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玮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 肇庆 526020)
医学文献阅读是医学生运用英语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此,阅读能力培养成为医学英语教学的重点,目的是帮助医学生构建医学专业术语体系,掌握医学语篇的语言特点及表达形式,使其逐步具备自主获取医学专业知识的能力。医学语篇包含大量专业词汇和复杂句型,文章抽象难懂,学生阅读起来有一定困难。英语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对医学语篇的词、句进行解释分析,但是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本文拟从语法隐喻的角度,探析语法隐喻对医学英语学习的作用,通过实例识别医学语篇中的语法隐喻现象,从而提出培养学生运用语法隐喻知识解码医学语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
语法隐喻这一理论是英国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提出来的。他从传统的词汇隐喻的研究延伸到语法范畴,关注同一个意义用不同的语法结构来表达。韩礼德认为语法隐喻是指及物系统中的某一过程转化为另一过程,主要指用名词结构表达本应由动词和形容词表达的语义,包括概念隐喻、人际隐喻。人际隐喻包括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情态隐喻通过语义级阶的升级,用小句表达本应由副词表达的语气与情态意义;语气隐喻则指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等的语气选择与实际言语功能不一致的现象。人们对语法隐喻进行深入研究后,根据语言的元功能提出了语篇隐喻概念。他们认为语法隐喻通过把旧信息隐喻化,生成新信息并成为语篇的主位结构,从而促使语篇连贯衔接。
语法隐喻产生的基础是语言的层次性。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言的层次从上到下依次为: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语音层。语义层通过词汇语法层来体现,把意义投射到形式上。当词汇语法层所使用的语法形式和语义层所体现的语义功能相同时,即名词用来表示参与者,动词用来表示动作、过程,形容词表示特征等,这种最简单、最直白、最合乎人们基本认知的表达,被称为一致式。
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人们为了表达需要,实现某种语体风格,可能会对层次化的系统进行重新配对,通过语法类别转换、语义级阶转移实现认知经验重构,进行隐喻式表达。
语法隐喻是构建科技语篇的主要手段,Lassen曾归纳出在专业技术语篇中出现的5种语法隐喻形式:名词短语、被动语态、定冠词省略、非限定动词V-ing形式和省略句。医学语篇作为科技语篇的代表,也存在大量语法隐喻。本文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护英语》教材为语料进行分析,并以文章First Aid为例,列举4种医学语篇中常见的语法隐喻现象,探讨如何运用语法隐喻知识解码医学语篇。
(1)名词化结构。Halliday认为,名词化是形成语法隐喻最重要的手段,是概念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名词化过程中,一致式所表达的意义可能会被打包压缩,同时也会附带其他语义特征,构成语义复合体(semantic complex),因为名物化结构既可以发挥名词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表达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所表达的内容,其实质是语法与语义的交互匹配(cross-coupling),具有双重语义特征。例文First Aid中有这样一个句子Despite the variety of possible injures,the following rules apply to any kind of emergency.Variety和injure都具有双重语义特征。Variety作为despite的介词宾语是名词,但它的语义又具有形容词特性,说明受伤的形式是多样的。Injure充当介词of的宾语,也是名词,它的语义同时具有动词的特性。把这句话转换为一致式,应该是:Although people may injure in various forms,the following rules apply to any kind of emergency.通过形容词various和动词injure的名词化,把让步状语从句压缩打包为一个介词短语词组。
医学语篇中存在大量名词化结构,特别是动词名词化和形容词名词化。通过名词化这一手段,把许多表示具体动作或性质的语义概念化,形成专业术语。
(2)非谓语动词形式。非谓语动词是动词重要的语法隐喻形式,主要表现在概念语法隐喻及语篇隐喻中,是医学语篇的常见语言形式。非谓语动词包括动名词、分词和不定式。语法隐喻使非谓语动词名词化、形容词化、副词化,把从句转化为词或短语,增加句子的词汇密度。此外,非谓语动词可以实现隐喻性主位,连接隐喻性信息,构建语篇。非谓语动词的使用能够减少语篇中小句的数量,增加词汇密度和信息密度。如例文First Aid中的句子:First aid measure to take depends on a victim’s need and the provider’s level of knowledge and skills.Knowing what not to do in an emergency is as important as knowing what to do.
First aid measure to take中的不定式to take属于动词形容词化,后置修饰前面的名词measure,名词性词组first aid measure to take是通过隐喻把从句Whether people take first aid measure压缩打包而来的。第二句句首分词knowing引导的名词性小句,是对第一句内容的概括,引出新信息成为第二句的隐喻性主位,使新信息+旧信息的隐喻性信息结构得以实现。
与名词化结构相似,非谓语动词也属于词类转换范畴,而且这种隐喻方式在词类转换的同时,都会伴随级阶的转移,而级阶的转移可以是降级或升级。在医学语篇中,更多出现的是降级情况,即把冗长的小句组合压缩为单个小句,甚至是词组,使表达更精炼、概括。
(3)被动语态。为了淡化“施事”的作用,强调“受事”主体,使语篇更加客观,被动语态常常出现在医学语篇中。被动语态被认为是无标记性的语法隐喻。从概念隐喻的机制分析,在主/被动句中,“施事”发生了级阶转移,由原先主动句中作为主语成分的词组、短语降级为作为环境成分的介词短语中的一个补语成分。降级后,出于淡化“施事”目的,经常被省略。具体见例文First Aid中两个被动语态的句子:First aid is usually carried out by a lay person to a sick or injured patient until professional medical treatment becomes available.Attention must first be brought to the airway to ensure it is clear.
