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红梅,方 芳,王文蔚,闫洪涛,黄陈平,祝建洪
(温州医科大学,浙江 温州 325035)
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教学目标,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该模式由Barrows等首创,目前在国际与国内医学教育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并取得丰硕成果[1]。TBL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团队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着重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将学生培养成终身学习者的教学模式,强调团队合作,注重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培养。TBL教学模式由美国Oklahoma大学Michaelsen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并以其独特优势在许多国家得到推广应用。2002年,TBL教学模式的应用范围从初期的商学和法学教育领域扩展到生物医学教育领域,在国外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2-3]。近年来,我国部分医学院校引入TBL教学模式,同样获得了成功[4]。
毒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外源化合物对生物体的有害作用,其毒作用及机制研究主要通过综合应用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以及医学等学科理论和技术,通过在体实验、离体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来实现。因此,在毒理学学习与实践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知识,宏观与微观并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与实验程序由教师制订,学生按照实验指导完成实验任务,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常常容易将注意力集中于实验操作,以达到预期实验结果。然而,学生未参与实验内容的设计,对整个实验设计缺乏全面了解,对设计的优势与局限未给予足够的思考,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学生通过应用各学科知识发现毒理学问题进而设计毒理学实验能力的培养。
在毒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入PBL与TBL结合教学模式,制订教学方案,分析该模式的优势与制约因素,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学生针对目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运用毒理学理论与方法,设计实验并完成毒性检测,最后依据结果进行毒性评价。
教学对象为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每5人分为一组,每一位教师负责3~4组。教师提出课题设计的基本要求与进程安排,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教学资源进行课题设计,确定驱动问题。例如,有小组针对当前社会不孕不育问题,从公共卫生学层面寻找可能的环境影响因素。依据毒理学理论,内分泌干扰物的典型毒作用表现为对生殖的影响,同时结合日益严峻的砷污染现状以及教师研究方向,设计课题研究砷对精子畸形的影响。
各小组进行开题报告,报告内容:研究题目、研究背景、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案(动物选择、分组、剂量确定、受试物制备、染毒途径、染毒期限、样本收集、观察指标、指标检测分析方法、结果的统计分析方法、进程安排及人员分工等)。各小组汇报,其他组提问,小组成员回答或补充,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引导问题的提出与解答,必要时给予补充指导,协助确定设计方案。
各小组实施项目,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协作,共同完成实验。小组成员间以及师生间及时沟通实验进展,尤其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或问题,教师需要给予适当的指导,以确保实验按时完成。
各小组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汇报,展示结果,进行讨论,形成结论。学生对实施方案中存在的问题、统计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图表制作的规范性、讨论中结果分析或解释的科学性以及结论的合理性等进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助与引导作用。
教师明确论文撰写的格式与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完成各部分撰写工作。格式参考学位论文,其中材料、方法、结果部分更为详尽。各部分完成后,全体成员讨论、完成初稿。教师审阅,给出修改意见,各小组修改完善,教师把握写作质量。
在上述教学步骤实施过程中,对于每一项内容,小组内每一位成员都需要有明确的分工与职责。单项内容完成后,小组全体成员进行讨论汇总。分工时考虑培养目标与小组成员的特点,并且兼顾工作量,以确保每一位成员积极发挥作用。
考核采取形成性评价方式。参考标准:开题报告占10%,实验实施占40%,结果汇报占20%,论文占30%。
在PBL与TBL结合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主动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培养,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1)学生自主选题、设计课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在PBL与TBL结合教学模式下,学生针对公共卫生领域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与科研兴趣,选定研究课题作为驱动问题,针对该问题制订并实施研究方案。这样,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学习与研究,寻求答案,具备较强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2)加强学生对毒理学理论的理解,促进整体知识框架的构建。同时,提高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增强了综合分析与实践能力。在PBL与TBL结合教学模式下,学生全面负责课题设计与实施全过程,包括选择受试物、确定剂量、染毒途径、选定并检测观察指标等。学生需要将不同学科原理与知识有机整合、综合运用,加强了对毒理学理论的理解,促进了整体知识框架的构建。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积极思考,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针对一些问题或现象,小组成员间先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或解决方案,需要时再寻求其他小组以及教师的帮助与指导。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对毒理学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3)以小组为单位,利于集中团队智慧,做出精品作品。在PBL与TBL结合教学模式下,整个设计、实施及论文撰写工作一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成员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通过小组讨论与辩论,更深入地理解、剖析问题,进而高质量完成任务。例如,在报告撰写过程中,统计分析、结果表达(图表制作)、材料方法、前言与讨论等部分分别由1~2位成员主要负责,之后其他成员交叉审校修改,最后讨论定稿。这有利于调动每一位成员的积极性,发挥每一位成员的优势,最终的报告论文为团队整体水平的体现。
(4)培养了学生科研思维与论文写作能力。在PBL与TBL结合教学模式下,整个选题、设计、实施及报告论文撰写过程一直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生选择驱动问题,制订并实施研究方案,获取结果,最后完成总结报告。这一过程实质上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学生科研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同时,学生按照学位论文格式与要求撰写报告,培养了论文写作能力。
(5)培养了学生团队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在PBL与TBL结合教学模式下,实验全过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内部成员既明确分工又密切协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该模式促进了小组成员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了协作能力,增强了团队意识。
PBL与TBL结合教学模式在理论、预期及效果上都具有明显优势,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然有一些因素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1)PBL与TBL结合教学模式需要师生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坚持以及多方的积极配合。本次实践过程中,学生在既定课时内无法完成任务,需要利用较多的课外时间,并且需要协调学生、教师、实验室管理教师的时间,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进度。此外,新教学模式对学生时间、精力以及主观能动性的要求更高,个别学生表现出力不从心或倦怠现象,这需要小组成员配合协调以及教师的鼓励与督促。
(2)PBL与TBL结合教学模式要求指导教师同时具备较强教学和科研指导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不同实验内容由不同教师承担,每一名教师主要对其所承担的部分进行指导。而在PBL与TBL结合教学模式下,同一名教师负责全部实验内容的全程教学,需要胜任各项实验内容教学工作。例如,在剂量设计、计算、染毒制剂配制等过程中,相当多的学生需要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同时,为保证教学效果,需要教师通过开题报告、结果汇报等形式进行质量控制,这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科研思维与科研指导能力,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提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