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奎,徐曼菲,胡卫红
(1.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药学部,河南 郑州, 450000;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450000)
痤疮为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中青年为该疾病的好发群体[1]。痤疮临床表现为胸背部、面部等位置出现白色黑色粉刺、脓包、丘疹等症状。疾病就会反复发作,可形成疤痕以及色素沉着[2]。导致该疾病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中医将其病因归纳为“血热、外邪、湿聚”等等。现代医学分析,雄激素分泌过旺、皮脂分泌量增加、微生物感染以及痤疮丙酸杆菌增殖为引起痤疮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中一组患者使用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以观其效,现汇报如下。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诊断以及相关检查,受试者确诊。受试者自愿接受相关检查,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院伦理委会批准。依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31 例,女19 例,年龄18-36岁。平均(25.26±1.25)岁。病程12d-15.24年,平均(45.28±9.14)月。观察组男32 例,女18例,年龄19-37 岁。平均(26.33±1.61)岁。病程1-15年,平均(46.95±9.61)月。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均衡性良好(P>0.05)。
中医辨证标准为:本试验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患者开展中医辨证诊断[3]。患者均符合肺经风热型痤疮类型。具体表现为痒痛、脓包、口渴、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脉玄滑、舌质红苔薄黄。
西医诊断标准依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皮肤病学》中关于痤疮诊断标准[4],对患者开展诊断。病患于青春期内开始发病,具体病灶好发于面部、背部以及上胸部等等。皮脂腺较发达位置皮损类型为白头粉刺、黑头粉刺、毛囊性丘疹、结节、脓包。在此同时合并皮脂腺溢出。如果炎症显著,还同时伴有疼痛症状。患者的皮损严重程度分级符合轻度至中度痤疮1到2级标准。
对照组受试者使用过氧苯甲酰凝胶(国药准字H20063377,生产单位:成都鹤鸣山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在患处涂抹治疗。1日1次。饭后经口服剂量为25mg的维胺酯胶囊(国药准字H37023137,生产单位:山东良福制药有限公司),3次/日,连续治疗1个月。
以此为基础,观察组受试者使用枇杷清肺饮进行治疗。药物组成为:浙贝母、桑白皮、丹参、夏枯草、枇杷叶各15克,甘草、泽泻、黄连各10克。将上述药物煎水去渣,制成300ml中药液,于饭后口服。分为早晚使用,一日一付,连续治疗一个月。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两组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期间内,不得对皮损位置加以挤压。禁食油腻、辛辣、甜食。使用药物期间内不得使用其他种类外用制剂以及化妆品。多进食新鲜蔬果。
使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18年第109号)中关于痤疮治疗标准,分析受试者治疗效果[5]。痊愈:经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指数在90.00%以上,既往皮损位置遗留紫红色、红色斑、浅型凹陷。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指数在60.00%-90.00%之间。无效:未达到上述治疗标准者,视为无效。总有效率=临床痊愈率+临床有效率。治疗指数为临床症状积分,各类积分0-3分不等,分数越高,证实临床症状越严重。
参照GAGS标准,分析患者皮损改善情况。0分:不存在皮损现象。1分:≥1个粉刺。2分:≥1个丘疹。3分:≥1个脓包。4分:≥1个结节。5分:≥1个囊肿。其余症状:存在大便干燥、秘结,计为1分,否则为0分。小便短赤计1分,否则为0分。舌红苔黄计1分,否则为0分。脉数计1分,否则为0分。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为92.0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更好,P<0.05.详细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一般情况比较表
观察组治疗前皮损积分为(20.77±7.89)分,治疗后为(5.77±4.26)分,对照组治疗前皮损积分为(20.32±7.18)分,治疗后为(7.96±4.62)分。两组受试者治疗前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皮损积分有所降低(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皮损积分下降更明显(P<0.05)
两组受试者治疗期间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随着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也发生变化,大多数人有不良饮食习惯。加上工作压力较大,睡眠不足,内分泌失调,痤疮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激素的治疗以往以激素类、抗生素以及维A酸药物干预为主,但效果差异大,产生的副作用较多,难以广泛应用[6-7]。祖国医学在痤疮治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有着独特的治疗方式,如拔罐法、针灸法、面膜法等,方法多样,且毒副作用小,是值得深度挖掘的医学宝库。
痤疮为一类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皮肤病。疾病的发生和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皮脂腺功能亢进、神经内分泌因素、丙酸杆菌大量繁殖以及宿主炎症反应有关。痤疮,中医称之为“肺风粉刺”,其中肺经风热型痤疮最为常见,机理为肺经蕴热、阳热偏盛、复受风邪[8]。在治疗上,应以泻火解毒、疏风清肺的施治。枇杷清肺饮中的桑白皮以及枇杷叶能够起到疏散风热清肺的作用[9-10]。方中枇杷叶清泻肺热,柴胡疏肝解郁,一升一降,相辅相成,共为君药;桑白皮清泻肺热,黄连清肠胃之湿热,使肺经实热从上下焦而解,共为臣药;西洋参既补肺气助宣散,又清肺火生津液,黄芩、黄柏清热燥湿,大黄清泄肠胃湿热,为防其泻下太过,伤及正气,故用量较小,山楂消食,又行气散结,“疮家圣药”连翘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木香行气,可防苦寒之品伤胃,同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为使药。黄连、大黄能够荡涤胃中积火,上述药物联合使用,能够起到疏风清肺、泻火解毒的功效。使用甘草对上述药物加以调和,可发挥满意的临床效果。将枇杷清肺饮用于治疗痤疮疾病,既注重内外平衡,也重视疾病痰淤[11]。现代药理学研究指出,大黄以及黄岑有着抗感染、抗菌的效果。丹参能够活血化瘀,除却能消除痤疮外,也可修复皮肤[12]。这进一步佐证了枇杷清肺饮治疗痤疮的可行性。
总而言之,对于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使用枇杷清肺饮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此类药物安全性强。有效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