被动语态也可作为语篇隐喻,对语篇进行连接转承,如:First aid requires assessment of victims to determine whether life-threatening conditions exist.One method for evaluating a victim’s condition is known by the acronym ABC……
例文中有两个句子,后句中的名词词组one method for evaluating a victim’s condition隐喻化了前句的assessment of victims to determine whether life-threatening conditions exist,作为新的信息放在句首,使用被动结构正好促进了语篇的有效衔接。试想,如果换成主动句,文章的逻辑性和说理性就会大打折扣。被动语态因其能有效展现文本的客观理性和促进语篇衔接,而成为医学语篇的惯用语言形式。
(4)无灵主语句。为了表达抽象概念或事物本质,在医学语篇中,还经常会运用名词化结构代替人称主语,即无灵主语句。无灵主语句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代替代词充当句子的主语成分,避免了与动词相关的时态和人称问题,体现文章的客观性、科学性。如例文First Aid中的句子:A fractured spine clumsily moved may result in permanent widespread paralysis.
该句的主语是名词短语a fractured spine clumsily moved,它其实是由小句 people clumsily move the victim whose spine is fractured压缩打包而来。通过高度概括,把句子压缩为一个词组,使概念抽象化,同时也使语篇更专业。更确切地说,隐喻性的无灵主语也是一种名词化现象。名词化现象是概念化、抽象化思维的结果,符合西方人重理性、善逻辑的思维习惯,也印证了Halliday认为名词化是最典型语法隐喻的观点。
阅读理解的过程被认为是语言解码的过程。在人类科学语言的记录过程中,隐喻起着重要作用。人类经验的语言再现过程是一个隐喻化的过程。韩礼德认为构筑科学理论需要科学语言,而科学语言有两大特点:丰富的专业词汇和理性的符合逻辑的推论归纳。这两大语言特点是依赖语法隐喻所产生的强大语义资源来实现的。因此,理解医学语篇的过程,也是识解语法隐喻的过程。
事实上,在隐喻式产生过程中,出现了词类的转换和级阶的转移,涉及交叉编码与转义,隐喻表达式会存在语义交合的现象。隐喻式以打破常规的、合乎自然的表达方式,改变了人们的认知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语篇的复杂性。韩礼德承认隐喻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其本质上是复杂的,文本中隐喻表达越少,内容越简单。阅读理解是一个解码的过程,需要经历从隐喻式回归到一致式的思维过程,即对抽象化概念化的编码进行拆解,恢复其最原本的面貌。语义和形式的选择并不是任意的,语法隐喻是遵循某种原则的。功能语言学将语义类型分为序列(sequence)、图形(figure)和成分(element),它们构成了不同的语义级阶。其中,成分是最基本的语义单位,根据功能又可分为实体、品质、过程、环境和关系。语法隐喻可通过语法类别或级阶的转移,将其他语义功能转化为实体。与此同时,语法隐喻的使用是受一定语域、语境限制的,它在特定文本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格式规范。正如上文所分析的医学语篇,语法隐喻会通过名词化、被动语态等手段实现语言编码。如果能掌握语法隐喻知识,熟悉隐喻式的产生机制,就能更容易地进行拆解编码。
鉴于以上分析,医学语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可以从学习语法隐喻知识的角度切入,促进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法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很难通过单纯的文本阅读形式获得深刻的认识,应该把语法隐喻知识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首先,培养学生形式选择与语境关联意识。学习语言就是学会表达,语言发展的过程就是意义潜能发展的过程。语法隐喻理论使语言学习者掌握了意义的不同表达方式,同时也理解了表达方式的选择不是任意的,语义的选择是由特定语境支配的。将语法隐喻概念引入日常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语域和语境对语法隐喻选择的制约作用。教学中重视语法隐喻的识解,揭示语法隐喻对现实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并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言潜能的目的。
其次,将名词化概念融入课堂教学。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医学语篇中存在大量名词化现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解释名词化的产生机制和作用,鼓励他们尝试使用名词化。
再次,采用Paraphrase教学手段。Paraphrase就是用最容易被人理解的原型词汇、语法对句子的意义进行表达,与将隐喻式转换为一致式有异曲同工之妙。采用Paraphrase教学手段,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英文原句和原文,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摆脱母语思维的负迁移,使其英语表达和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最后,鼓励学生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现象。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与理解,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思维模式和认知习惯不同,语言表现形式也不同。语法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一种认知能力。因其能产生强大的语义资源而被广泛应用到语篇中。但是,因为语法隐喻比词汇隐喻更难被察觉,更容易在语言系统中作为语言规范传播,所以,有必要借助语言文化知识,解释语法隐喻现象,通过培养学生语言文化素养,提升语言能力。