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丰(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00)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体育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当下不少人已经加入到体育运动的行列,其中高校学生作为体育运动的人群之一,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可以起到引领潮流的作用。但在当下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校对田径教学重视度不高,滞后的体能训练方法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运动潜能的发挥,不利于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因此对当下高校田径教学中体能训练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田径运动体能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灵活性、速度以及耐力等方面的体能指标,但在实际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对体能训练各项指标的“度”不能科学地把控。比如在专项体能训练中过分强调耐力、强度的训练,没有结合学生体能特点和体能训练动态变化规律进行,虽短期内可以达到一定的训练效果,但不利于学生田径运动潜能的发挥,一定程度阻碍了学生体能训练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高校田径教学过程中,由于体能训练方面的理念没有及时更新,无法将正确的体能训练方法应用于具体教学中,使得田径运动体能训练的效果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实际的体能训练教学环节中,教师只是采取传统的训练方式、项目对学生进行训练,造成学生体能训练内容的力度、深度无法达到专项训练的效果。同时,国外田径运动体能训练选择在森林、丘陵等室外场地进行,而我国高校体能训练基本在操场或训练室等室内场地进行,使得学生整体运动水平不高。
高校田径运动中的体能训练属于运动中的基础项目,按照训练的目标和要求,在学生自主体能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地让学生肌肉力量得以锻炼。比如在肌肉放松的状态下,对肌肉力量进行有意识地训练,目的是让肌肉力量的水平有一定的提升,为学生田径运动的持续性打下基础。同时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比较少,在长期坐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体形存在一定的扭曲,而体能训练可以提高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它能对长期不良坐姿进行有效地矫正,通过合理的体能训练可以达到塑形的作用。
在田径运动的体能训练中,通过大汗淋漓的方式将生活、学习中的消极情绪发泄出来,对目前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有利于学生心理素养的培养。同时在田径运动体能专项训练的过程中,其中一些项目对学生身体机能要求比较严格。比如在以胳膊为支点进行的平板支撑项目训练中,要求全身肌肉处于紧绷状态进行肌肉系统训练,这一项目的有效训练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难度,一定程度上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体能训练是田径运动中不可缺少的训练环节,在实际的体能训练教学中,教师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体能训练观念,利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对学生的体能训练进行指导,提升学生的机体灵活度和强度,可以尝试将一些运动项目融入到体能训练中。比如在耐力训练中融入足球赛、蛇形跑以及越野跑等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为体能训练教学活动注入活力,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完成体能训练项目内容;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耐力素质持续增长打下基础,一定程度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同时在爆发力训练过程中,需要以高校当下的训练场地、器材,以及高校学生田径运动的水平为参考,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教学方案。比如利用高校操场进行长跑、冲刺以及弯道减速等多种项目相结合的训练,根据学生的体能设置不同的跑步圈数,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跑步姿势、气息调节等进行指导,目的是依靠规范这些细节动作来增强学生爆发力。
由于高校学生体育素养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田径运动体能训练教学中,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田径运动水平和体能训练的规律设置多元化的训练内容,一方面是让不同田径运动水平的学生可以跟上教师教学的进度,满足学生自身体能训练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突显出体能训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科学性。
首先,在体能训练初期可以设置一些基础性的训练项目,对其训练的时间、训练量等进行合理控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完成基础性的体能训练,为下一环节具有一定强度的训练打基础。
其次,在完成初步训练的基础上增强训练的强度、难度,针对不同体能的学生要求学生完成不同强度的训练内容。比如对于体能好的学生,可以要求完成手臂、肩部以及腿部等部位肌肉的锻炼,对于体能比较弱的学生,可以要求借助体育器材完成体能训练内容中的一部分,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来完成体能训练,使其处于不断提升的状态。
最后,为了提高学生田径运动的综合素质,在完成基础、中强度训练之后,可以适当对其进行拓展训练,让学生身体各部位肌肉都有锻炼的机会,在不断训练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突破,对体育精神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田径运动体能训练是不断重复的运动项目,在实际的体能训练教学中,不仅需要根据学生兴趣对训练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而且需要对训练评价方法进行优化。比如对传统的单一的打分制体能训练考核方法进行调整,可以将学生平时训练的表现纳入到考核范围内,也可以设置一些附加分的项目,目的是让学生在不断重复的训练项目中始终保持对运动的激情和动力,自愿投入到田径运动体能训练教学活动中。
同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运动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考核标准,这样一定程度可以避免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对体能训练失去信心。也可以采取奖励的方式对有所进步的学生进行鼓励,让不同体能的学生在共同进步下完成体能训练。
在网络化发展的影响下,田径运动体能训练教学可以借助网络化资源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比如在进行耐力训练的过程中,一般会选择长跑的形式进行,而跑步的训练中需要对自身气息进行正确调节,为了训练学生有意识调节自身的气息,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借助具有一定节奏感的音乐,让学生逐渐掌握呼气、吸气的节奏。在灵敏性的训练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一些有效训练方法,比如将摸地、击掌以及传递等活动引入到该环节的训练中,一方面可以丰富体能训练方式,使体能训练教学活动充满活力;另一方面可以为传统的体能训练教学方法优化提供参考。
同时,由于国外在田径运动体能训练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其训练的方法和经验,并结合自身体能训练进行相关借鉴。比如可以观看专业体能训练方面的视频,对学生的体能动作进行调整,对于具有难度的动作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多次观看,一定程度可以打破训练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限制。
由于田径运动体能训练对学生身体、心理素质要求比较高,只有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所设置的体能训练项目,才能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合理、科学的训练方法是在不断教学反思中总结出来的,面对体能训练要求的不断提高,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和职业素养来适应教学的需求。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学习的方式提高自身田径教学技能,或者高校可以定期组织体育教师进行技能培训,使其自身的专业能力得以提升,从而更好地为学生体能训练进行专业指导。
同时,对于任何一项体育运动,只有在不断坚持的过程中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因此,高校在开展田径教学体能训练活动的时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树立田径运动体能训练终身练习意识,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田径运动,这样才能主动投入到体能训练中,实现形体的塑造和自我气质的培养。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田径运动比赛活动,让学生在真正的比赛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秀之处,在比赛过程中感悟体育精神,从而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参与体能训练的精神。
对高校田径教学中的体能训练方法进行优化和创新,是新课标改革的必然要求,它为学生身体锻炼、心理素质提高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实际的体能训练过程中对体育精神有一定的感知、领悟。高校在开展体能训练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田径运动的实际情况和训练内容的特点设置个性化的训练计划,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同时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参与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在持续的训练学习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