行分期,在第七版分期系统下,相邻亚组两两分析显示,ⅠB与ⅡA期(P=0.225)、ⅡA与ⅡB期(P=0.081)、ⅡB与ⅢA期(P=0.263)、ⅢB与Ⅳ期(P=0.952)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A与ⅠB期、ⅢA与ⅢB期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八版分期系统下,ⅠA1与ⅠA2期(P=0.246)、ⅠA2与ⅠA3期(P=0.403)、ⅠA3与ⅠB期(P=0.606)、ⅠB与ⅡA期(P=0.111)、ⅡA与ⅡB期(P=0.123)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B与ⅢA期、ⅢA与ⅢB期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ⅢC期患者仅有2例,故ⅢB与ⅢC期、ⅢC与Ⅳ期患者未进行生存比较。(图4)
按UICC-AJCC第七版和第八版肺癌TNM分期系统对本研究所有患者进行分期,各分期系统中不同分期患者的总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UICC-AJCC第七版肺癌分期系统标准进行分期,相邻亚组两两比较分析显示,ⅡA与ⅡB期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6);ⅠA与ⅠB期、ⅠB与ⅡA期、ⅡB与ⅢA期、ⅢA与ⅢB期、ⅢB与Ⅳ期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UICC-AJCC第八版肺癌分期系统标准进行分期,相邻亚组两两比较分析显示,ⅠA1与ⅠA2期(P=0.220)、ⅠA3与ⅠB期(P=0.707)、ⅠB与ⅡA期(P=0.342)、ⅡA与ⅡB期(P=0.376)、ⅢB与ⅢC期(P=0.545)、ⅢC与Ⅳ期(P=0.129)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A2与ⅠA3期、ⅡB与ⅢA期、ⅢA与ⅢB期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5)
图4 UICC-AJCC 第七版和第八版肺癌TNM 分期系统中不同TNM分期PC 患者的生存曲线
图5 UICC-AJCC 第七版和第八版肺癌TNM 分期系统中不同TNM分期pNET 患者的生存曲线
完整TNM分期系统的AIC值比较结果显示,第八版UICC-AJCC肺癌分期系统的AIC值(11 382.199)小于第七版肺癌分期系统(11 387.104)。比较无亚组分期(Ⅰ、Ⅱ、Ⅲ、Ⅳ期)的TNM分期AIC值结果显示,第八版UICC-AJCC肺癌分期系统的AIC值(11 390.708)亦小于第七版肺癌分期系统(11 393.057)。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起源于人体神经内分泌器官或细胞的一系列肿瘤,可以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最常见于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pNET占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20%~25%[5]。随着对pNET认知的增加、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及对吸烟者的肺癌早期筛查,检出率呈线性增长,文献报道发病率为(1.35~1.57)/10万[6-7],中位发病年龄64岁,与本研究统计结果基本一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第四版肺、胸膜、胸腺及心脏肿瘤的分类中,pNET作为上皮性肿瘤与鳞状细胞癌、腺癌并列,而在1981版与2004版分类中并无这一概念。从低级别肿瘤(TC)到中等级别(AC)和高级别肿瘤(SCLC、LCNEC),这类肿瘤在组织学及病理学上明显区别于鳞状细胞癌与腺癌,每个类型在临床特征、生物学行为和治疗方式等都有独特之处。因此,合理分期有助于治疗的选择、预后的判断。
UICC-AJCC第八版肺癌分期系统根据肿瘤大小细化了T分期,强调了肿瘤大小是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随着肿瘤大小的增加,总生存率下降,本研究也可得出相同结论。UICC-AJCC第七版T分期中T2b和T3期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发现,当肿瘤≤5 cm时,大小每增加1 cm,5年生存率存在明显差异;对于>5 cm的肿瘤,生存差异不大[8]。在此研究基础上,UICCAJCC第八版将原第七版中的T2b期归为T3期。本研究中发现,更改后的T2b和T3期生存情况比较,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图中看出二者生存曲线可以明显分开,考虑和样本量有关。第七版N分期可以很好地反映患者分期与预后的关系,故第八版继续使用第七版N分期。由于寡转移概念的引入,第八版分期根据转移器官和转移灶的数量将M1期具体分为 M1a、M1b、M1c期,Ⅳ期患者进一步分为ⅣA、ⅣB期。最近发表的一篇对SEER数据库数据中NSCLC的分析结果显示,单个远处器官出现单一转移的患者预后优于多个器官多转移的患者。新的M1b期可能是为了区别出能够进行转移灶切除或其他局部治疗的患者,研究结果同时表明,对转移病灶积极处理者的预后明显优于仅全身化疗的患者[9]。但这些研究只是针对NSCLC患者,对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等其他病理类型患者是否适用,还有待验证。
