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①

2019-12-23 17:54:14王成丽胡盛红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儋州市美丽建设

王成丽 胡盛红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 海南海口571101)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美丽乡村建设将乡村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载体[1]。海南省是全国美丽乡村首批重点推进省份之一,儋州是海南的农业大市。本研究通过对儋州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实地调研,科学总结儋州市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成果与问题,对推进儋州市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

1 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2013年海南省被列为全国美丽乡村首批重点推进省份之一,儋州市即入选为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6个试点市(县、区)之一。2013年12月海南省财政厅印发《海南省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标志着海南省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大成镇南吉村成为儋州市第一个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根据《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2]的工作部署,近年来儋州市美丽乡村建设进程加快,截至2018年,儋州市先后有17个村经省级考评认定为海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其中五星级2个,三星级7个,一星级8个。根据《儋州市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部署,儋州市2017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3年行动计划,至2019年底建成不少于6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儋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1.1 狠抓组织领导,工作机制逐步健全

儋州市于2017年4月制定了《儋州市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组织领导、工作任务、具体措施以及各部门的责任,统筹协调推进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各乡镇相应制定了本乡镇的美丽乡村3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并成立以乡镇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小组,确保美丽乡村建设顺利推进。全市形成了“统一领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层层督查”的工作格局。

1.2 强化规划先行,乡村特色挖掘有成效

坚持规划引领,委托相关设计院编制了《儋州市美丽乡村总体规划》,为更好地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依据;委托设计机构编制美丽乡村试点村的乡村规划。规划中强化特色发展,特色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如那大镇屋基村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融入包括乡愁文化在内的多种文化元素,建立乡愁博物馆,充分挖掘2位明代将军的文化历史底蕴,建成了“将军广场”、“将军博物馆”。大成镇南吉村围绕百年黄皮园,引导村民发展黄皮经济,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黄皮小康村。木棠镇铁匠村立足传统打铁优势,全力发展花梨木手工艺品制作生产,产品远销岛内外。

1.3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儋州市以整治乡村环境卫生为切入点,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环境。通过完善试点村的环卫基础设施,采取农村垃圾“户集、村收、乡镇运、市处理”的整治办法,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处置。按标准配备村庄专业保洁员队伍,建立与村民、铺面单位签订“门前三包”责任制度,推行了农村垃圾集中处置和长效管理机制,乡村更加洁净。以绿化为主要措施,加强村庄道路两侧和农户庭院的绿化,环境更加美化。加强农村道路、公共停车场、安全饮水、供电、通信、邮政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好村“两委”活动场所和便民服务中心、农民培训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卫生计生中心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2012年以来那大镇在全镇135个自然村实施“百村十个一”民生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城乡一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的建设,有效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这也是那大镇获评美丽乡村数量最多的重要原因。

1.4 发展特色产业,经济效益日益显著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儋州市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突出培养具有海南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生态农业。大成镇黄皮产业园、南丰镇柚子基地、兰洋镇金钱龟养殖等产业已成为当地美丽乡村的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为乡村生态旅游业和乡村特色民宿业提供了产业基础保障,促进了三产融合、农旅融合发展。同时,整村推进的扶贫村纳入到美丽乡村的创建,强化产业扶贫,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激活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实现贫困户脱贫增收。兰洋镇南罗村将产业扶贫资金注入七叶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种植葡萄约33.33 hm2,其中参与葡萄种植的贫困户有265户,带动周边的贫困户转变产业结构,为贫困户增收找到一条新路子。

1.5 注重招商引资,社会资本参与度有所提高

积极组织有关单位参加美丽乡村宣传推介会,借助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2016年年会、2017和2018年中国(海南)美丽乡村发展大会等会议,向企业推介儋州市星级美丽乡村、精品主题民宿、乡村旅游线路,为双方搭建合作共建平台。推荐美丽乡村项目参加省政府2017年在北京举行的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招商项目发布会,2018年海南省住建厅遴选的海南省美丽乡村招商项目中,儋州市4个美丽乡村项目入选。经过持续的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投入主体单一的局面有所改变,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项目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如那大镇屋基村与企业合作种植玫瑰,打造“玫瑰天堂”;海头镇红坎村引进海南绿翠公司种植地瓜,打响了海头地瓜品牌。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发展层次较低与当前形势迫切的差距

儋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目前仍以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乡村特色产业在社会资本带动下发展初具成效,但与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的要求相去甚远,农村文化建设还较滞后,乡村旅游发展缓慢。截至2018年海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累计410个[3],其中五星级27个,三星级173个,一星级210个,儋州市“美丽乡村”示范村仅占全省的4%,五星级仅有2个,儋州市的美丽乡村建设在全省范围内发展较缓慢,发展层次还较低。今明2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攻坚之年。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美丽乡村建设亟需适应形势需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推进。