在LCNEC患者的生存分析中,由于纳入的样本仅有1000余例,进行亚组分析时,部分分期患者病例数较少,这可能是两两比较无差异的原因。PC肺癌同样采用TNM分期,但由于PC的恶性程度相对较低,预后较好,这可能是PC患者生存分析中,部分分期两两比较无差异的原因之一。早期PC患者5年生存率约90%[10],Ⅰ期患者占TC的80%~90%,占AC的50%左右,且仅有2%的TC患者存在远处转移[6]。另外,多个研究发现,pNET患者更倾向于发生远处转移而非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11-12]。详细的TNM分期对于判断PC尤其是早期患者的预后作用可能不大,N和M分期在pNET患者中的作用可能需要进一步讨论。因此,有研究者指出,应该重视UICC-AJCC第八版肺癌TNM分期标准在不同病理类型肿瘤中的适用性问题[13]。
虽然目前多采用TNM分期作为pNET患者治疗选择及预后判断的标准,但美国一项纳入233例患者的单中心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分级比临床分期能更好地反映患者预后[14],此研究只包含了56例pNET患者,存在一定局限性。另一项纳入399例pNET患者的研究根据核分裂象、Ki-67等将肿瘤分为G1、G2、G3级后分别进行生存统计,结果显示,不同分级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最新发表的一项包括510例pNET患者的回顾性分析发现,T分期和组织分级是pNET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基于此结论,该研究以T分期和组织分级为标准对pNET患者进行重分组:ⅠA(pT1~2G1)、ⅠB(pT3G1、pT1G2)、ⅡA(pT4G1、pT2~3G2、pT1G3)、ⅡB(pT4G2、pT2~3G3)、Ⅲ(pT4G3)期患者对应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7.9%、81.0%、69.1%、51.8%和0%。结果认为该分期系统比第七版肺癌TNM分期系统能更好地反映患者预后[16]。众多研究强调了肿瘤分级在评估生物学行为及预测预后方面的价值,这可能为预测pNET患者预后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方式。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目前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CD1,也称 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CD1LG1,也称PD-L1)表达、驱动基因状态等在肺癌预后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较为肯定的结果,未来肿瘤分期标准需要考虑和纳入的因素可能会更加多样。但要制定适合pNET的分期系统还需要大量的临床病例及长期的生存随访,目前UICC-AJCC肺癌分期系统仍是pNET分期的标准。
尽管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大,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文章所研究的pNET患者中PC占64.5%,LCNEC相对较少,缺乏一定代表性;SEER数据库病例中以白种人为主,是否在所有人种中存在共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各个期别的例数分布不均,部分期别的样本量较小,这可能是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原因之一;依据现有SEER数据库中的信息,无法将Ⅳ期患者进一步分为ⅣA、ⅣB期,只能视为一个整体纳入分析研究。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UICC-AJCC第八版肺癌分期系统能够较好地反映pNET患者预后,在判断pNET患者预后方面优于第七版。但第八版肺癌TNM分期用于pNET分期时,相邻亚组生存曲线仍有一定的交叉,所以,TNM分期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