2.2 投入主体较单一与资金不足的差距

一是市级专项财政投入仍显不足。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财政资金投入虽然在村容村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但部分村庄基础设施还不健全,通水、通路、通网、污水处理等方面亟需改善。木棠镇——峨蔓镇的乡镇主干道路狭窄坑洼不平,北部乡村自来水入户还未完成,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庄寥寥可数,公共事业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二是乡镇配套资金存在较大压力。目前除了那大镇财政尚可外,其余15个乡镇财政实力普遍不强,需乡镇投入项目配套资金时,乡镇压力普遍较大。三是村级投入近乎空白。全市各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由于投入单薄,不少乡村干部对创建工作积极性不高,存在上面补多少,下面做多少,影响了工程进度。四是社会资本投入体量仍然很小,投融资机制缺乏。

2.3 可持续发展与后续保障的压力

一是后续资金保障问题。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完成后财政没有后续资金的注入,导致美丽乡村的管护费用依靠乡村自筹。目前儋州市村级集体经济不宽裕的占多数,如果后续保障经费不能很好地解决,会给村镇背上新的沉重包袱,对美丽乡村建设向纵深推进带来许多问题和负面影响,甚至已创建的美丽乡村发展还会出现倒退。二是产业经营可持续问题。部分招商引资项目在引进时未充分考虑发展实际,导致项目经营失败。有些产业项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如黄皮园采摘季只有一个多月,单靠一个产业项目带动乡村发展作用有限。三是村民素质提升问题。村民文明素质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实现乡风文明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调查发现,村民的整体素质偏低,主动维护美丽乡村的意识还不强。

2.4 整体推进与群众共同参与的差距

一是美丽乡村建设参与者的积极性不高。长期以来美丽乡村建设主要依靠政府财政资金推动,不少村民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政府的事,村民不愿主动参与。在建设初期政府推动无疑是不可或缺的,但随着建设深入推进,村民应该成为建设的主体,而不是旁观者。二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均衡性不高。美丽乡村建设遵循“典型引路,整体推进”[4]原则,典型村的经济基础较好,将资金、项目、人力、物力等资源向示范村集中,各级政府对经济实力相对较差的村则重视不够,支持力度不足。建设内容上对乡村文化、乡村产业及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挖掘不充分。随着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资金缺口更大,创建难度增大,反而导致基层创建积极性不高。

3 思考与建议

3.1 做实乡村产业,壮大产业经济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兴旺。美丽乡村建设要实现可持续,必须培育村庄内生发展动力[5]。以发展产业为导向进行美丽乡村规划和建设[6]。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农产品加工物流等产业,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热带特色农业示范园。通过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带动经济发展,强村富民,实现整治建设与产业推进的完美结合,保持美丽乡村建设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推进乡村振兴。二是壮大集体经济。深化村级改革,强化村级集体经济所有权,强化村级集体经济管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7],增强村级经济实力。三是注重产业项目的长短期搭配。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与投资周期长、风险与收益回报率高的产业合理布局,探索多种项目运营模式。

3.2 强化支撑保障,建设与维护并重

一是破解用地瓶颈。积极向上争取政策,特别是要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省市重点,争取足够的用地指标用于美丽乡村建设。二是整合财政资金。要在积极申报各类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的基础上,确保各项配套资金的落实,集中力量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要加强信贷政策整体协同规划,解决“三农”信贷资金碎片化、竞争同质化、政策部门化等问题[8]。三是统筹美丽乡村建设与运营维护的关系。不仅要把美丽乡村建设好,更要在维护好的基础上,运营好。在美丽乡村建设的专项资金中,可以考虑设置一定比例的维护运营基金,保障已建设的美丽乡村不降级。

3.3 拓宽投融资渠道,优化投资环境

一是要积极探索和建立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投入机制,不断探索创新融资方式,拓展融资渠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二是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营造公开、便捷、高效政务环境。加强政商沟通,引导外来投资企业守法经营、依规建设,树立生产经营信心。三是加强投资项目审批和管理。强化招商规划引领,加强项目规划编制,推行科学招商,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注重项目事中、事后监管,提高项目落地率。

3.4 突出建设主体,提高群众的积极性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职能,理顺主体与主导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主战场是乡村,要千方百计调动和激发广大农民的参与热情,使他们真正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者、受益者,从而凝聚人心,推进发展。二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深入乡村宣传党和政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重点是取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三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村集体+农户等多种项目经营模式,各投资主体与当地农户、农民合作社、村集体等建立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9],吸引企业、农户广泛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四是注重村民素质培育。通过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吸引村民积极融入到美丽乡村产业发展建设中。通过普及生态知识、加强生态法制教育,树立榜样,做好典型引领示范作用,提高村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创建生态宜居的美丽新乡村。

猜你喜欢
儋州市美丽建设
案例十:海南省儋州市某村集体破坏永久基本农田案
资源导刊(2023年12期)2024-01-09 07:46:02
创建精品学校,培养优质人才
——走进儋州市松涛中学
新教育(2023年34期)2024-01-03 08:55:38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海南省儋州市农村垃圾处理服务供给研究
青年时代(2017年24期)2017-09-29 08:45:26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